文 /李晓云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在生活层面,从生动、形象的角度分析思考教材中枯燥的文字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以现实生活内容为背景,借助身边的生活实例进行教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还可以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知识非常丰富,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将生活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环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内容。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进行教学导入,能够为整节语文课程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可以利用现有的生活资源展开教学,使教学导入更具趣味性与生活化。具体而言,以生活资源为导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生活视频、生活实物资源、生活故事资源等,打造丰富多样的教学导入素材,为构建生活化且趣味性的课堂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授《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描述在生活中植树的经历,或描述生活中见过的园林工人植树的情节,从而让学生对植树活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体会植树的劳动价值,为学习本篇课文做好与生活的衔接。然后,教师再收集一些与邓小平爷爷相关的视频,通过这些视频来营造教学导入氛围,为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奠定有利基础。邓小平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及外交家,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本节课所学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是发生在1987年的事情,当时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面对植树这件小事上,依然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本节课的学习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好的思想启发,而教师此前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与积极认真的态度。除了利用上述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导入,教师还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开展绿色环保分享活动,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让学生分享一些自己在生活中的绿色环保小经验,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详细方法讲解出来。随后,教师再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投入课文学习中。
语言源于生活,生活又塑造了语言。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与生活内容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教材中的问题与生活的关联性,并鼓励学生回顾生活内容与教材的相似点,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但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若缺乏将生活内容与学习知识点相关联的意识,则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为了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受,让学生通过回顾生活的方式,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有效延伸与拓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生活,寻找生活中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这会增加学生的代入感,降低语文知识学习难度。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有效展现生活资源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与价值,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有利基础[1]。
例如,在讲授《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公园或郊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春天的变化和春天特有的景色,以及春天展现出来的勃勃生机,从而加深学生对春天的记忆和印象。这样,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就会在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展现出记忆中春天的各色美景及众多植物。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春天欣赏花开的场景,鼓励学生将在生活中对自然景物的见闻用语言描述出来,这会在提高学生文字分析、表达能力及文字灵活运用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仔细观察生活是提高语言表达素养的“法宝”,以此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从生活角度思考语文知识的习惯。
小学语文学科不仅具备生活化的特点,还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还应该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与发展。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同样实际生活中也暗藏了大量的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导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利用相关语文知识点,启发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探究与思考。在轻松开放的语文教学氛围中,学生基于对生活内容的拓展,能架构起完整的语文学习体系,增强小学语文学习成效。
以习作教学“写日记”一课为例,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没有写日记的习惯,部分学生虽然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写出来的日记像流水账一样。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会给学生讲授写日记的方法,但这样单纯的口头教学很难让学生立即学会如何写日记。因此,学生的日记普遍都是内容空洞乏味的。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今天发生的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选择一件与学生展开探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这么开心。如学生说今天是自己妈妈的生日,教师可以问学生有没有亲手为妈妈准备礼物,这个礼物又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引导学生感恩妈妈的付出,明白写日记是将自己印象中最有意义的事进行记录,并且将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与感受进行记录,从而对写日记的写作现实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大都单纯依靠教材对学生展开教学,这种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会制约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却只局限于教材中,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极大地遏制了学生求异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实践操作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更要意识到实践操作是稳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基于生活资源,带领学生积极展开实践操作,从而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开展语文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实脑海中的缤纷世界,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认真观察自然景色[2]。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充分了解和感受这个缤纷的世界,懂得语文知识都是来自对生活的积累,进一步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每个学生的眼界、感受及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即使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的是相同的实践活动,但每个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是丰富多样的。而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会对生活产生深刻的感悟,对生活的美好也会有切实的体验。这有利于学生在习作时,做到言之有物,保障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富有感染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注重从修辞手法、文字的运用及文章框架结构等方面展开写作,并注意习作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用文字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以此使习作内容更富感染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就应该积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下所形成的教学壁垒,通过有效结合实际生活,积极营造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以生活的角度为入手点,针对语文问题展开思考。教师可以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在讲授《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更强的代入感,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们是否每天都会观察清晨升起的太阳、天上的云彩、植物的生长、四季周围环境的变化等?你们对外界事物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类事物和情节,使其产生一定的想法,然后再以代入的方式,提高其语文学习效率,确保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描述生活事物的变化,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的组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和交流。学生为了更清楚地表述生活事物或情境,会详读文章描述事物的用词,并将其运用在表述中。在每组学生表述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表述情况展开探讨,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对所学的课文形成深刻的认识。
小学生年龄较小,经历有限,思想不够成熟,而且,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单纯地根据理论内容对学生展开教学,不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也不利于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学习重点。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资源,将生活实际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讲解。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语文知识。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若在生活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会如何处理,或会产生何种感受,以与生活贴近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降低语文学习难度。
以《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是学生生活中常常听到的声音,但很少有学生认真去欣赏这些声音[3]。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根据课文的描述来展开教学,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有所触动和感受。为了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切实感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自然的声音,如风声、水流声音、雨滴声音、鸟鸣的声音等,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美妙的声音,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将自己所发现的大自然的声音描述出来。这种由学生亲身讲解的方式,会有更强的感染力,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感同身受。然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为学生展示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美妙的声音。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发表对大自然声音的理解和认识。这种通过引入生活实际案例的方式,能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单纯地以教材资源来展开知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有效拓展,更不利于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将生活资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生活资源与教材资源的有机结合,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活资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融入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在语文知识的引导下对生活的本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