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超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责任和义务,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不仅强调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格外重视体育的价值,基于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高等职业院校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人才培养方面格外重视职业素养的价值,体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在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自身对职业素养的理论研究不到位,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性,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素养培养存在较大的出入,导致职业素养培养目标难以得到全面落实。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应当格外重视对体育教育的有效改革,将职业素养放在首位,从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教学模式创新等多个角度着手,不断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为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奠定良好基础[1]。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征,这就意味着社会劳动用工格局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用人需求正在不断发生转变,人们忙于工作而忽略体育锻炼的情况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体育教育的有效落实,将体育课程作为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平台,并且通过对职业素养的有效渗透,让学生能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保持对体育运动的高度热情,从而增强学生的工作胜利,更好的开展相关的企业生产活动。围绕人才素养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意味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需要随之产生变化,借助体育课程教学平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从而真正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职业态度能够取得较大的发展。
基于职业素养培养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意味着教师需要在体育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真正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适应力。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这就意味着高职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主要强调身体素质锻炼,虽然能够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但是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凸显。在围绕职业素养培养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情况下,企业的真实用人需求能够转化为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真实用人需求,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2]。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意味着体育素养与职业素养之间能够产生密切的关联,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重要教育目标的同时,学生能够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在紧张激烈的就业中占得先机。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职业技能成为判断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重要依据,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意志力、创造力和协作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基于职业素养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本身就是人才培养工作不断优化与转变的过程。
教师是高职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推进高职线阶段,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教育工作中,只是关注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职业素养,这是导致围绕职业素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原因。实际上,高职体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并不高,高职职业院校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放在首要位置,而忽略了体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在工作中缺乏动力,在推进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性略显不足。此外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真正把握好对职业素养的全面渗透,许多教师自身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时也没有将职业素养放在首位。在教师思想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的情况下,高职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无法得到全面保障,最终影响到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本身是一项系统性的活动,但是现阶段许多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采用的教育方式过于死板,教师习惯于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没有真正把握好体育课程教学方式的大胆创新和优化[3]。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师教师通常只是强调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对于正处在学习能力发展关键时期的高职学生而言,不能在被动听从安排的情况下,很难真正做到主动积极探索体育知识,也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职业素养的深入研究与解读。实际上,职业素养本身涉及到的内容和模块较为多元化,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很难真正实现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在组织关于职业素养培养的体育教学活动时,许多教师只是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对话,而没有真正将体育教育和职业素养关联在一起,这也导致职业素养的渗透效果浮于表面,学生很难真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设置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一环,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许多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缺乏针对性,导致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受到相应的影响。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工作中,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关注对体育项目的有效落实,在高职体育教育中融入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并且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方式虽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但是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较为有限。此外,现阶段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的比重过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通常指是在户外场地开展相关的体育锻炼活动,而没有真正从体育运动起源以及体育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也导致职业素养的渗透效果较为有限,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难以得到落实[4]。
教学评价是高职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教师开展的评价活动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观念,教师的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在现阶段的高级体育教学评价工作中,许多教师只是强调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将体育测验结果作为实施评价的依据,而没有真正把握好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在教育工作中对职业素养的体现不够全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时,许多教师只是采用整体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提出各项要求,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不足。此外,还有许多教师只是将评价活动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采用指标和数据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而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学习表现,也没有从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这也导致评价活动育人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实现。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有效落实的关键,为了实现培养职业素养的目标,高职院校应当格外重视对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和优化,真正将职业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教师转变对体育教学的态度。在人才引入工作中,高职院校应当格外重视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引入,一方面基于良好的校园文化和优厚的薪资待遇吸引优秀体育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也要适当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的准入门槛,对教师师德师风以及教育观念提出更高要求,将是否具备职业素养培养能力作为评判教师的重要依据。在关于教师的培训活动中,高职院校应当邀请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转变对职业态度的认知观点,确保教师能够理解职业素养的深刻内涵,并且将实际教学工作和职业素养培养紧密关联在一起。在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的情况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才能得到顺利落实。
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作为教育目标是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这是在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时,应当格外重视对教学手段的有效创新和优化,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对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进行渗透,并且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大胆创新带给学生深刻多元的学习感悟,为实现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它直接素养创新教学手段,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做出大胆创新,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以小组为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并且在小组成员之间的紧密配合下提高体育训练的趣味性,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价值,在体育教学中组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大胆创造,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突出游戏活动的创新性,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体系设置直接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在围绕职业素养开展高职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课程体系的有效优化,一方面关注不同体育项目的有效渗透,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体育文化的深入开发,基于科学严谨的课程体系设计,突出高职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从体育文化教育的角度来看,在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体育文化作为重要的育人资源,在向学生讲解不同体育运动起源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应将精彩的体育赛事以及优秀的体育明星作为渗透体育文化的重要素材,通过体育文化的有效落实,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在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与渗透的情况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才能得以落实,基于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设置,服务于职业素养的培养需求[5]。
教学评价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在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职业素养融入评价体系,以评价活动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培养职业素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设置评价标准时,教师应当将职业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将是否具备职业素养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并通过评价标准的影响,让学生能够转变对职业素养的态度,意识到职业素养培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这是应当基于事实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根据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表现作出细致的评价与指导,并且在考虑到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情况下,突出评价的针对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教师评价的影响下认识到职业素养的内涵。
综上所述,基于职业素养培养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是保障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应当格外重视对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围绕职业素养的培养需求,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指导,在关注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的同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是在开展体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职业素养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各个环节渗透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指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目标,基于深层次的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推动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