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丽
(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喀什镇中心小学 新疆伊犁 835114)
现今各个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素养的培养都非常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是成为众多教师研究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地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从各个角度出发,将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得到继承与发扬,由此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当今时代,素质教育始终是很多小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从传统教学中走出来,依然采用那种“你听我讲”的授课模式,以至于很多学生无法接受,教学效率低下。故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合理地优化授课模式至关重要[1]。为此,教师在讲解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合理地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内容具有积极意义,既可以让学生对此更加关注,还可以帮助其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信息时代到来后,语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技术丰富古诗词教学形式。比如,在学习《咏柳》这首古诗词的时候,如果仅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进行想象,无疑有较大难度。而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教学,则可将诗词中所描绘的场景展示在白板上,将抽象的文化具体化,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勾画的情境[2]。由此可见,从语文教学角度讲,同传统文化融合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视野也将更加开阔,从某种程度上还激发了小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对于传统文化来讲,其自身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且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产及生活经验的总结。不论是孟姜女哭长城,还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等历史故事,均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这些历史故事中,可以让人感觉到的既是一种个人情感,更是一个时代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为此,教师在讲授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从历史故事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为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传统文化提供条件。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方面,适当融入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1)从汉字解密中触碰传统文化
①汉字文化色彩的解密
纵览古今,汉字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既体现了历代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传统品质、精神的传承。从小学阶段来看,学对于生意识的培养处于关键阶段。倘若教师可以在此阶段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更好地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国内很多传统文化将可得到更好的继承[3]。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仅向学生们讲解汉字的发音、字形及字义,那么将是远远不够的,汉字的含义也同等重要,学生们可在字含义的探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
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春”字的时候,可从生活角度出发,让学生回想一下春天中的美好景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代表一年的开始,万物开始生长。从“春”构成来看,里面包含个“日”“三”与“人”字。其中,“日”表示太阳,“三”和“人”表示农忙。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们对这个汉字进行书写,对所有笔画如何书写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记住书写规则及书写方法,加深其对此字的认知。从上述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汉字教学并非单纯的基础知识教学,而是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向学生们展示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
②汉字文化特征的解密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期间,教师可充分发挥造字法来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其主动辨识汉字。为此,教师在汉字教学中能够适当地融入汉字文化,加深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比如,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节课,即《小青蛙》,教师在帮助学生辨识汉字的过程中,就需要借助形声字特征来加以辨识。此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小青蛙的故事。文章中不仅有“青”字,而且还有“清”字“晴”字。即便这些汉字中均含有部首“青”字,可是后两个字的偏旁各异。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们记住汉字如何发音,然后再帮助其了解汉字的具体含义。倘若学生所掌握的汉字发音存在问题,那么教师就要及时纠正,帮助其记住正确读法。结合上述教学片段来看,在讲解汉字文化的过程中,小学生对这些汉字充满了好奇心,并主动探索,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语文学习。语文教材把识字教学作为单一教学项目的原因是向学生们展示汉字的构成,帮助其掌握字形结构及发音规律[4]。
(2)依托文本解读渗透传统文化
①借助古诗诵读理解传统文化。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一部分较为经典的部分,它就是古诗,蕴含着我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教师也可借助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向学生们讲授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小学语文古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将诗词中的图片借助媒体工具展示给学生们,让其对古诗意境有更好理解,从中体会古诗中所表现出的依依惜别的情感。另外,这首古诗中也蕴含着一定的送别文化,并且关于送别的古诗词也有很多,让小学生们体会到友情的来之不易,珍惜现有生活。
例如,李白的古诗词《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中不仅蕴含着美丽的风景,而且也寄托着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师应鼓励学生们去想想还有哪些是记录我国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
从上述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古诗词诵读也是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与拓展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既可以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丰富起来,还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层次认识与理解。
