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 陈燕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拓展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逐步提升文化自信。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丰富多彩的案例资源,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这样,学生能逐步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例如,在教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时,教师展示了都江堰、敦煌石窟等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在《超级飞侠》这部动画片中提到韩国人在中秋节会吃一种叫做松饼的糕点,由于对中秋节的描述不准确,所以该动画片在中国遭到了全网下架。有人认为韩国人将中秋节占为己有是不对的,也有人认为动画片只是展现了韩国本国的习俗。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呢?有的学生结合文化输出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的中秋节传到了韩国,属于文化输出,但是韩国错误地认为中秋节起源于韩国,没有看到其和中国中秋节的同源性,这一点是错误的。在分析具体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辩证性地看待各种社会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挑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这样,能有效地拉近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根据生动有趣的案例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提升自豪感,进而树立文化自信。
政治教材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融入各种时政资源,展示国家成就、党的决策、国计民生等方面的内容,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各种时政资源,并结合课本中的知识点展开分析,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中提出民族精神是支持维系中华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产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教师引入了时政信息,并引导他们展开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有关天问一号的新闻,并通过探究了解我国科技领取获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学生在分析中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师要积极引入各种时政新闻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这样能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升文化自信。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化主题设计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切身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到要用现代手段弘扬传统,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这样,也能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尝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进而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中凝聚的民族精神。
在教学有关文化创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尝试进行社会调查。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一下自己身边有哪些优秀的文化,又有哪些落后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京剧中有不少展现民族精神、体现爱国主义的作品,如《智取威虎山》等。但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对京剧的了解不够深刻,也很少欣赏京剧。所以,教师要思考如何将京剧和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其他时尚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并展现出创意。如有学生将说唱和京剧融合在了一起,设计出了具有新意的节目,并将其拍摄下来上传到网络上。他们在了解京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品中凝聚的民族精神。通过文化创新活动,学生自己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活动中。
在文化活动中,学生搜集并分享了各种资源,加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这样的文化活动中,学生还能展现出自己的创意,让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教师要挖掘各种与文化相关的资源,将之融入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案例、时政新闻进行分析,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