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 耿 虹
地理是一门描述地理特征、气候、洋流等基础知识的学科。想学好地理,就要掌握地理学科的大方向,推导局部地区的地理特征规律,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地理学科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有些课堂逐渐暴露出传统教学模式下衍生的典型性问题。笔者在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三个典型问题展开集中研讨。
教学模式单一片面、教学全书面化是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显性问题。地理是一门围绕生活环境与自然规律展开的自然学科,开展实践活动能有效深化学生对书面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出于应试心理、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采用全书面化教学方法,使实验课程仅占极小比例。学生“纸上谈兵”,理论功底扎实,但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难以产生切实体悟,因此缺乏知识应用能力。要解决此类问题,还需从调整实践与理论课程的比例入手,以优化学生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激趣,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
例如,在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因地制宜,结合本课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采集土壤样本,对同一区域内不同土壤状态进行成因分析,以理论佐证实践成果,以实践成果反推理论,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的教育格局。
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力度、投入时间、精力均不足以满足学科素养培养需求,是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性教学模式之间的隐性矛盾。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学生普遍功利化看待学习。地理在高考中与思想政治、历史并列文综,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内心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进而受积极心理驱使,给予地理学科匹配的学习重视力度。
例如,在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可持续发展观念,介绍有关地理环保的职业发展,如:自然环境勘探、地理信息系统管控、城乡规划建设、区域绿化等。教师细数行业领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对相关工作性质和薪资待遇展开简要描述。学生受到鼓舞,在内心植入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的种子,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地理学习。
思维平面化、二维化是学生“听得懂、学不会”的重要因素。地理学科知识较为松散,需学生分门别类地掌握洋流、季风、经纬、气温等客观环境要素后将其组合推导进而得出结论。这一过程需在学生脑海中延展想象,对其区域时空产生直观、立体的认知。部分学生空间思维力较弱,其想象大量留白,思维僵化,学习效率低下。解决此类问题还需从空间想象力的强化训练入手。教师可以利用实体教具、沙盘模型、影视作品等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素材,使学生空间想象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教学活动中,气候类型与分布特点是高中地理的重要考点,难度较大。教师采用小组合作、设计模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现象力,让学生利用生活材料灵活创作,将太阳直射点、风带、气压带以不同形式呈现在地图上,使之成为立体的气候群。学生结合要素特点,利用衍纸和棉花代表气压带和风带的模型,以衍纸循环缠绕的形象凸显“三圈环流”的运动走向,以细铁丝固定位置。在趣味活动驱动下,学生对该课内容的空间分布产生深刻印象。
综上所述,对于全书面化教学困境,以调整实践课程比例、丰富实践活动的策略来应对,使实践与理论课程达到教学平衡,优化学生实操智能;通过强化学科作用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以提升学生素养;以立体空间思维的培养突破学生平面思维之误区,使想象疆域、维度得以充分延展。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需因地制宜,结合具体学情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方法贴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