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颍上县科学技术学校 吕炎朋
在美术课程中,色彩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让他们具备扎实的美术技术功底,在课堂中学习到更为丰富的色彩常识与绘画技巧,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他们在绘画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辨识度的个人风格,并对美术艺术时刻保持强烈的学习热情。毋庸置疑的是,兴趣才是学生最为强劲的学习动力来源,教师要做的是激发出学生对色彩艺术的探究欲望,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课堂中,熟练了解并应用关于色彩的知识要领和运用技巧。通过深入了解可知,在当前的中职美术课堂中,教师所应用到的色彩教学方法相对传统,主要依赖的是条件色写生理论来落实色彩教学任务,将物品本身的固有色与环境色、光源色进行整合,而后再将物象的真实原貌采用写实的方式加以还原。此种千篇一律式的教学方法虽然看似能够合理把握课堂时间,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化,同时也无法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充分调动起来。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与办学模式有别于普通高中,中职学生在毕业后大多会选择直接就业,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及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不断创新色彩教学方案,让学生的专业素养、美术技能以及就业能力均能得到同步提高,为其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大多进入中职学校中的学生都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美术训练,因此学生整体的美术技术功底比较薄弱,对于色彩的认知十分浅显。教师如果在没有对班级学生的学情现状进行摸底排查的情况下盲目开展色彩教学,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化,同时还会在无形中浪费掉大量的教育资源,难以达到预期中的教学目标。
一幅能够被称得上优秀的美术作品,必须具备精巧的构思与符合创作主题的色彩搭配。个性化的色彩呈现是画家彰显个人绘画风格的主要方式,如法国著名画家瓦萨雷利所说:“我的造型法是由纯粹的形式和色彩构成的,与自己的结构完全无关。”但在当前的中职美术课程中,部分教师为了能够节约课堂时间,会在课堂中为学生安排统一化、单一化的色彩教学模式,将绝大多数的课堂时间都用到对色彩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挥。长此以往,通过此种教学模式“调教”出来的学生,所呈现出的画作就如同是由复印机所打印出的作品一般,技巧有余,灵魂不足,让绘画作品丧失了生命力,严重缺乏创造性活力。如果不能够尽快调整这一教学模式,势必会让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得到制约。
中职学校当前所应用的美术教科书内容大多是以原理为主,其中包含的色彩训练内容所关注的也是色彩的原始本质。教师如果对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产生过高的依赖,将色彩课程的教学理念停留在基础的理性分析层面,而忽略具体现象的创造性研究,将会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与创新意识的强化受到阻碍。一旦脱离了教材与教师的引导,学生将不具备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无法创作出高质量作品。
如今,随着新课改任务的高效推进,多媒体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中职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在中职美术课程中,比较常用的绘图软件有很多,其中包括Photoshop、CorelDRAW等,能够大幅度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手工调色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让美术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来丰富色彩课程的教育资源,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让他们对美术课程产生更高的期待。但就目前来看,中职美术课堂的科技含量仍然有待提高,由于教师所应用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实,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际价值难以顺利发挥,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往的色彩教学方案过于单一且固定,教师会将绝大多数的课堂时间都放到对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虽然理论知识的传授十分有利于学生积累色彩经验,但如果不能与个性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样会限制学生创新意识与审美能力的强化。为此,美术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认真分析以往教学方案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根据班级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化表现,遵循因材施教与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全面掌握班级学生学情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出个性化、趣味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出舒适、愉快、有趣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地吸引到课堂中。在具体的色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牢牢把握住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在尊重班级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争取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适合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可以明确当下的色彩学习目标。
首先,教师要重新调整色彩课程中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训练活动之间的安排比例。尤其是在新课程开始之前,应当采用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当前色彩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想法和意见,通过演示法、展示法、谈话法、问答法等,向学生简要介绍与色彩有关的理论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与分析,并将自己对理论知识所存在的疑问逐一列举出来。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表现来合理设计实践活动,尽量选择一些令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争取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合理降低色彩教学难度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出个性化的优秀作品。再次,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小组的力量,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后,要求各个小组的组长组织其他组员来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借此机会来强化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在此处要重点强调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放手。由于部分中职学生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自制力与自控力,因此教师在为各小组安排好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实践任务后,则要在旁密切观察学生,并借此机会来教给学生一些适合的绘画技巧,帮助他们纠正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误区。最后,教师一定要主动放下身段,从平等角度出发,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活动关系,尽快调整以往高高在上的指导者形象,要与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通过交心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美术色彩教学方案所存在的想法和意见,借此机会来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心中所想,让他们懂得美术艺术的最大魅力在于情感抒发与个性呈现,为日后更高难度的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1.调整教学内容
在顺利改进中职美术课程的色彩教学模式后,教师还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入手,将色彩教学中的诸多知识点巧妙地呈现给学生。以往的教学模式之所以效率不高,除去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教学内容的单一化。教师应当在落实学科整合的基础之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多方搜集教学资源,以此来促进模块化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将美术作品鉴赏、构图设计、图案元素设计、素描等融入其中,将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紧密关联到一起,帮助学生高效率完成色彩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知识技能的顺利迁移,以学生为核心,让美术知识结构体系变得更加成熟。
