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
进入 21 世纪以来,由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加,当代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所有师生进行学习、教学活动的保障。许多高校都根据自身发展调整办学的规模或开展新校区建设。因此,高校新校区建设掣肘于其管理部门在基础建设上缺乏专业和经验,使得高校新校区建设面临工期延长、造价增加、质量把关不严以及廉政建设等风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每年的工程承包量呈几何式增长,工程项目的增多以及内容复杂化,导致建筑管理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越来越多,大多建筑项目开始探索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可行性[1],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EPC总承包模式显现出的特有的环节把关、造价严控、质量全程监督等优势,逐渐成为我国建设项目首选的发包模式[2]。因此,将EPC应用于高校基础建设,成为现实应用和理论研究的新趋势。本文基于EPC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劣势梳理,进行了其在高校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并提出了 EPC 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及体系的模型,指出了该模式下高校建设项目管理的评判要点和具体内容要求,通过经济性技术指标和造价指标评判是否满足限额设计的要求,在保证安全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各专业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进而架构了EPC 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建设质量管理应用思路和体系。
EPC模式是指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和施工(Construction)。具体来说,因受到业主的委托,EPC的总承包企业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采购、设计与施工。该模式是以建设方为委托方、总承包商为受托方,根据EPC总承包合同约束双方的权力和责任,各司其职,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
(1)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EPC模式实现了设计、采购和施工的一体化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设计阶段的重视,从而更好地协调采购和施工各阶段的能力,加快了工期并降低了成本。
(2)EPC模式具有规模大、工程结构和技术复杂、管理难等特征,因此需要总承包商具备较高的项目综合管理与技术管理能力。
(3)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合同关系明确。该种模式建筑方仅需要与EPC总承包商进行对接,合同管理较为简便。
(4)EPC模式下通常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建筑方仅需要从宏观和整体上对项目进行管理。相比之下承包商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2.1.1 EPC模式具有国家政策支持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各级住建系统的主管部门均出台了一系列助推EPC模式发展的政策文件,作为国际工程总承包方法中适用较为广泛的EPC模型,在国内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和青睐[3]。
2.1.2 EPC模式提高了高校资金效益水平
高校建设项目控制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而在传统模式下,设计单位为了降低设计风险,设计过于“保守”,忽略项目的经济性指标,无形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而 EPC 模式实行“总价包干”,总承包方具有对设计与施工进行 统筹考虑的主动性,从而提高项目的经济性,减少资金浪费,有效控制建设成本。
2.1.3 EPC模式提高了高校工程管理能力
因人事编制的影响,高校工程建设水平与工程项目需求的管理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4]。同时管理部门职能分离,导致项目的管理部门与施工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部分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较为专业的工程建设知识。通过EPC模式的引入,强化了高校工程建设项目核心能力的建设,为高校工程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
2.2.1 成本风险
因项目开展中常会采用总价包干的计价方式,在承接EPC项目时承包商会将管理的成本、风险等综合因素考虑在内,因此EPC项目的造价成本较高。此外,设计、施工和采购的相互交叉以及工程变更等因素往往会出现超概的情况[5]。
2.2.2 质量风险
施工和设计同时进行在EPC项目中较为普遍,一方面采购较为紧迫,设计要求难以满足,导致质量控制的难度较高;另一方面工程采购涉及的种类和数量较为复杂,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增加质量风险[6]。
2.2.3 工期风险
尽管EPC模式采用固定工期控制,但是当前政策允许立项或初设后就开展招标工作,项目后续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受到多方面影响,对具体的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学校特有的开学时间决定了高校新校区工程难以参考一般项目管理,尤其是在临近开学时,高校会提出更为严格的工期要求,而总承包商在投标时的承诺或许不能满足其要求[7]。
2.2.4 廉政风险
廉政风险主要体现在工程的招标、监管以及合同的执行方面,招标限价与概算批复额度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在设计阶段总承包商虚报、谎报材料或设备定价的行为较为常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总承包商获取不当利益的风险。
传统模式下高校新校区工程建设项目设计中,设计单位以安全为由放大安全系数,忽略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导致造价虚高,造成资源浪费。EPC模式在高校新校区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实施总价包干的方法,有效控制了项目的建设成本。
本文案例工程某高校新校区建设,填方区占据较高的比例,约为1/3,部分填方区域深度达到了40m,传统设计单位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填方区域通常会采用深桩基技术进行处理,从而增加了建设的成本[8]。但是基于EPC管理模式,在该工程具体设计的过程中,总承包商明确指出要避让深填区,在挖方区、填方区设计了操场、停车场等相关建筑,由此节约了地基处理的投资。
EPC管理模式在高校新校区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方与工程总承包商在合同签署之前要开展大量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从而强化项目的技术性与经济性,加上EPC模式本身具备的特征,作为建设方的高校基建部门的管理工作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优化,其项目全过程均在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开展,有效提升了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效率[9]。
