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与青少年书法德育论

2022-02-09 02:24李嘉文
江苏教育 2022年93期
关键词:颜真卿儒家书法

李嘉文

楷书作为书法入门的最优选择,由于其尚可在日常书写中发挥功效,往往更受青睐。楷书教材的选择上,欧、颜、柳、赵四体各有千秋,相较之下,颜体除法度森严外,更具有其他书体所不具备的美学意蕴。这种美学意蕴超越传统书法的形式,以其独有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感染书写者,对于青少年学习书法和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大有裨益的。本文试从颜真卿书法所具备的规范作用和教化意义,以及其书法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彰显三个方面来论述其作为青少年书法教育教材的德育意义。

一、“礼”与“法”

书法的初学阶段,最应重视的当属于法度的灌输,特别是青少年阶段,如若没有确立相应的规则,误入歧途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书法作为艺术,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法”的确立,早在东汉时期蔡邕便以《笔论》《九势八诀》等文论述书写规则。书法虽“肇于自然”,但从客观存在转换为具有审美意义和价值的艺术本体,是需要借鉴和领悟的,这也是文字成为艺术的根基。整理前人书写经验和遵循自然之理,最终形成法度化、规范化的学习章程,将枯燥抽象的线条转化为可以具体掌握并运用得当的书写规范,毫无疑问是青少年初学书法的关键因素。

晋人书尚韵,唐人书尚法,宋人书尚意,每个时代展示的艺术风尚不尽相同。唐人的审美趋向侧重于“法”,这里的“法”其实也就是将前人书写的运笔、结体经验化,并加以合理的创造,从而形成与时代精神相符的审美风尚。永嘉南渡,华夏大地长期处于南北分治,书风亦受之影响:南方多平正和美,北方多峻严雄浑。隋虽一统南北,但享国短暂;唐初军国多务,多因循旧制,南北书风虽逐渐融合,但尚未成熟;至唐中期,社会环境日趋稳定,书艺风气日炽,尚“法”书风日益完善。颜真卿的书法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轼将诗文书画各取一个代表,将颜真卿甚至立于书圣之上,可见后世对颜书的推崇。

盛唐作为华夏最为强盛时期的代表,历代皆视其为评判王朝强弱的标杆,而颜书作为这一时期的高峰,则负起书法规范确立的重任。颜书、杜诗、韩文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但又保留了前者那种磅礴的气概和情势,只是加上了一种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严格规范。这种约束和规范即是后世所谓的唐“法”。青少年书法初学阶段最需把握的也即是“法”,以颜楷为例,书风虽作者早年与晚年稍有差异,但匀稳谨严、雄伟博大的整体风貌均未脱离。如《多宝塔碑》,王世贞评其“结法尤整密”,明人孙鑛亦指出,“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作为颜真卿的中年之作,其法度森严于此可见一斑。而《麻姑山仙坛记》传世版本很多,特别是小字版本,多有疑伪者,欧阳修即以“此记遒峻紧结”且“尤为精悍”之论打消疑伪者顾虑。元人郝极在观摩《大唐中兴颂》摩崖后,大发感慨:“书至于颜鲁公,鲁公之书又至于《中兴领》,故为书家规矩准绳之大匠。河朔尝见三数本皆完好,而森森如剑戟,有不可犯之色。”后世诸家多以“规矩”“准绳”来品评,可见颜楷的规范性和普及程度早已深入人心。

颜楷的法度,前人多有论述,且细致详尽,此处不再赘议。青少年学书以颜楷为宗,除了可以获得书写的规范,还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礼”作为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一直贯穿华夏文明,无处不在。唐之兴盛,在于文治,文治的核心就是重视礼治。但是历经安史之乱,朝廷纲纪已无复可言,振举纲纪成为唐代中后期的首要任务,而颜真卿正是唐肃宗钦点恢复以礼治国的首席代表。这不仅仅是因为颜真卿世代传承的家学渊源,更多的是其“深达礼体”的名仕风范。颜真卿任礼仪使期间,曾编撰《礼乐集》十卷,其中礼尚古质,礼尊其义的基本原则无一不是孔子“礼者,天地之序也”的价值再生。在实践领域,同样采用以礼为本,施之教化的措施,终促成“浇风莫竞,文政大行”的理想状态。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颜真卿的楷书作为青少年学书入门的教材,不仅可以规范书写准则,还从更深层次规范他们的行为准则,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教导下,树立起“有耻且格”的人格理想,这对青少年正确理解传统书法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化之功