例如,在教授“色彩的混合”这一课程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色彩的形成与属性”的相关知识点融入教学内容中,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逐一介绍与色彩鉴赏有关的知识信息,进一步扩大此堂课程的辐射范围,并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与美术技巧来进行自主分析。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要为各个层次的学生设置适宜的教学任务,并指导他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尝试讨论光色与颜料色之间的混合联系,并掌握固有色、光源色以及环境色的区分方法。通过此种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顺利掌握此堂课程中所学习到的新知识,同时还可以整合应用以往的旧知识,有效提升色彩知识层次,在日后的课堂中也能够高效完成理论知识的转化任务。
2.强调信息化教学
如今,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了中职美术课堂中。为了能够让色彩教学效率与质量得以同步提高,在日后的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对信息化角色予以高度重视与肯定,促进现代化教学设备与色彩理论知识之间的高效融合,让传统课堂能够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教授“色彩的应用”这一课程时,教师则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出多元化的色彩教学情境,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元素进行高效融合,将原本抽象且复杂的知识点具象化地展示给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不仅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绘画实践,教师也能够多方掌握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并进一步判断他们对色彩知识的把握与运用情况。此外,当课堂中的常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后,教师则可以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所提交的美术作品做出客观评价,归纳总结此堂课程中所表现出的不足,补充教学内容。
3.让学生感受色彩文化
在美术创作中,色彩的表现方式不仅仅局限在基本的艺术诠释上,同时也是对文化的塑造与输出。的确,色彩中包含着十分丰富且多样的文化内容,可以直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人的生活方式。为此,中职美术教师在创新教学内容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色彩文化的表达方法,明确自己应当遵守的创作原则。虽然色彩文化的输出有着一定的约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作者要去被动性选择。教师要让学生用心去体会由色彩所传递出的文化力量,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品味色彩文化,通过多方渠道来丰富自身的文化沉淀,再去对色彩进行合理创造。正是由于文化类别的多样性,才赋予了色彩文化以更为独特的艺术意境,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文化层面上的色彩差异。
1.小组合作
美术课堂中的色彩教学是一项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学活动,想要顺利强化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则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日常的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将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色彩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公。为此,通过在课堂中创设学习小组,可以在班级内顺利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和谐、民主、舒适的课堂氛围中互帮互助、和谐相处。当完成科学化的小组划分任务后,教师则要根据色彩课程的教学主题,为学生合理设计适合的任务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美术技巧运用其中,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例如,在执教“色彩的调和”这一课程时,在完成小组分配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具有合作探索价值的学习任务:(1)与其他组员合作完成手工创作,利用彩色卡纸来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眼睛”。(2)确定“眼睛”作品的创作主题,并进一步讨论如何利用色彩来表达个人情感。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可以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实现快速进步,并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吸收。
2.设计多元化教学情境
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进入美术世界,领略到色彩艺术的无限魅力,教师要根据色彩课程的教学主题,为学生创设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原本抽象化的色彩理论,动态化、直观化地展示给学生,同步调动起学生的视听感官,让他们可以正确看待色彩、领悟色彩。由于中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即使在面对相同的美术作品时,学生能够产生的个体感受与理解也会大不相同。另外,将美术画作与不同的背景音乐、颜色环境相搭配,同样也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化学反应”。
例如,在带领学生鉴赏《窗边的女人与花》这幅作品时,如果搭配的是凄凉、空灵、悲凉的背景音乐,学生的心境自然而然地会随之发生改变,感受到寂寞与孤独;如果搭配的是安静、轻柔、祥和的背景音乐,学生将体会到浪漫与温情。再例如,在鉴赏《向日葵》这幅作品时,由于作者在此幅作品中应用了大量的黄色,如土黄色、柠檬黄等,因此能够为欣赏者带来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此时,教师应当在旁边搭配柔和、舒缓且充满阳光意味的背景音乐,学生将十分自然地感受画作所传递出的旺盛生命力,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作者实现思想层面上的对接与融合。
为了能够让中职美术色彩教学课程的改革任务得以可持续落实,教师要积极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评价缺陷,立足于色彩教学现状,灵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带领学生进一步总结色彩教育经验,使得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完善、高效。首先,设定符合新课改目标的评价标准。教师要将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绘画技术、艺术修养、色彩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将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层次划分后,制定出符合当前教学实际的色彩评价标准,以此来全方位地审视当前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其次,细分教学评价规则。教师可以利用定量分析法来设置评价规则。以10分制为例,在课堂中学习状态优秀计2分、能够顺利掌握色彩理论知识计2分、顺利完成课堂中的实训任务计3分、给出有建设性的教学改进意见计2分、小组活动配合度高计1分等。此种评价规则不仅适用于学生,同样可以被应用到面向美术教师的考核中。最后,展开教学研究评价。在以往的美术课程评价机制中,教师一直占据着评价主体的地位,只是单方面地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学研究评价的落实能够进一步优化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当前教学方案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校方要督促教师将教学研究成果纳入其中,组织教师积极落实教学研究活动,从多角度出发来分析色彩教学方案中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教学计划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另外,校方还可以面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全面搜集学生对于美术教师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师生之间可以形成双向评价的平等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传统模式下的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确存在较多不足,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还要密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表现,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想象力,促进基础性、艺术性协调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