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花 康凯 孙晓晗 孙一丹 曲辉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儿童数量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科医生的短缺问题也将日益加重。2019 年的《Pediatrics》杂志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3.5 万名儿科医生,平均每2 500 名儿童只有1 名儿科医生[1]。儿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课程,以培养具备全面医学知识、扎实专业基础、全面发展的儿科医师作为目标[2]。与成人临床医学相比,儿科学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难点。例如:儿科患者年龄普遍较小,患儿常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的疾病状况,并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导致教学存在多种困难。因此,寻找一种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模拟接诊和治疗患儿的真实临床场景,使学生学习更加贴近临床。并且情景模拟环境下允许学生在实践中失误,由于其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现被广泛应用于各科的教学中。现将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辅以教科书和讲义,主要集中在教师讲解疾病或病例上。学生参与度较低,无法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联系,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情景模拟教学法是John Dewey 在1938 年提出的教学理念,Bloom 在1956 年完善后,经不断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建真实的临床工作场景,学生通过扮演真实场景中的角色,体验工作中的处境并作出应对,教师主要进行分析和引导学生的反应[3]。情景模拟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情景模拟教学法现已被应用于心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麻醉科、感染科等临床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4-6]。研究表明,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职业素养,为将来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7-8]。
儿科麻醉是麻醉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小儿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与成人存在诸多差异,故不能将小儿麻醉看作成人麻醉的缩影。此外,儿科麻醉还存在高风险、高难度、高强度、医患矛盾大等诸多问题。传统的儿科麻醉教学方式多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向学生机械性灌输教学内容,学生多死记硬背,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情景模拟教学实现了从“知识中心型”培养向“能力中心型”培养的转变。
麻醉科老师将儿科麻醉学基础知识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后,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麻醉场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儿童麻醉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显示,情景模拟教学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及代教老师评价均高于传统教学组,这表明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儿科麻醉教学效果[9]。在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用扎实的理论知识解决患儿的问题,还要面对精神萎靡或哭闹不安的患儿、情绪紧张或易怒的家长等。学生们需要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通过语言交流、肢体动作的安抚等方法消除其恐惧心理,并向患儿家长进行解释、与家长沟通、增强家长对患儿病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便其积极配合医生完成诊疗操作。每次情景模拟结束后,学生需要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操作方案等,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实操能力、沟通能力和面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儿科急诊是一个高要求科室,就诊患儿常起病急骤,病情错综复杂,并且家属心情焦虑,希望快速就医。儿科急诊医生不仅要求具备早期识别急危重症的能力,且需要在短时间内熟练运用各项急救技能,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有效处理。因此,儿科急诊医生的培养必须理论基础和技能操作二者并重。近些年,情景模拟教学已经成为儿科急诊教学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安全性,在国外基于该教学方法创立了多种儿科急诊医学模拟课程,例如:心力衰竭、新生儿维生素K 缺乏症等[10-11]。在国内,张素芬[12]在儿科急诊护理技能培训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发现,该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儿科急诊护理技能培训的教学质量。在临床轮转阶段,儿科急诊学生较少有机会参与实际急救过程,故少见或危重的病例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方式来进行学习。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情景再造,使学生融入到临床情景中,根据不同病情对患儿进行抢救,与患儿家属沟通。情景模拟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大大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满意度。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护理在儿科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患儿病情变化迅速,症状不典型、用药剂量较成人更加精确等特点,这要求儿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更强专业性和更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儿科护理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停留在课本,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无法满足临床发展的需要。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临床教学研究者开始改进教学方式,情景模拟教学进入儿科护理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拓宽了护理教学的思路,并受到国内外护理教育者的普遍认可和高度重视[13]。情景模拟教学主要是为护理学生针对性创设护理情景,让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下,运用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来完成护理操作。研究结果显示,情景模拟教学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14]。此外,王晓晓等[15]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ing,PBL)结合到情景模拟教学中,发现二者结合提高了临床与教学的贴合度,培养了护理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因此,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值得进一步被推广。
儿科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多变,仅依靠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学生难以理解,不利于儿科教学的发展。时代在发展,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更好培养优秀的儿科学人才,教育者们不断探索,一些新型教学方法逐渐涌现。赵晶莹等[2]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疾病教学中,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加深了学生对肾脏风湿免疫疾病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儿外科教学中,郭振华等[16]将情景模拟教学应用其中,采用迷你临床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对住培医师进行评估,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促进儿外科住培医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其临床技能及综合素质,并且教学满意度更高。此外,谭小莉等[17]研究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儿外科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临床应变、思维分析等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儿科临床诊疗过程中,因为患儿年龄小,表达不明确,配合程度低,并且家属情绪焦虑等原因,极易引发医患矛盾,这要求儿科医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医生和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家属依从性,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我国的医患沟通课程开展较晚,主要是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老师利用PPT 向学生讲解医患沟通基础知识,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多被动听讲,教学效果不佳[18]。情景模拟教学给学生营造医院中真实接诊、救治患儿的场景,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分别扮演医生、患儿、家属等角色,学生在角色相互交流与沟通中,主动发现儿科临床上常见的沟通问题,并利用学到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19]。此外,情景模拟教学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情景模拟教学与PBL 教学相结合,研究人员发现该方法既教授了学生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两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科医患沟通的教学质量[20]。情景模拟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掌握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有效避免医疗矛盾的产生,应该在医患沟通教学中推广应用。
近些年,各大医学院校均在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并把高仿真模型,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等引入到教学中,用来提高儿科教学质量[21]。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提供给学生真实临床场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教学中,使学习更贴近临床实践。情景模拟教学的关键点在于真实的情景再现,这需要老师合理设计课题内容,尽量接近临床实际,并且需要结合课本知识点,注意难易程度,将课本中的抽象知识通过模拟教学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并加以领悟与学习。另外,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保证模拟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并且记录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错误,在模拟结束后进行纠正,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理论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情景模拟教学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涉及知识面不够广,学生应变力不足,教学经费较高等。因此,越来越多医学院校将情景模拟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15,22],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情景模拟教学的不足,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性,培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操作和医患沟通能力,有助于儿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推进儿科教学事业的全面发展。情景模拟教学的出现,为医学教育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情景模拟教学有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将优势之处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多方互补,共同推动儿科教学的改革与建设,为国家输出更多高质量儿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