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教育的逻辑及实践路径

2022-02-09 04:20刘菲
职教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谱系高职生中国共产党

□刘菲

2021 年2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1]这些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2021 年7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在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同时,建构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2]2021 年9 月29 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 周年之际予以发布[3]。

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4]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能够有效融入高职教育,而且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定位指明了方向,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提供有益借鉴,因此有必要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教育的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径进行论述。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职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既是党的精神的传承,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教育是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职业教育政策环境进一步向好,国家政策加快落地,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走向“大有作为”,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职教高考”改革稳步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得到实施、质量保障体系日益健全、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助推了全国高职教育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5]59。尽管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距离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漫长的探索和奋进的道路上又会遇见各种问题和挑战,诸如办学经费紧张、教学资源短缺、办学条件不够完备、职业本科教育引领性不足、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稀释”导致高质量发展受到限制等,这些困难和挑战仍然是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新时期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培养“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还要克服当前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要将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教育当中,以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高职教育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师资结构、办学条件等各方面,相较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社会各界认同度不高。任何教育事业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在政策上、经费上的支持力度还不够,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聘求职时受到企事业单位的“冷落”,家长对高职院校的评价带有偏见等种种不良现象,各利益相关方不能高度认同、认可高职教育,势必影响其持续向好发展。其次,高职生文化素质偏低。在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下,高职生基本上属于高中阶段学习上的“后进生”,相较普通大学本科院校学生,高职生文化素养方面有很大的差距,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纪律和行为规范管理上,道德塑造、技能培养反而退到次要位置,这又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再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引进优秀人才困难重重,现有的师资队伍在年龄、专业、学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甚至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还是“半路出家”,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无法支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要求。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从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要真正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要充分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才有可能实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职教育要摆脱现实困境需要有推陈出新、别出机杼的创造精神,需要有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需要有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需要有长风破浪、志在千里的梦想精神。高职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管理、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又要结合现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真正适合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教育要真正提升、发展,需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和短板,及时借鉴其他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积极同其他高等教育开展合作,高职院校内部要有竞争意识,不断强化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建设,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总体趋于饱和,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高职院校也将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高职院校如何“破局”,如何走出现实困境,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金杯银杯不如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口碑,只有培养出满足广大家长期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而要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多措并举,需要充分发扬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脚踏实地、付诸行动,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改变高职生“文化素质不高、学习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的状况,将他们培养成“理想丰满、精神饱满、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容丰富、内涵多样、立体全面、生动可感,犹如“精神家园”“精神宝库”,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教育,无疑是应对发展困境、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救急良方”。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国家、民族振兴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根本在于精神塑造。“培养什么人”,取决于“怎样培养人”,即用什么精神去塑造人。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在教育发展水平的各项考核指标当中,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最核心、最关键的指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最根本问题,能否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到各类教育的长远发展大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青春谱写的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之歌,引领、激励着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重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

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六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要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第二,要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三,要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第四,要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第五,要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第六,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方面,着力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着力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服务人民,服务国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育学生要注重品德,学习并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有家国情怀的人;鼓励学生珍惜时间,专心致志求知求学,扩宽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是某种单一的精神,而是一个集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于一体的精神聚群,它与上述立德树人六个方面的着力点高度契合,是“立德树人”的天然资源。

我国的高职教育以专科层次为主,多采用两年学校学习、一年企业实践的模式。过去因为学制年限短,课时安排相对捉襟见肘,不少高职院校便优先考虑保障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课时,而挤压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时。不少教师也认为学生来校就是来学“一技之长”的,因此观念上更注重职业技能教育,轻视、忽视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造成技能教育与精神培养脱节。通过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充实、丰富高职学生的精神塑造。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有助于高职生筑牢信念之基,赓续红色之脉,辨清人生航程;五四精神、抗日精神等有助于高职生厚植爱国情怀;长征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老区精神等有助于培养高职生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有助于锤炼高职生吃苦拼搏、永不言败的意志;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等有助于塑造高职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品质。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教育是提升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

截至2022 年5 月,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计1521 所,其中高职院校1489 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 所,在校生达2915 万人,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7]。高职院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他们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也应看到,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还不高,还难以完全适应现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职生在理论、技能及政治素养等方面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容丰富、内涵多样、立体全面、生动可感,是重要的精神家园,更是重要的思想文化宝库,可以充分发挥其伟大精神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破解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境,充分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从中寻找可供借鉴和学习的重要素材,展示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格,宣传其光辉形象,尤其要重视榜样的力量,以感召、激励一批又一批青年立志成才,争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因此,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教育,不仅有助于高职教育走上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还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及思想政治素养。

首先,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的理论素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反映了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形成了与时俱进、与时偕行的光辉形象和理论品格。一代代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探索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之路,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智慧和营养,从而有效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8]当前,高职生无论是在专业理论方面,还是在政治理论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短板,难以脱颖而出、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所谓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首先应该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政治理论修养较高的优秀人才,需要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学精悟透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的实践能力。新时代,高职生要从根本上提升综合素质,需要继续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尤其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既是“身上能流汗、手上能长茧、足能行千里”的实践型人才,又是能扎根于农村田间、工厂车间、建设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尽管高职院校在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实践技能为本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性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当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师实践能力欠缺,导致高职生的实践能力十分有限,没有办法快速融入职场环境,与“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要求更是相距甚远。而充分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的实践能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反映了一代代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而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奋斗,是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成功实践、伟大实践,铸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高职院校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高职生实践能力时,要充分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尤其要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从而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工巧匠”。

