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02-10 06:56葛迪群黄素芳邹灯秀
中国临床护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联网高血压医疗

葛迪群 黄素芳 熊 杰 邹灯秀 邓 娟

高血压是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疾病等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居民过早死亡最重要的原因[1-3]。根据WHO的调查统计,全球30~79岁的高血压患病人数已增长至12.8亿[4],高血压的流行率和控制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血压治疗率达70%以上,控制率达50%[5-7],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经济欠发达国家。我国是世界上高血压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8],高血压患病人群呈现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特点。研究[9]表明,血压控制水平与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收缩压每增加2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每增加10 mmHg,心脏疾病或脑卒中死亡风险可增加1倍。我国高血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高血压管理的成效差、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效益不高、高血压管理水平城乡差异显著[10]。依托物联网相关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助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效率,增强群体保健意识,实现城乡同质化管理,提升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成效。文章对物联网相关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发展和应用,物联网应用于高血压健康管理的需求现状、优势与局限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物联网医疗在慢病管理领域的普及提供思路。

1 物联网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经验

1.1 物联网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发展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传感技术、定位识别技术、大数据等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以便携式穿戴设备和手机APP为主要载体,以终端传感器与互联网连接,对目标对象进行识别、监测,实现远程通信和干预的网络交互系统[11]。物联网在健康领域的主要应用形式包括社交平台(微信等)、移动应用程序(APP)、可穿戴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远程监测、及时反馈、风险警示等优势,为临床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12]。自2004年我国启动智慧医疗系统建设,物联网技术凭借其互通互联、协作性、普及性、创新性的特点,在智慧医疗转型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13],以江苏无锡为代表各省市陆续出台地方政策鼓励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12年国家工信部颁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纲要》,首次针对物联网发展制定专项规划,奠定了物联网技术发展应用的基石,提出依托物联网技术面向家庭和社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此后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得到大力推进。2012-2018年,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医疗改革不断深化,促进了传统医疗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医疗模式转型,物联网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2 物联网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经验

1.2.1 日常保健

受益于物联网感知技术、定位识别功能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运动手环、智能手表等便携式设备不断涌现,通过这些设备可以获取人体的健康数据,生成用户的健康数据,用于健康监测、疾病预防。苹果手机配套产品Apple Watch[14],可以采集记录生命体征、睡眠、饮食、活动、生殖健康等信息,全面收集用户的健康数据,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使用者的预防保健意识。便携式穿戴设备Fitbit[15]能够客观地记录用户运动数据,被应用于初级保健门诊,对患者的身体活动进行监测,有助于慢性疾病的管理,指导用户的行为转变。

1.2.2 远程监护

依托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远程医疗技术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对用户进行全程监护,同时还能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庄凤娟等[16]通过使用健康手环结合智能手机终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指导,帮助脑卒中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服药依从性。梁存禹等[17]对6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的干预,利用可远程穿戴的心电记录设备监测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时的心电数据,并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出院后指导,结果显示干预组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ST段改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远程监护系统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有效工具。

1.2.3 智慧医疗

智慧医院建设背景下,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医院信息化管理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医院智能化管理能力。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物联网为基础开展心血管疾病智能监测,实现了胸痛、心力衰竭、起搏器植入术后高血压患者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1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建立全过程医院物联网网络管理平台,涵盖人员管理、身份识别、重症监护、药物管理、设备管理、后勤管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保证了药品耗材物品的安全性、可追溯性,显著提升了急救救治能力,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9]。

1.2.4 风险预警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的融合,建立科学的健康管理系统,有助于早期识别健康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提升临床决策能力。研究[20]显示通过对足底压力、皮肤温度、湿度的实时监测,对糖尿病足风险因素进行监测、预警、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陈先辉等[21]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识别预警管理模型,可减少院前延误时间,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有助于提升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2 物联网技术在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需求现状

