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促防,上海构建全流程智慧风控新体系

2022-02-09 07:46陈元华
中国社会保障 2022年9期
关键词:经办待遇预警

■文/陈元华

社保基金安全“警示教育月”活动的目的是突出预防、筑牢防线。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的指导下,根据上海市人社局的统一部署,上海市社保中心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监管,扎牢以“防”为主的事前预防、以“控”为主的事中控制和以“纠”为主的事后监督三道防线,通过系统建设落实“三个全面取消”,确保全流程进系统、全规则入系统、全数据存系统。前置“实时控制、事中核验”关口,实现精准“机控”;关注重点项目,聚焦疑点数据,完善防范与管理机制,实现有效“人防”;查找异常情况,研究并捕捉经办风险和违规行为,促进“机控”和“人防”结合,实现高效“技控”,形成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全方位社保经办风险管理体系。

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预审前置、流程再造”为中心思想,依托“金保”二期社保子系统建设,着力构建“制度+科技+廉政”的多维度管控模式,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智能风控”管理体系,切实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基金风险,是上海近年来坚定不移推进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举。

全流程覆盖,完善业务经办功能

事前预防控制。实行“双随机”业务分配制度,即申办人员“随机提交”、经办人员“随机审核”。近年来,上海市社保中心以便企利民为导向,着力打造“智慧社保”服务平台,推动高频事项“不见面”全程网办。“不见面”办理事项的不断推进和“电子化”业务经办的全面实行,不仅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也有效降低了经办机构的廉政风险。申办人员在线“随机提交”业务办理申请,减少了柜面受理人员与参保单位或个人的长期接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指导业务经办”等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申请完成后,系统将根据“随机审核”的规则将业务推送给审核人员完成后续操作,且系统设置了一审、二审等各节点不能由同一人员操作的规则,避免了对于同一参保单位申办业务的“习惯性操作”,有效防范“惯性思维”导致的各种经办风险和“人情经办”“熟人经办”等情况。

事中核验比对。一是“智能卡口”主动实时质控。在系统中经办不同业务时,根据已知的政策经办或程序风险问题设置相应的卡口,将通过数据逻辑判断出的各项经办风险纳入“技控”范围。凡是录入的数据触及事先设置好的逻辑判断卡口,程序将主动提示审核人员,告知业务经办过程中可能存在经办风险,在事中及时予以防范,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经办质量控制。如,对待遇领取人员,系统提供到龄人员清单式查询功能,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在提出申请后予以办理;对于待遇核定、调整、补发等,实现联动计算功能,防止补发金额、月份等计算错误;对系统计算审核后,经业务人员确认需修改的数据进行业务复核,严控待遇支付类差错。二是共享比对机制。在经办中,强化跨部门协作和数据比对。一方面,与本市大数据中心沟通协作,实行“凡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材料,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数据核验的,免于提交实体证照”的信息共享方式,直接从大数据中心获取身份证、户口本等高频材料的电子证照。另一方面,结合不同业务场景的需要,通过与人社部中心数据平台、本市各类大数据主题库的数据交流,实现系统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共享比对,切实堵塞基金管理风险漏洞。如,在办理工伤遗属待遇申请业务时,通过“全民参保”数据库查询申请人在外省市的待遇领取情况;在退休待遇申领时,通过国家平台进行重复领取待遇的数据比对,实现有效降低社保基金流失风险的目标。

事后内控检查。一是“重点项目清单”跨区核查。即根据各项业务的经办实际,对具体业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其中风险程度高、风险控制程度相对不足的项目,纳入重点项目清单管理范围,随机获取业务经办数据后,由内控稽核部门开展跨区域抽查的事后督查。对于抽查中发现的业务经办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分析,归纳整理其中涉及的主要风险点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以收到的风险点为依据,进一步调整业务经办管理规定或程序卡口,由此形成环路,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二是“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上海市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支持线上、线下同规则申报办理,涉及办事资料的提交,同步通过扫描上传的方式存入系统,并在系统中全过程留存业务经办轨迹,包括申报信息、办事材料、审核信息、审核轨迹等每一个事项节点的操作信息。全程留痕,让每一笔业务都有迹可循,为任一环节的风险控制提供保障。