再次,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在物质层面获得极大改善。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一直在抢夺我国院校宣传舆论阵地,借助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影响甚至歪曲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高职院校学生政治敏锐性不强,易受西方意识形态蛊惑,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利己主义思想频频抬头,冲击主流价值观。面对各种压力,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上消极堕落,沉迷于网络,学习上迷茫,缺乏理想追求,“佛系青年”“躺平青年”越来越多;更有甚者滑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边缘,出现“耻言理想、蔑视道德、拒斥传统、躲避崇高、不要规则、怎么都行”的错误倾向,最终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更无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高职院校要扭转学生“文化素质不高、学习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的窘境,需要充分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先进事迹和光辉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坚定理想信念,鼓励更多高职生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服务乡村振兴、传承优秀文化、服务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理想丰满、精神饱满、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5]3。

总之,充分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将其有效融入高职教育,引领和带动高职院校走上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教育的实践路径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课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理论宣讲,开设有多门相关课程,确实从理论上很好地讲清、讲透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谱写的精神“史诗”却讲得不透、不深、不系统。尤其是对于高职生来说,深刻的理论“言传”,不如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身教”。当前,高职教育如何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使之真正发挥助推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育环节及校园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入手。

(一)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各类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阵地,也是人才培养最核心的环节。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先进事迹和光辉形象,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涵和素材,又对学生起着重要感召、启迪作用。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课堂教学,应当主要考虑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程这两大类课程中。

首先,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9]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渗透着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高度契合,是优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要让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走进思政课堂,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懂悟透,以学促行。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整合教学内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它们的教学内容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都有重叠,但是侧重点不同,这就需要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好各门思政课,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知识点有机融入,从而形成整体性,发挥互补作用。比如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刻内涵作为“主心骨”重组教材内容。在概论课程中,要结合理论发展演进脉络,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支撑和深刻内涵。同时客观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理论形成、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要挖掘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后面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回避“满堂灌”“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相关理论的教学,还要结合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用“讲好故事”的形式丰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是创新教学模式。与一般思政课注重理论推演、逻辑思辨不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侧重情感体验、精神共鸣,从而达到思想洗礼的作用,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要广泛运用视频展播、实地探寻、VR 仿真、亲身体验等现代教学方法,构建一个以学生体悟+亲身实践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模式,变教师主讲为学生演讲、教师引导为学生主导。同时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摒弃传统的考察学生认知的考试方式,改为由学生提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践报告,并根据学生践行成果而不是认知多少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是优化师资队伍。俗话说,“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人家一杯水。”只有教育者自己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才能给受教育者“传道受业解惑”。首先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没有良好的师德,教师自身没有一点精神,不可能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其次要提高业务能力。讲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学养,还需要富有感染力的授课技巧,以及掌控新型课堂的能力。因此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培养,以适应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的需要。

其次,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专业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0]专业课程教学,是各类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环节,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核心部分还是专业课。因此,只是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还不够,还应融入专业课程。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

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专业文化。但专业文化的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专业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大思精,是人类最先进文化、精神的聚合,任何一种专业精神,都可以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找到。这就为我们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了可能。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挖掘、利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内涵及核心元素,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先进事迹融入专业课程,通过讲述形象而又感人的真实故事,来引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体育课上,导入女排精神;在实验课上,导入科学家精神;在经管类课程,导入企业家精神;在医学专业课上,可以引入抗疫精神,等等。通过一个个鲜活而又感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实践教育环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教育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构建创业实践教育环节可以有效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更好地展现其光辉形象,让广大青年从内心深处认同、接受,并用于指导自己的人生[11]。如何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实践教育环节?可以从日常的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教育着手,还可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因地制宜,结合高职院校所属地域资源优势,如红色历史遗址、遗迹,以及革命烈士纪念馆,英雄、劳模生活学习场所等,组织高职生开展见习和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和力量。二是组织大学生宣讲团,深入城市社区、企业、工厂、学校,乃至农村或偏远山区,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宣讲活动,既能进一步升华情感,提高认识,又能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更广泛深入人心。三是搭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社会实践站,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止于“知”,更重于“行”。此外,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尤其注重顶岗实习(见习),强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因此专业实践在高职教育中占据很重的分量。要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引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让学生在校外的专业实践中也能深受教育和感染。

(三)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中红色文化相对薄弱,尤其是高职院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蕴含的丰富题材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将其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助于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物质文化层面,恰如其分地引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比如在食堂、餐厅等生活场所,引入东北抗联精神、长征精神等;在实验室等学习场所,引入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在体育馆等场所,引入女排精神等元素。二是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比如,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联的重要纪念日开展相应文化活动;打造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元素命名的特色品牌活动或优秀文化团队;开展各种文艺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故事等等。三是利用好校内各种媒体资源,广泛宣传推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总之,通过以文励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让广大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浸润和启迪。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考察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教育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指出充分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助于高职教育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出应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充分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及校园文化教育有机结合,打造全面立体的高职生教育培养体系,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谱系高职生中国共产党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神族谱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