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2022年总目

2022-02-09 01:29
寻根 2022年6期
关键词:寻根

寻根寄语

炎黄子孙根在河洛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蔡运章/1) 天下华人 炎黄子孙(胡世厚/2) 中华文化 根深叶茂(吴永章/3) 寻取优秀文化传统精髓(王文金/4) 根深叶茂 源远流长(葛景春/5) 寻绎事物根脉 梳理文化源流(张崇琛/6)

寻根特稿

“天下第一谱”:《孔子世家谱》(王鹤鸣/2/4) “三皇五帝”及“炎黄”“炎黄子孙”(束有春/6/4)

百家纵横

浅谈礼制的起源(贺传凯 梁冰/1/4) 《封禅文》的创作纠结与政治寓意(刘明/1/8) 清朝刑科题本里的虎名及其他(常建华/1/15) 道光开封水患与晚清社会(徐春燕/1/19) 《周易》谦卦与中华民族谦道之养成(王再承/2/11) 虚实之间:《水浒传》中的西北镜像(杨蕤/2/19) 良渚文化陶罐“图画文字”解读:兼谈殷墟卜辞“燎于曾”的祭典(蔡运章/2/26) 孟子“乐”的哲学世界及其当代启示(秦超/3/4) “司马迁线”与中国历史(王使臻/3/10) “明朝二郑”与台湾岛(束有春/3/18) “黄帝穿井”解读(李玲玲/4/4) 先秦文本中的“棘”(张文静/4/8) “河决瓠子”在何处?(杜冠章/4/12) 六朝门第婚与梁祝爱情悲剧(刘军/5/4) 胡广形象考释(王亮军/5/8) 先秦时期的墙壁文化(陈智勇/5/12) 天水伏羲祭祀的文化历程(刘全波/6/12) 战神的“堕落”:鸱鸮的文化演变(贾璞/6/16) 《左传》记载的春秋会盟(付雨欣/6/22)

东 西 风

宫廷戏曲与乾隆时期的中英关系(王春晓/1/23) 摄影术在晚清的传播(郝秉键/1/32) 慈禧太后与西洋马戏(郭志航/2/31) 徐荣村:中国参展世博会的第一人(裘伟廷/3/24) 电影在晚清的传播(郝秉键/4/17) 法国画家安德烈·克罗多在中国(平路青/5/19) 《荷使初访中国记》中的聊城运河(胡梦飞/5/61) 民歌《茉莉花》在晚清的“西行之旅”(高博/6/28) X光知识在晚清的传播(郝秉键/6/34)

民间文化

《左传》中的稽首礼(魏红玲/1/41) 社会变迁下的壶关秧歌唱词文本(张雨超/1/44) 南洋娘惹(吴正格/2/37) 近代以来享誉津门的“四大小吃”(白中阳/2/41) 从传统爆竹到现代电子鞭炮(李韵寒/3/30) 陇州血社火的变异(袁梦瑶/3/33) “鹿”字与鹿事(吴正格/4/26) 孝道思想的南下之路:以“丁兰刻木”故事为例(马志远/5/26) 罗源三代祖师庙会习俗(陈嘉美/5/34) 试析宕昌县藏族的龙王信仰(杨明明/5/37) 家宅五祀的演变(栾鹤鸣/6/41) 织金地区的财神信仰(曾議慧/6/46)

民间习俗

简述湖南花炮民俗变迁(周梦伟/1/48) 甘肃南部女娶男嫁婚俗考察(袁兴荣 崔珍康/1/51) 《如梦录》中的开封岁时节俗(张鑫/1/61) 三江县七团村侗族“拉牛上树”仪式(石子健/2/63) 明清时期鲁中地区的志公信仰(窦德伟/3/35) 永州祭祀柳宗元习俗的传承(吕国康/3/58) 黔西北地区汉族叫魂仪式(吴红菊/4/29) 鲁中乡村婚礼中的坐席风俗(张宗帅/4/32) 成都娘娘庙“抢童子”民俗(张婉霏/5/40) 傈僳族传统“婚后再名”婚俗探析(余七斤/5/47) 介休的寒食节习俗文化(张海鑫/5/68) 鲁中乡村“挂家谱”仪式的节日生活逻辑(郑慧鑫/6/52)

寻根扫描

战国至西汉时期遣策的解读(胡晓烨/1/54) “白金三品”所见汉代货币中外交流(彭婉颖 朱安祥/1/82) 川渝地区清代墓碑建筑的“门户之见”(罗晓欢 何静/1/86) 汉唐婚姻观念中“五姓女”的迁转(张旭/2/47) 北宋时期的大晟雅乐乐器(霍锟/2/52) 清代河南民间演剧类型及其禁毁分析(王珊珊/2/58) 缕说宋朝的“虞候”(赵健/3/40) 话说“织屦”(张崇琛/3/82) 《如梦录》版本刍议(郭月利/4/37) 王懿荣的四帧《访碑图》(李文君/4/43) 陈光亨与晚清鄂东地方社会:以《养和堂遗集》为中心的考察(方华康/4/50) 凉棚与岭南水乡地方社会(李书齐/5/54) 笺纸、笺谱与笺文化(郭韵洁/5/86) 近代以来别具特色的津门面食(白中阳/6/86)

艺文杂谈

“委曲”诉衷肠:唐宋人的诫子书信(张洪楠 王使臻/1/92) 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蒙书叙录与缀合(尤澳/2/68) 姜夔词之“冷”(王柳婷/3/45) 《金瓶梅》“芝麻花坐床”的寓意(杨琳/3/53) 缪钺致胡厚宣一封信年代的考释(刘振刚/4/88) 重阳节话茱萸(张崇琛/5/10 2) 说“羹”(胡以存/5/106) 古典诗词中“舟”的文人情怀(尚学摈/5/110) 中国古代的神童(王珂/6/91) 摩崖石刻:刻写在悬崖峭壁上的文学(周宗旭/6/98)