一体化管控,完善基金管理功能

自2002 年起,上海市实现省级统收统支,为确保社保经办管理的安全、高效,建立了“三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即“统一基金管理模式、统一征收管理体制、统一经办管理规程”。

业务财务一体化。一是集成化管理。依托“业务财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实现了业务信息、资金结算、风险防控和决策分析的集成化管理。不断通过体制机制、技术手段、工作方法的创新和探索,力求精密把控基金运行过程,确保基金管理安全有序。二是系统化流转。在系统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确保做到财务与业务实时对接、实时联动、实时流转,从源头上保证了财务核算系统和业务经办系统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全程通过系统流转,无人工干预。三是贯穿化管控。建立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系统,通过规范业务数据接口、统一财务数据共享规则、制定会计核算操作办法等,对标开展核算,将财务的监督和管控贯穿业务变更全过程。

严控待遇发放银行账户。一是账户变动“实时控”。通过基金监管系统进行实时监管,对基金账户的流向、流量、流速进行全面监控。通过签订协议备忘形式,设置科学合理的阈值,通过短信、传真等方式进行监管、通知、确认,确认过程专人衔接、留痕管理。二是银行卡折“实时验”。结合风险控制及一卡通办的要求,建立与发放银行间专线直连,通过一网通办、柜面经办、社区协办等平台,全面实现各类社会保险待遇银行卡折的实时校验。三是待遇发放“银行核”。建立待遇发放并行审核机制,社保中心通过社银平台同步传递待遇发放信息及资金,合作银行在将发放信息与发放资金按险种、按项目等进行核对的基础上,加强对异常发放信息(如单笔超限额、一人多笔等)的审核控制。

机制创新与探索。一是基金管理对标落地、按规矩办事。完善会计核算系统、规范会计核算源头的业务数据接口、统一各项财务数据共享规则等措施,对标开展核算,并以此为硬约束形成倒逼机制,从源头规范业务经办行为,体现财务的监督和管控职能,确保业务、财务数据的一致性。二是风险防控追本溯源、层层把关。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基金管理体系,依托业务财务数据一体化信息技术优势,在基金收付实现制模式下引入权责发生制理念,将预算项目做细做实;利用大数据比对,从支付方向、项目和额度等不同维度入手,筛选出基金支付中存在的疑似风险,并进行追本溯源,尽力规避或减少基金损失,确保基金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动态化监测,健全风控预警功能

上海市社保中心深入挖掘风险数据深层管理信息及其互联互通关系,通过风险识别、数据比对、支付预警等手段,根据预设的逻辑条件或预警阈值,构建了动态化、全程化的监测预警机制,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智能识别机制。收集并处理全社保系统捕捉上报的疑似风险信息,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对此类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和评估,确立具体风险业务项目,采取设计程序、设置参数等应对措施,以风险预警及质量控制清单项目的方式,形成社保经办风险数据库,有效防范经办风险。同时,关注新政策经办的新风控要求,对相应模块功能定位进行调整,切实提升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实效性。

预警核查机制。一是风险数据核查,预设业务数据字段的逻辑比对规则及阈值,与当日所有相关业务的经办情况进行比对,对触网数据提示经办人员在规定的时限内开展复核并记录结果,由内控部门及时跟踪处理过程、监督检查处理结果。二是支付信息预警,在待遇支付类业务经办过程中,相关待遇金额均根据系统信息自动计算生成,同时系统设置卡口,对于终止、退休等待遇发放类业务,不允许重复审核操作。三是大额支付预警,设立发放金额上限阈值,对于发放金额超过阈值的,增加相应审核层级,确保待遇计发准确。对于业务审核完成后生成的支付信息,设置大额支付预警以及与业务模块挂钩的逻辑判断功能,大于一定限额的支付信息将根据后台提示实施精准复核。

“关注名单”联动机制。在全部业务事项的受理或审核阶段,自动将申办业务的主体在“关注名单”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凡是在名单内的参保单位或个人,系统均能告知工作人员该单位或个人进入“关注名单”的事由,使之能够进一步开展相应处置措施。

上海市社保中心将不断强化全员管理、分层压实风控责任、持续加强技术防范,切实健全社保经办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努力推动社保经办管理服务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经办待遇预警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优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