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2022-02-09 04:26张思皎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核心院校职业

张思皎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最近几年,高职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难”成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但很多企业却又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现象。“就业难”和“人才短缺”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的却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严重不符,高职院校难以进行高素质优秀人才的输出。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以培养职业核心素养为中心,积极探索新模式并不断调整与优化,进而更好地完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劳动技能水平要求增高,要求劳动者要有相应的劳动知识作为支撑,这就改变了职业院校一贯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的问题就是重动作技巧轻知识讲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关注学生对相关动作技巧的掌握情况,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和人文涵养的培养,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需求。职业教育不仅要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还需要不断丰富其知识底蕴。早期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际上仅是培养了某一个特定职业需要的某一种职业能力[1]。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也面临着变革。社会成员知识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也需要重新审视其人才培养的核心与重点,而职业核心素养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英国,职业核心素养主要指的就是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在品格塑造方面加以重视,不断提升学生的未来发展能力,积极地构建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将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职业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

职业素养是个体的综合素质在职业活动中的直接体现。职业素养的涵盖范围比较广,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最为重要的两项内容:一是职业信念,二是职业道德。二者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最为重要的因素[2]。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坚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正确认知,并通过学习和体验熟悉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满足岗位用人需求。

(二)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之下,社会竞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创新的竞争,创新能力成为了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成为了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核心与关键。现代企业亟需创新性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企业的人才需求更加倾向于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性的能力培养,即在不断的学习当中逐渐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逐渐具备创新意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融入专业知识讲授和专业技能培养当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沟通技巧与团队协作能力

一个人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事业成功的概率才会大些。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但要不断磨炼自身技能,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而人际关系处理与维系的关键就是沟通技巧。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将沟通能力培养纳入其中,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技能进行培养。现如今,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不仅仅是职场语言交流,第二语言的掌握也成为了职场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能力,成为了个体在职场当中持续发展的重要技能之一。此外,随着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团队协作能力也成为了就业的重要能力之一。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发展需要发挥群策群力,需要集体智慧,这也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升的重要手段[3]。团队协作的过程当中,成员之间需要不断地交流与沟通,因此沟通技巧与团队协作能力也成为了当下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终身学习理念与自学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无论是知识还是技术,其更新速度都在不断加快,因此,高职毕业生步入职场后,还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地学习与提升,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进步与技术的革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难以满足市场实际需求

部分高职院校在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将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真正纳入到顶层设计当中,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轻人文、重技能”。以思政课程为例,此类课程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程,各个院校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都会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借助于不同的教学方式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职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人才需求标准也相应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体现职业素质教育的特征,将职业素质培养这一核心充分体现出来,需要在思政教育中有效融入职业核心素质培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同时也有助于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5]。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但是部分院校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形式创新不够,很多活动呈现形式化的特点,进而从一定程度上显露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片面性。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素质的理解较为片面,只关注技能培养却忽视了思想素质培养。技能培养成果有着较强的直观性,但是素质培养效果却很难直观地体现,教师难以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把控,因此就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上。这种教育理念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体系较为单一

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不仅需要具备较强技能的专业人才,还需要高职毕业生在入职以后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具备岗位工作有效开展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通过课本知识讲授就能习得的[6]。这些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不同岗位,在未来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应用性比较强,且比较广泛。专业类型不同,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也有不同之处。有的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更加注重逻辑分析能力或者是市场调研能力,类似这样的能力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来实现。项目教学需要具备仿真场景,但是部分高职院校还不具备这样的教学条件,致使学生的通用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能力都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培养。

(三)缺乏对职业岗位的全局性思考

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仿真项目实训室的建设,通过仿真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仿真实训还存在着不完善的方面。有的高职院校的仿真实训教学,缺乏对课程的有效设计,整个实训形式化、流程化,没有结合岗位实际用人需求进行实训教学的设计。还有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宏观思考,特别是与新兴行业相关的专业,教学设计一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没有结合职业需求,致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长时间难以融入到工作当中,岗位适应性比较差。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对专业对应的岗位进行全面的系统性考虑,将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认知、实践动手能力等真正纳入到人才培养当中,注重学生多项能力培养。