真正评定颜真卿书法格调与价值的是宋儒。唐末五代,干戈频起,“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士人亦不能从容于书艺赏玩。宋初太祖统一华夏,并“尽令武臣读书,知为治之道”,斯风丕变。儒家的崛起也带动书法的复兴,因为在士人眼中,书法是具备“载道”功能的,而书法自身所含括的美学意蕴亦有利于儒家经典文献的传播与流布。

确立以颜真卿为宋儒的典范的,首推欧阳修。他不仅修撰《新唐书》将颜真卿的“忠义之士”形象重塑,更是在其编著的《集古录》中收集诸多颜真卿的书法遗迹,将其书法价值上升为儒家规范进行推崇。受此影响,宋人学颜之风大盛,赞赏其人书俱佳的诗赋更是多不胜数。如石介《颜鲁公太师》有诗云:“唐家六世树威恩,外建藩翰御不宾。二十三州同陷贼,平原犹有一忠臣。”张元干拜访颜鲁公像感慨:“我公人物第一流,皇天后土明忠义。”洪迈更是将颜真卿评为古之完人:“颜鲁公忠义大节,照映今古,岂唯唐朝人士罕见比伦,自汉以来殆可屈指也。”而直接或间接受其书风影响的士人,更是将宋代书学的复兴推向高峰。

宋代士人赋诗作文表面上看是颂扬颜真卿其人其字,由表及里却是从另一角度不断加强和凝聚儒家文化的精髓。重塑颜真卿的典范,实则是重构儒家文化。五代士人“挚手绊足,动触罗网,不知何以全生也”的困境亟需宋代士人将儒学的复兴放在首位。“廉耻道缺而贪冒成俗,风化之薄久矣”危机下,颜真卿其人忠义气节的儒士形象,其字端庄雄厚的美学意蕴,两者的契合正是砥砺士风、复兴儒家正统的最佳形象。

颜真卿楷书笔力雄健,气象浑厚,结体端庄方正。笔法上将篆籀笔意融入线条中,藏锋逆入,顿挫有致,结构外密中疏,舒展扩大,见其字便“知其抱忠赤、秉节义”“使人望之凛然”。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指出:“惜哉!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故观《中兴颂》,则宏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其承家之谨;观《仙坛记》,则秀颖超举,像其志气之妙;观《元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余皆可以类考。”朱氏所论的“宏伟发扬”“庄重笃实”“秀颖超举”“淳涵深厚”等审美观完全契合儒家“深厚、高致、宏阔”的审美取向,具有儒家的美学特性。更深层次的理解则是儒家“中和之美”最直观的笔墨表现。

青少年初学书法,除了工整书写之外,更需要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精神。“故书之为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者也”“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中国书画自古就承载着教化作用,并非全然抒情言志和情绪宣泄,更多的是需要辅佐儒家学说,灌输圣贤之理。熊秉明在《中国书法体系》中强调:无论在西方或者在中国都有这样一派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他们认为艺术不是玩弄技巧的事,也不是纯粹抒情的事,艺术创作虽然是个人活动,但含有社会意义,通过作品,艺术家影响到多数人,所以他有一种责任。艺术家应该有一正确的道德意识,通过作品,把这一道德意识感染给别人。雷德侯在《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中也指出:艺术的功用应有助于培养人格。由于儒家体现了一种超越一切的社会伦理,这就决定了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儒教认为个人和社会须遵循的伦理规范应超越于艺术之上,这种观点贯穿于中国艺术史和艺术理论,书法也不例外。青少年的书法教材选择无疑会影响其今后对书法更深层次的认知,而颜真卿其书其人背后所蕴含的儒家教化意义,显然是最为合适的典范。

三、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核心点即在于如何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自然也承担着文化复兴的使命。但是书法作为一种实用文字的转化,仅仅凭借单一的线条往往无法完整诠释其精神内涵,更多的还是需要深究其抽象线条背后所涵括的美学意蕴。青少年在初学书法的阶段需要选择规范且深有内涵的教材,才能在新时代厚植民族自信,并将传统书法古为今用,真正彰显出书法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魅力,颜真卿的楷书正是不二之选。

