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路研究

2022-02-09 04:12:00王丽儒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3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教学内容

王丽儒

(鞍山市广播电视学校 辽宁鞍山 114200)

目前,中职院校的学前美术教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学有效性产生了负面影响,若不能及时解决,也将影响幼儿学习质量,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因此,本文中笔者将对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并为幼儿美术教师提出良好的教学策略,为学前美术教育的高效课堂构建奠定基础,为我国未来的学前美术教育人才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一、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学前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对美的感知力,从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到教学中,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学前美术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绘画的技巧,而且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让幼儿在绘画中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和生活的欢乐与温暖,学会用温柔的眼光看世界,发现美、找到美、理解美。

2.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在绘画时,要仔细观察和准确描绘事物,思考画面的结构、布局和色彩搭配,有序安排绘画顺序等。幼儿通过学前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耐心。

3.具有情绪宣泄和治疗功能

美术作品是我们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他们的情感和个性。幼儿通过绘画直观或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有利于幼儿情感的表达和升华。这不仅可以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而且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1]。此外,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幼儿内在情感,特别对不善于自我表达的幼儿来说。而对于教师,借助投射技术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可以分析出幼儿绘画时的心理活动,有助于了解他们近阶段情绪变化。

二、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落后

目前,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教材中的内容逐步讲解美术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现在的孩子思维相对活跃,如果教学内容单一,会跟不上孩子的思维。此外,课堂教学太枯燥,也会使孩子们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以幼儿的喜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幼儿的美术能力。

2.忽视美术素养的培育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小学义务教育提供智力和素养基础。对于前者,现代心理学人格理论已给出有力支持;而对于后者,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我国教育的一项核心任务,而培育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打牢基础很重要,特别对于人文底蕴的培育。学前美术教育需要让幼儿积累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方法,使他们具备一定感知、欣赏、发现美的意识与基本能力,塑造幼儿健康审美价值取向,帮助他们发现喜好和发展喜好,为小学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开展学前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扎实的绘画技能,也不只是为了培养绘画人才,主要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对美术学科形成浓厚的兴趣,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就目前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确实有不少教师把美术教学作为一项任务,认为美术教学就是绘画,不需要进行美术观念的渗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绘画任务,无法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树立美术观念。

3.抑制创造性思维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自然具有艺术的基本特征,如创造力。因此,培养幼儿创造力便成为学前美术教育一项基本任务。“创造”有四种模式,一是“从无到有”,二是“从有到优”,三是“重新定义”,四是“重新组合”,无论哪种模式,创作者都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在当前的少儿美术课程中,许多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有选择地忽视了少儿美术技能和学习特点,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绘画方法。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使用所谓的“绘图标准”来限制学生上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模仿,不能创造,这会影响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4.成年人的评价标准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学前美术教育教师习惯于用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对幼儿美术作品独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掘。孩子们在学校得到教师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2]。孩子们会根据教师的评价标准,不断模仿成年人眼中的好作品。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对孩子的片面误导。经过长时间模仿,孩子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自由表达个人感情的能力,失去了独特的创造力和自然的想象力。这样的学前美术教育已经失去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和终极意义[3]。

5.师资不足

针对学前美术专业化的趋势,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幼儿美术知识基础,而且还需要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幼儿的心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然而,从实际的教学调查中发现,很多学前美术教育教师都是在教学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这就导致了学前美术教育师资的不足和不专业,进一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三、学前美术教育创新教学路径探究

1.联系生活,培养美术意识

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学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美术本身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美术学科中,其核心理念是“美术融入生活”,因此,美术创作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其次,从年龄特征来看,这一时期幼儿的思维发展不完善,过于复杂,无法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通过利用熟悉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将学前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明确学前美术教育的特点

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所面对的学生都是学龄前幼儿。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惊人。因此,学前美术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时,应让其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

3.立足学生专业实际进行教学

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女生,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应在尊重这一客观现实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这也是有效提高幼儿美术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这个班大多数是女性,所以他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大多是关于外表的,如服装搭配。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可以灵活地应用于实践教学。例如,在教授“幼儿园环境布局”时,笔者问学生:“作为女孩子,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装饰技巧。那么,服装的搭配是否与幼儿园教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搭配有相似之处?请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进行分析和讨论。”在笔者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们积极地讨论,获得了初步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无论是个人外表,还是幼儿园装饰,都要注意美观大方。”有的学生说:“个人在服装搭配时应该体现自己的优势,幼儿园的具体装修和布局也应该体现自己的特色。”......结合女生对搭配更感兴趣的事实,笔者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美术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理解得到了明显优化,这显然为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际提高和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平衡学前教育与美术教学

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应平衡学前教育内容与美术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确定学习计划和内容。学前教育专业一般是三年制,前两年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最后一年全面投入到实习之中。其次,根据幼儿园举办的美术活动进行教学,主要包括组织、协调和安全,使学生能够有序地组织活动。最后,学前教育与美术教学内容的平衡。毕业后,学生进入幼儿园担任美术教师。他们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美术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学前技能。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美术教师的岗位。

5.整合实践教学内容

结合学前美术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深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做好整合工作,深入讲解美术理论知识,引导开展不同层次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在鉴赏课上,教师应科学地对“美术鉴赏”的教学目标进行解读,以课堂学生为核心,深化教学形式,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地设置学科教学问题的梯度。在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美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应贯穿在各个环节之中。在课堂上组织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互相鉴赏作品的活动中,并在鉴赏的过程中,加强思考,提出问题。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科的相关内容,挖掘潜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加强对学生在美术作品鉴赏中的引导,熟练地运用和内化美术过程中的新旧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和创作能力,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

6.加强基础教学设备的完善

教学的基础设备是否完善直接影响了学前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院校应围绕美术专业和CAD的实践教学要求,结合自身办学条件中的优势,同时也结合社会方面的资源,对教学硬件设施进行更新和优化,实时引进和更新设备和设施,确保美术课堂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4]。在此基础上,学校从培养、运营、创新三个方面入手,在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深化美术课程,特别是开放式实践课程、科学与美术实践基地建设特色,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深化美术实践操作信息系统,为各年级美术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训练和实践平台,在深化和拓展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5]。在此过程中,院校可以根据美术专业各类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定期设置各种培训实践项目,以满足美术专业学生日常培训和毕业实践的具体要求,在系统集中的训练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美术素养,加强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

7.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动-开放”允许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发言和集思广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必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师生关系应基于“关爱、友谊、共同发展”的理念。我们应该开展微笑教育和幸福教育,让学生将创造性思维融入课堂绘画和设计中,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

8.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前教育与小学义务教育有本质区别,其根本任务在于为幼儿今后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对此,教师首先要具备全面育人的能力和素质。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显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别出心裁”的带领幼儿一起探索书本之外的知识,特别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探索,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美术领域”,还包括与育人相关的方方面面内容,如是否具备排解情绪的能力,是否能够为幼儿人格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是否能够及时干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而若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情绪。

此外,美术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作为的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思想,定期参加美术培训和交流研讨会,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从自身方面进行创新。此外,教师应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学前美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加强创新思路的拓展方法进行了探究。在学前美术教育活动中,美术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和感性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作为美术教师,可以说,就是幼儿导游,责任重大。如何做一个好的向导,如何做一个“高师、正师”,是我们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和反思。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教学内容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3期)2014-08-16 09:02:22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5期)2014-08-16 02: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