寻根情结

吴大澂与《林屋山民送米图》(李文君/1/101) 朱棣“魂牵”建文帝(束有春/2/82) 陈兰彬与留美幼童(石晓鹏/2/88) 爱国侨医毕道文(黄会奇/2/96) 桐城方寿衡其人其艺(刘磊/3/85) 龚自珍与“丁香花公案”(周允中/3/93) 巡抚吴士功的两岸情怀(谢建中/3/96) “来苏桥”并非迎东坡(汪伟强/4/62) 清帝三巡彰德府(陈诚/5/49) 江南戏台演变小史(陈益/5/117) 清代状元植物学家吴其濬与近现代名人轶事(赵连芳/6/105)

寻根发现

二里头陶尊“刻画符号”与夏代纪事文字(蔡运章 李迎年/1/106) 蜀中南朝造像发现记:从成都万佛寺到乐至睏佛寺(上)(肖伊绯/2/72) 东岳访古:黄易的泰安旧事(田承军/2/100) 蜀中南朝造像发现记:从成都万佛寺到乐至睏佛寺(下)(肖伊绯/3/68) 西安鄠邑什王村村名由来(仝朝晖/3/99) 明代李大醇夫妇墓志考(张庆华 唐新/3/104) 博爱县上岭后村观音堂舞楼及舞楼碑考述(牛永利/4/57) 虢仲墓出土的龙形器物(胡云飞/4/64) 湖南江永水龙祠壁画旗帜图像考释(方强/4/78) 川渝地区清代民间墓葬建筑中的“寿”字纹饰(罗晓欢 余航/5/76) 石峁古城探秘(刘文强/5/99) 新发现的洛阳范家沟摩崖造像调查与研究(赵淑梅/6/81)

田野调查

中州大鼓现状调查(张晋/1/70) 礼俗互动中的烟台渔灯节(袁宙飞 吕文佳/1/118) 湘潭八仙桥都市民俗活动空间调查(刘咏琴/2/108)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以卓尼县大板子村为个案(李香红/2/112) 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技艺调查研究(李泰霖兴彪/3/112) 启蒙私塾的信阳吟诵调:王文金传统吟诵采录(陈江风 杜红亮 刘振卫/4/92) 滇中岔河村彝族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与景观田野调查(卜颖辉/4/100) 豫南地区元宵节“送灯”民俗的田野调查(吴益生/5/121)

序 与 跋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序(周秋光/1/127)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罗克彬/2/119) 漫谈郡望(韦明铧/3/118) 精神到处词章老(王守国/5/130) 从道书隐语符文秘字与江湖文化说起(曲彦斌/5/133) 中国镖行史修订故实(曲彦斌/6/112)

印边拾零

音乐教育家杨仲子的金石情思(林夏/1/68) 曹辛之的篆刻和聂绀弩的诗章(林夏/2/66) 《诗经印谱》(林夏/3/66) 《红楼梦印谱》(林夏/4/76) 篆刻家齐燕铭(林夏/5/74) 语文学家叶圣陶的篆刻艺术(林夏/6/70)

姓氏文化

北宋睢阳王氏始迁祖名讳考(王甫松/1/76) 祝融八姓的流变及其与晋南的关系(王静/1/129) 取名的艺术(杨文利/2/122) 金华磐安梓誉蔡氏宗族文化(王科/4/105) 江阴东兴缪氏家训(李永玲/4/110) 从几份契约看灵石董家岭赵家(国宁/4/116) 薛所蕴与河阳薛氏(李文博/6/60)

家 族 史

新化刘氏始迁祖仕履及落籍茅坪考释(刘范弟/1/135)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李欢欢/2/127) 明《休邑敉宁刘氏本支谱》中的徽州宗族社会生活(关欣/2/129) 明清时期的山东掖县张氏家族(程皓/2/135) 庐陵派欧阳氏祖居地“义历”考(欧阳国亮/3/121) 新安卫蔡氏家族概述(徐世辉/3/124) 新化刘氏始迁祖之父仕履考(刘范弟/4/123) 明代婺源沱川余氏探析(刘金金 徐彬/4/128) 余杭白泥山汪氏家族世系考(邹亮/4/133) 张树声家族谱系考(李静/6/121) 宗族视野下明清歙县瞻淇村的村落权力变迁(徐世辉 洪佳颖 /6/125)

移民寻踪

厦门同安与台湾的同宗村(陈金华/2/139) 邹平信氏与金元时期枣强移民(信彤波/3/136)

乡土影像

胶东半岛圩子(王蕾/3/138) 古徽道上的“驿站”(李传玺/6/64)

文化遗产

安仁米塑(宋微微/3/79) 科尔沁蒙古族民间刺绣艺术(胡世欣 解洪兴/4/68) 泉州金苍绣及其传承困境(黄玉桃 刘婉娥/4/139) 民间舞蹈南京东坝大马灯的“遗产化”转向与传承(孙鸣璐/5/94) 福建沙县盖竹村小腔戏(刘作忠/6/72) 广西京族独弦琴艺术探究(苏帆/6/136)

猜你喜欢
寻根
唐冠玉:寻根筑梦秉初心 砥砺奋进献侨力
作 品:珠玑古巷寻根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剖析错解 寻根探源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根宫佛国寻根探源
寻根中国 传承有道——2018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泰兴站掠影
农耕溯源 寻根羊头山
千人祖国寻根传承中华文化——2017“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即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