颜真卿的楷书除了包含传统文化“礼”与“中和”的美学意蕴,亦包含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新”。这种“新”并非无法可循的随意创造,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重新归纳总结,并以此形成新的规范和标准。杜甫诗“书贵瘦硬方通神”,这是颜书行世之前的旧标准;苏轼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这是颜书风行之后的新标准。两者标准的变化也可看出盛唐与中唐之交的变化,即从秀媚峥嵘转向丰腴厚重,这也是当时思想转变和政治需求的结果。开元之前,女皇武氏大肆引佛以抗衡儒家男尊女卑思想;开元初期,玄宗则扶植道家,直至安史之乱危机,士人方觉儒家仁义道德的重要性,佛老之说仅仅是理想,在真正治家治国时,儒家的伦理规范和内在精神才是唯一良药。颜真卿的家学渊源注定其一生所承担的使命,无论是其远祖颜回的“乐道忘忧”,还是近祖颜之推“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颜氏家训》,无一不透露出颜氏家族文化中忠义道德的传承。正如颜真卿称颂祖德所言:“其后忠义孝悌,文学才业,布在青史,粲然可知。”在颜氏优良家风、家学的浸染和特定的政治环境下,颜真卿“精忠奉国”的道德价值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品格在华夏大地熠熠生辉。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迎来了伟大的复兴。在这一阶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是当代青少年所应当展现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深厚底蕴对于增加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和价值观的确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颜真卿其人其书的艺术特征正是完美的典范。其当代价值具体有三。其一,颜真卿的书法是书法艺术史上的“集大成者”。苏轼曾言:“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颜真卿在五十岁之前多是继承和吸收前人的书法遗产,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五十岁之后,则“雄秀独出,一变古法”,他突破前人桎梏,在前人基础上创新并逐渐形成独有的审美趣味,这与其“汉魏以还,雅道微缺,梁陈斯降,宫体聿兴”文质并重的文学观是一致的,这种书法价值观亦为后世树立起新的美学规范,这正与当代创新精神的价值核心吻合。其二,颜真卿书法所展现的“气象浑厚”“端方雄伟”既能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增强民族自信。所谓“雄浑”,《二十四诗品》以其宏大壮美、浩荡气势将之列为第一,而颜真卿楷书所彰显的“磅礴之力”和“真实之力”正是其凛然正气下的真情流露。“颜真卿如项籍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杰然有不可犯之色。”米芾以引喻的方式将颜书的气势磅礴描写的淋淋尽职,清人王文治更是引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碧海掣鲸鱼”,以雄浑壮美之态称颂颜书,可见颜真卿书法的开阔气象。颜真卿书法所展现的正是当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民族自信,是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最佳代表。其三,颜真卿“人书俱佳”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对青少年的成长更具有实际意义。宋儒推崇颜真卿,除了其书法高妙之外,亦蕴含对其高尚人格的赞许。苏轼说:“昔贤谓,见佞人书迹,人眼便有睢旴、侧媚之态,惟恐其污人,不可近也。予观颜平原书,凛凛正色,如在廊庙,直立鲠论,天威不能屈。”通过见其字便能感受到“凛然正色”,这无疑是儒家教化下最理想的状态,即文书合一,这样的感染力也非一般书家可及。青少年学习颜真卿书法便能感知其人格魅力,在创作中亦能展现自身优良品格,这样的实际意义显然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亟需的。

书法作为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命题,自其产生以来即具有多重意义,它承载着记述华夏文明的功用,同时还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早已成为华夏民族精神的物化形态。书法的审美价值由早期的追求技法和实用,逐渐转向其所展现的精神气格,即“形质”与“神采”并重下的风格面貌才是书法艺术的完整体观。纵观历史,书法的发展脉络实则与时代发展的审美需求是并行的,作为书法艺术创造的主体,书家笔下流淌的是其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以及思维和情感的迸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扬雄此论虽有片面性,但不可否定的是书法的确具有涵括书写者品性与德行的深层内涵,这种品评书法的方式也被后世奉为圭臬。青少年作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未来,在书法学习的取法上,不能仅仅重视技法而忽略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只有两者兼具才能在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颜真卿儒家书法
书法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书法欣赏
书法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书法欣赏
劝学诗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