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不忘初心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2022-02-09 02:16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齐寿镇齐寿学区曹集小学王林军
亚太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语文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齐寿镇齐寿学区曹集小学 王林军

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更应该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增强对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教师还要注重开发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各色的语文素质教育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在遇到问题时给出解决思路或者引导学生自行找到解决办法。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上课时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才能得到“能力”的提升。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上课时注重聆听教师的教诲。学生没有对语文进行深入思考,仅仅关注教师在课堂中提到的重点,因此不能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甚至会让思维方式变得死板沉重,遇到问题仅能想到教师教授的方法,思维受到了局限。还有的语文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一刀切教学,学生在死板的教学方式中不能够激发对语文学习的乐趣,也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方位培养。

(二)针对素质教育缺乏实践性

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可,但是在小学语文的实践过程中却更多存在于理论教育方面。小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而语文教学本来就是较为抽象的学习过程,素质教育融于语文教学后,教师的理论教学让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意义,只能够在脑海中有一个大致的观念,没有得到实践的理论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就是空中楼阁,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教育和发展。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部分语文教师虽然将素质教育融于语文教学,展现了方法的改革,但是却没有注重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以至于学生不能消化教师的教学内容,素质教育没有体现到学生的学习成果中,因此,素质教育仍旧停留在口号层面。没有深入进行实践教学,仅仅进行理论的教学是当代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中普及的一大难题。

(三)学生自由时间缺乏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离不开实践的支持。在传统的教学中,小学生的时间安排十分紧迫,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还要完成许多课后作业,一整天都在各种课业的学习中度过,缺乏自由的时间支配,没有额外培养个性和实践能力的时间。过多的课业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不能自由培养自己的能力,拘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陷入“学习”的狂潮中。

(四)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深远

在传统教学观念里,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应试科目之一,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语文成绩要求很高,且常常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教给学生传统应试技巧而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和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在刻板的学习中成长。素质教育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弥补应试教育的缺陷,让学生能够减轻应试教育的压力,在身心健康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促进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没有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学生的应试成绩放在第一位,没有做到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素质发展,这让素质教育的普及遭到了极大的阻碍。

二、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让小学语文不再只注重对学生应试成绩的培养,而是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多种方面的融会贯通中得到能力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是对当代应试教育的弥补,意味着教师不能在繁重的课业中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是要注重对学生个人素质和品德的培养,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语文各方面的教学中。

人的素质由多种因素构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虽然与人的遗传及胎儿期的发育有关,但更是后天教育和实践的产物。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素质的高低。许多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当班干部,认为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无法全力学习,从而阻止学生进行大部分的活动。然而家长这样的思想是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思想,没有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是在盲目地追求孩子考试的分数,不在意孩子的素质提升。这种盲目追求分数的教育只会造就一批“高分低能”或者“低分低能”的孩子,这种孩子将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需要的不是学习成绩好、考试能够得到高分的人,而是拥有高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看来,小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时刻,素质教育的普及尤为重要。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观察社会教育观念改变的同时,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避免让学生接受传统的、老旧的思想,而是让他们接触社会中潮流的思想,让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先进的教育方法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语文教育观念,将素质教育融入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语文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学习其他知识的前提,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渗透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不局限于应试技巧的学习,而是全面发展自身的品质,让学生的能力不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中。

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重视学生成绩的观念,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将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的素质提升上,让学生能够减轻课业压力,不再局限于应试技巧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是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自身的能力。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学习模仿的高效时期,因此,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现积极向上的态度,转变自身的语文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和知识的学习,使其成为有素质、身心健康的小学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得到语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语文课程时,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背诵生硬的语文概念,在死记硬背中理解语文知识,而是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向学生传达素质教育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想象力等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如果你是诸葛亮,你能不能三天之内弄到十万只箭?你会找到什么办法呢?”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态度的转变中得到语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不再死板地要求学生的语文成绩,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创造多彩课堂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年龄较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常常在课堂上走神。同时,教师还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课堂内容并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课堂,导致其课文和教师的教诲理解不够,不能提高自身能力,无法真正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不能让自身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创造多彩的课堂,让课堂内容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放在语文课堂中、放在课文学习上。同时,要给学生创建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开放且积极的课堂中培养自身品质,得到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广泛的课堂,而小学生的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无法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理解相关事物。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相关事物。在当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更加新颖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认识到更广泛的语文世界。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的短片、幻灯片、音频等,利用这种有趣的方式引出当天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教学方式中开展语文知识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多彩课堂,展现比传统教学更加丰富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有趣的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讲授《莲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播放李玉刚演唱的《莲花》,让学生能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开始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印象里的莲花,观察学生各色的描述方式,同时打开准备的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种莲花的图片,让学生再次描述看见莲花时的心情。通过两种不同的引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抛出课程的引子,让学生能够愿意接触课文,了解和学习作者笔下对荷花的描写,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使学生积极发挥思考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广泛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通过和谐施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乐于学习和厌恶学习的矛盾。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学生思想态度的变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进展,盲目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让学生在长久以来的矛盾中爆发对语文学习的厌恶心理,从而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失败。在此情况下,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矛盾,让学生能够身心如一地对待语文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和谐施教,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奥秘。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过度强调学生的成绩只会加重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做到独立自主。同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愉悦感,让学生能够在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就文中的内容设置简单的游戏,让学生成为课文中的人物,自主思考面对课文中的问题时应该怎样解决;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思路,同时带领其他同学分析思路的可行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愉悦感,积极自主地投入课文学习。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整个过程,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愿意自主探究和思考问题,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调整课堂结构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课堂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主,不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无法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想法,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课文。这使得小学生理解相应的语文概念会十分困难,且无法在教师的口头讲解中真正理解词语的释义,语文教学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教师同样无法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将教学重点从教转向学,注重对学生的培养,重新建立课堂结构,让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方法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注重“教”的过程,更要注意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开放、积极的课堂环境中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提出自己遇到的难题,积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的状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时,在进行具体的讲解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体会文章的内涵。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走进课文,重新分析和了解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思考与成长,有利于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五)建立团队合作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团队合作是素质教育强调的先进教学方法之一,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却并没有很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概念。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团队合作融于课堂教学中,改善传统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每个组中都有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和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让组内人员能够相互帮助。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小组讨论时间,让学生能够积极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了解其他同学对文章的看法,并完善、优化自己的想法,以此得到启发和成长,实现思维互补,提升思维能力,完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白桦》这首小诗时,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后,可以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小组成员进行细读,自行思考、品味小诗中蕴含的情感,并在组内进行充分交流,以此得到知识面的拓宽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成长。在学生交流完后,教师要就学生的兴趣对小诗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在深入的讲解中深化理解、提升学习效率、培养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需要教师积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只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判断标准,要摒弃对学生成绩的刻板看法,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课堂中提升自己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在新的课堂结构中锻炼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团队合作等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将素质教育融于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