(四)学生自我培育意识较为淡薄

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存在认知不够、缺乏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自我培养的认知等问题,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是非常不利的[7]。在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核心、是重点,但是从现如今学生的整体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对于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正确认知,在学习阶段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职业体验,对于就业岗位的要求不够了解,对于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缺乏参与意识,对于诚信、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不够重视,致使高职毕业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以后其核心职业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挖掘和体现,终身学习动力不足。这不仅影响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着较大的阻碍。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路径

(一)对标职业教育总体目标,强化职业价值引领,提升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

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具体的表述方式各不相同,但是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目标始终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而确定的。此目标定位主要来源于工业社会发展阶段,相较于新时代,培养“一技之长”则显得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将职业核心素养置于核心位置,以此作为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确定的标准和方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目标的适时调整,由此持续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8]。职业核心素养有其显著的特性,注重学生面对复杂环境的有效应对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关注某一个岗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而是要在顶层设计中形成与企业、行业人才需求相匹配的“系统化”“专业化”的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将职业精神培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和校园活动当中,积极引导学生将职业发展的目标与“中国梦”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二)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场景化课程载体

高职院校在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要注重教学计划的设置,结合市场人才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完善,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理念,将知识与技能并重,突出人文与技能的结合,将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融入到育人体系当中。一方面,要不断丰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效融入企业文化、职场礼仪、素质修养、岗位职责等相关内容,同时也要增加岗位体验和实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完善课程体系,形成以职业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架构,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开展仿真实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结合职业核心素养的特性,通过场景化课程载体进行课程设置,利用仿真实训顺利实现教学目的,确保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实际工作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专业课程内容,还要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提升,尤其是综合能力的提升,强化自身的职业核心素养。通过项目仿真教学,将职业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教师在仿真实训的过程中融入企业工作制度、行业规范等内容,真正让学生进行岗位仿真体验,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核心素养[4]。

(三)明确培养要求,促进各大核心素养逐渐深入融合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将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始终放在首要位置,强调以德为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思政教育当中有效融入职业核心素养内容,这对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专业技能的培养则要与时俱进,对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技能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性。要突出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其有效落实到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9]。在明确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的同时,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出发,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动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工匠精神实际上与人文底蕴之间有着深厚的内在关联,其外延部分也有着一定的交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以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基础,在工匠精神形成中促进了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积淀,将二者深度融合,形成独有的教学特色,是当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

(四)宽口径、强基础、提素养、重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模式“专一化”“对口化”是当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即学生入校以后即进入到专业化的学习过程当中。不可否认,此模式确实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即很容易导致职业教育出现专业学科分离的现象,进而促使职业教育在专业发展和提升方面逐渐走向“孤岛”模式。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学科,对于相关领域没有任何涉猎,导致严重缺乏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的培养。缺失了丰厚的学科知识,没有了宽广的视野,缺少了合适的方法,也没有形成较为深厚的人文素养作为底蕴,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就仅仅成为了形式。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而言,应该积极探索新模式,不断尝试新方法。招生方面适当尝试宽口径进入,在专业教育方面注重夯实基础,重视素养培养,打破专一化、模块化,突破壁垒,真正实现学科之间的融通,为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凝聚力量。

(五)丰富课外活动,开设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参与热情,强化学生自我培育意识

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课堂教学,同时也要有效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读书沙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深入阅读与交流,促使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自我涵养,通过主动参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多样化、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等;多组织社会实践类型的活动,使学生通过此类活动的参与真正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提升其社会责任感;组织优秀企业家、业务代表进校园,分享成长故事、传授工作经验,让学生了解职场,激发奋斗意识[10]。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充分借助于第二课堂的搭建,为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计划的制定。

综上,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在人才需求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当下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愈加重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教学资源,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核心院校职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