②在美文诵读中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包含短小精悍的古诗词,也包括很多记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文。从这些美文中可以看到,文章中汇集了很多的文化元素。为此,小学生们可以在阅读美文的基础上感受传统文化,体味传统文化。教师也可在语文课开始之前,结合文章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情境,充分地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借助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来更好地体味传统文化。
例如,小学课本中较为精彩的一课——《难忘的泼水节》,教师可事先准备一段关于泼水节活动的视频,鼓励小学生们在观看这段视频的基础上了解泼水节的特点。教师也可根据课文所涉及的知识点,向学生们讲述泼水节的由来、历史、特点等,同时让学生领略什么是傣族独有的文化活动。当学习《日月潭》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将日月潭的真实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根据图片体味当地美丽的景色。结合上述教学片段可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融入了传统文化,既提高了小学生们的文章阅读能力,还帮助其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及民族风情。
(3)通过节日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①挖掘节日内涵,丰富学习体验。就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而言,在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方面,语文学习必不可少。它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重视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比如,在教授关于“端午节”的文章期间,语文教师能够组织一些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活动。第一,因为课文主题为“端午”,所以,学生们就可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并其与历史上人物有关。然后,在激发其学习兴趣方面,教师可借助与端午相关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进行相应的授课。众所周知,端午节是国内民族传统节日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那个历史时期里,屈原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深得楚怀王宠幸。然而,朝政危机四伏,一些人进谗言,屈原被贬逐,由此离开朝廷。在离开之后的岁月中,屈原目睹了楚国灭亡的全过程,可是,自身却不能扭转这种不利形势,在倍感无助之后,选择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江边百姓为屈原的这种爱国情怀所深深折服,为了缅怀屈原,很多百姓在江中投入大量粽子,旨在保护屈原尸体不受鱼虾侵害。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传统节日,可帮助小学生们了解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
②围绕传统节日,实现高效教学。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来看,教师应从时间管理角度出发,让学生们对时间重视,提高学习效率[5]。故而,在语文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设置节日主题,融入传统文化,以此促进小学生们的高效学习。比如,在讲授《春节童谣》这篇文章时,为把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起来,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的过程中,精心的设计了一个传统文化主题,即“过年”。同时,教师组织了两场有趣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让小学生们更好地体会传统节日文化。
活动1:“春节故事会”
因小学生们对小故事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可让学生们围绕“春节”这一主题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故事分享活动。小学生们可在比赛中将自己了解的春节故事分享给大家。在分享结束过程中,教师从发言能力较强的学生中选出两名代表试着将春节故事分享给大家。教师通过此种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春节文化内涵有了深层次认识。
活动2:“春节一家亲”
此次活动开展旨在加强小学生同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其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在活动期间,应合理把握时机,并组织家长参与其中,对过春节的情境进行模拟,将“春节”这一情境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时代发展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新的变化,传统习俗也有不同程度改变。如果可将这些节日文化展示给学生们,那么也可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1)改变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其教学方式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部分小学仅将升学率作为重要指标。故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也仅关注其学习成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则不够重视。新课标实施以来,不仅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进行创新,而且还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当下,小学语文教学逐渐重视传统文化的引入,很多学生也能够从课堂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同时,语文日常学习内容中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知识,从某种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并且,小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尤为重视。为此,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能够得到及时更新,以此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
从实际教学角度看,教师应对教材的编写目的进行了解,认真体会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积极研读语文教材,筛选出优质传统文化篇目,并将其合理地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引起学生对此关注的同时,正确地认识与感受传统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教师的榜样力量不容忽视,其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为此,语文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期间,可将一些优秀的名言警句、历史故事等作为传统文化内容,与语文教学紧密连接。比如,中秋节到了,就能够用《静夜思》中的诗句等来形容;在描述重阳节的时候,可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来描述;在送别朋友期间,能够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及《赠汪伦》中的诗句等来描述。教师通过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充满想象,从情境上感受传统文化。
总体来讲,当今时代的人才竞争更加重视专业素质。这种专业素质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掌握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自我国实施新课标以来,素质教育就逐渐被提上日程,核心素养将是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教师也逐渐对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表示关注。从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角度讲,自身肩负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为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在突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为提高其语文素养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