在 EPC总承包商确定之前,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尤为重要,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可委托第三方进行投资估算,明确主要的经济指标、材料设备、功能要求、设计标准等,确保工程总承包商能够充分理解该校的项目建设要求,防止实施阶段由于考虑不周再进行功能调整而造成设计变更,留下索赔隐患。
4.2.1 总承包商招标管理
与传统模式下业主需要进行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多项招标不同,EPC 模式中总承包商对项目各个阶段整体负责,无须由业主进行多次招标。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总承包商对于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工程进度、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在进行 EPC 总承包商招标时,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方面是对承包商企业的实力进行详细了解,另一方面是做好招标文件的起草。招标文件要尽可能完善,能够体现对项目各个风险点及关键点的把控。
4.2.2 合同管理
合同的制定可以参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印发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合同内容必须准确、完善,对工程涉及的设备、材料、品牌等做出具体要求,避免后期发生争议,必要时高校可邀请相关的专家及法律顾问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把关。
由于高校建设项目建筑单体多并且位置分散,加大了现场施工管理难度,施工设备、周转材料、劳动力资源投入也非常大,割裂材料商、分包施工单位达到百余家。以两个标段为基础,再细分各个专业班主、厂家和材料供应商,过程中均利用标杆管理,实现过程中的良性竞争机制和奖罚机制,非常有利于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的执行。
本工程 I 标段负责教学区的施工建设、II 标段负责生活区的施工建设,各自下设木工班、钢筋班、钢结构班、装修班、幕墙班等多个班主。项目执行过程中容易形成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报价等多维度的对比,利于项目部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和奖罚。项目部每月举办施工标杆评选活动,优先奖励施工质量优秀、安全措施得当、进度快的标段或班主,以作表率,实现良性循环。此外,本工程主推“样板”概念,实行样板先行制度,在各项工序施工前,均先对一个房间或者一个墙面进行样板施工,通过后再全面推行施工。此工序的主要优点如下:
(1)方便建筑师以实际效果作出判断和调整。
(2)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市场行情,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提升工程整体性价比,提前对本项目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
(3)为后续的大面积施工解除后患,杜绝大面积返工的情况发生样板的模式既肯定了设计师选择的正确性,也肯定了现场优化调整效果,更杜绝了大面积返工的质量事故的发生。经统计,本工程中设计联系单多达 83 份,其中设计错误与漏洞问题仅为 15 份,剩余 68 份均为现场样板后的设计优化,细部精细化设计多达百余项,保证了现场施工可操作性和质量。具体地,在工程装饰阶段,为了强化质量控制,做了大量的事前控制工作,通过样板引路,严把验收施工过程、分项、检验批、分部工程的质量。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质量标准化,满足工程创优要求现场典型的“样板工程”。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监理规划,对施工过程进行巡视检查、关键工序进行监理旁站,检查督促有关标准、工序、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检查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偏差,督促并采取了纠偏措施,使工程在正常有序地进行,确保工程不返工,有效地节约工程资源,合理控制工期。按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施工质量控制。建立形成了整个工程项目由施工单位自检自验、监理单位核查验收、建设单位抽查监督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在结构施工中,将控制结构安全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施工质量事中控制的工作重点,对工程使用的主材,要求施工单位选用有质量保障的品牌、厂家,并经监理核准;对一些重点材料的选用进行厂家考察,满足本工程的需要。对使用于工程中的各类材料、进场设备均需提供合格证、质保单、检验报告,并见证取样送检,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严格控制好工序质量,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经施工方自查合格、监理方检查合格,该工序完成,以此来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部分现场质量监控过程。
根据投资控制“二八定理(帕累托定律)”,前期和设计阶段能决定项目全寿命周期 80% 的费用,初步设计能决定工程80%的投资。EPC总承包商同时承担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往往会通过在设计阶段提高标准来为后期施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故高校业主应重点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总承包商的成本控制意识;通过经济性技术指标和造价指标评判是否满足限额设计的要求;在保证安全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各专业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2)对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定期审查设计文件及进度;加强与总包方、使用方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争议,确保设计内容满足拟建项目使用方的各项功能需求;(3)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对涉及造价变化的变更需提前做好预算,必要时组织专家会审,做到心中有数。
在工程实施阶段,业主的管理主要以合同内容为依据,具体为:(1)随时掌握工程进度,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量要进行核实,根据实际发生的工程量支付进度款;(2)严格控制变更,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变更量,必须变更时,要考虑工程造价及工期,尽可能降低对工程产生的影响;(3)严格管控材料,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验收并记录,对材料的使用情况随时进行监督,杜绝浪费;(4)加强现场签证管理,确保签证的真实性、准确性。
现场为大面积开展施工而制作的样板,包含了材料、工艺、构造的比较,营造出的真实效果可以同设计效果进行对比,更好地帮助发现问题,也可以对工艺功法、构造做法进行创新实验。坚持“试验先行、样板引路、分级验收”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同时把关键工序的关键成果进行转化和推广。
本文以高校新校区工程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EPC模式下高校新校区工程建设的优势及风险,在解析其应用的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对EPC模式的应用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促进高校新校区工程建设发展的EPC模式管理办法。同时,校方和承包企业要共同调整思维和方法,充分发挥EPC模式的功能和作用,确保高校新校区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