我国有近2.7亿高血压患者[22],并以每年300万递增[23],高血压起病具有隐匿性,患者往往因没有明显症状,而未能早期识别。我国高血压呈现患病人群基数大、病程长,居民血压管理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的特点。而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导致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与国家政策要求尚有一定差距[24-25]。自2009年高血压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政府每年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检出率。然而陈祚等[26]针对我国青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青年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仅有11.7%,治疗率6.7%,控制率只有2.3%。我国已有近1亿人纳入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但仍有50%以上的高血压人群未得到系统管理[27]。高血压不只是老年人专属疾病,中青年高血压人群逐年增加,患病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28]。应加强对青年人群的高血压知识宣传,依靠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对全人群、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模式。

3 物联网技术在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形式

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手段,研究[29]显示,50%的血压管理不佳与服药依从性差有关,自我管理能力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关键。物联网技术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包括可穿戴设备、移动应用程序、医疗信息化管理平台。黄英华等[30]利用移动APP对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进行6个月的健康指导,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管理能力,改善了农村地区高血压人群的健康状况。夏炜妍等[31]利用电子血压计结合远程APP管理平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远程血压监测和管理,有效控制了患者血压,提升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车峰远等[32]结合医疗监测设备和智能手机以较低成本搭建一体化的医疗云平台,采取“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慢性病管理服务模式,证实了信息化慢病管理平台是实现慢性病可持续管理的有效工具。上海长宁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对慢病危险因素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通过政府搭建平台结合居民自我管理的方式设立“健康小屋”,实现了集健康管理、慢病监测、全专结合、医防融合、医保支付的慢病管理模式,取得卓越成效[33]。

4 物联网技术在高血压慢病管理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

4.1 优势

物联网高血压管理可以采集用户健康数据,推送健康资讯,提供健康指导,提高居民对健康管理的关注度,规避危险行为,提高高血压群体的预防保健意识。对高血压患病人群实时监测以识别危险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高血压的动态干预和持续管理[34]。随着家庭无线网络的广泛覆盖,便携式穿戴设备和交互系统的创新发展,丰富了医疗物联网的内涵,为物联网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提供了适宜的发展环境。物联网相关技术应用于高血压管理,可强化患者作为健康管理责任人的主体意识,涵盖高血压病因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各个环节。一方面卫生服务人员可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实时动态地了解居民的健康数据,减少随访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提高随访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全科医生、专科医生、药剂师、社区护士分工协作与患者自我管理相结合的闭环医疗体系,有利于实现对患者集院前、院中、院后于一体的全周期高血压慢病管理。

4.2 局限性

尽管物联网高血压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已在局部地区得到验证,然而信息化程度整体不高,区域差异明显,居民使用意愿不强。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尚未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缺乏专业医疗机构的监督和指导以及对应用软件和健康信息的评分、评级、评价[35];公立医院医疗信息开放程度低,信息壁垒高,患者的电子病历及诊疗用药记录与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无法信息共享,医院内的诊疗与出院后的康复、随访缺乏有效地统筹与管理,医院与社区之间衔接不佳,不利于优化转诊流程、合理分配医疗资源[36];物联网血压管理模式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建设程度的影响,而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物联网血压管理模式缺乏可持续运行的驱动力;便携式穿戴设备若操作不当,将导致采集的生理健康指标不准确,可能影响使用者的治疗和用药方案,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服务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获取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用户担心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5 小结与展望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高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高血压慢病管理是大势所趋,与传统社区慢性病管理相比,物联网高血压管理模式具有便捷、高效、智能、普及的优势,但实际应用中的标准体系、流程监管和隐私保护等问题有待完善。物联网血压管理的应用和推广需要政策、科研、资金、医疗的有机统一,管理的效果离不开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卫生保健、医疗机构、技术研发机构、高校、保险机构等多方协作,由此才可能做到对高血压慢性病患者的全面、全程、全员、全周期的管理。这对改善高血压及相关合并症的不良结局,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最终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联网高血压医疗
《全国高血压日》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抢占物联网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