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出镜记者的实践教学探究

2022-02-09 00:31:48
新闻传播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新闻报道受众

倪 菲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重庆 402560)

一、出镜记者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媒体中就出现了出镜记者的身影,他们亲临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在第一时间面对镜头为受众带来鲜活的新闻报道,极具震撼力的现场报道让出镜记者成为了新闻节目的一张名片。出镜记者第一次出现在中国观众的面前,是1992年10月1日《中国新闻》开播,记者高丽萍站在天安门广场向大家做的现场报道。她告诉观众今天的国庆节有什么样的人来到广场,人们在做什么,人们的愿望是什么,天安门广场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整个三分钟的报道一气呵成,几乎没有什么解说词,基本上都是现场同期声,在当时给广大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出镜记者开始在新闻报道中活跃起来,1997年被称为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年”,在香港回归、长江三峡截流等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中,出镜记者的报道让受众耳目一新,此后,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开始趋于常态化。

出镜记者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了新闻报道强有力的竞争砝码之一,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出镜记者往往也代表了媒体的形象,并在各类报道中发挥着个性化的人格魅力,成为栏目的标识,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例如,2019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中,央视总台派出了李梓萌、刚强、潘涛、蒋林等众多优秀的出镜记者做直播连线,给受众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的现场报道。

二、融媒体时代对出镜记者的要求

媒体的融合,不仅是技术的融合、内容的融合,更是人才的融合,如何使传统新闻节目在媒体融合中发挥自身优势,展现新闻的权威性,树立媒体的公信力,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出镜记者作为在新闻现场面对镜头向受众传递信息的电视新闻记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在宋晓阳所著的《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一书中,从结构性作用、功能性作用、形式上的作用及信息传播作用四个方面,对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从中可以看出,融媒体时代出镜记者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一)捕捉新闻的能力

在信息快速更迭的今天,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和关注度也更高,这里说的“新”既体现在新闻发生时间的“新”,又体现在新闻报道角度的“新”。特别是随着直播技术的发展及5G时代的到来,新闻的直播报道对出镜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应对各类新闻事件的报道。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具备在新闻现场迅速捕捉新闻的能力,以自己的独特视角、独家发现去聚焦新闻点。

(二)报道新闻的能力

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往往会根据自己在现场对新闻事件的整体把握,结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采访到的信息,梳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让现场信息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要实现这一点,出镜记者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对现场信息了如指掌,对所要说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将自己脑海中的信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流畅的传达给受众。

(三)临场应变的能力

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不仅要具备在镜头前报道新闻的能力,还要具备现场采访能力,好的采访会让现场报道更具互动性、真实感和现场感,在采访过程中如何根据现场的情况抓住重点进行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出镜记者还要具备超强的临场应变能力,一方面体现在采访过程中,通过提问对被访者进行引导,并根据被访者的回答进一步深入采访;另一方面体现在对现场各因素的掌控,能提前预判环境的变化并做到随机应变。

(四)升华主题的能力

融媒体时代,很多媒体都在一味地追求时效性却忽略了报道的深度,出镜记者除了要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及时报道,还要透过新闻事件表面挖掘事物的本质,不能在报道过程中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要通过对新闻的深入挖掘,让自己的报道从具体的现象落脚到精神层面,起到引导舆论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报道更具深度和影响力。

三、融媒体时代出镜记者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出镜记者的新闻素养

首先,出镜记者的新闻素养体现在新闻敏锐性方面。生活中处处都是新闻,大到国家政策,小到百姓日常,作为一名出镜记者,要有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善于在事件中提炼新闻,升华报道主题,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高校要在课程设置中加大这一环节的授课力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新闻报道理念,不能因循守旧。例如,同样是脱贫攻坚的会议新闻,有的出镜记者选择在会场内做现场报道;而有的出镜记者则会选择到与会议相关的脱贫攻坚现场,到贫困户家中进行现场报道,跳出会议报道会议。不同的选择也代表着出镜记者不同的新闻视角,这其中恰恰能很好的体现出镜记者的新闻素养。

其次,出镜记者的新闻素养还体现在新闻舆论导向方面。作为出镜记者要时刻记住自己是党的喉舌,必须要有政治责任意识,遵守新闻报道的原则,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报道中要时刻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进行报道。同时还要起到沟通党和人民的桥梁作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在突发事件面前,如何快速准确的把握报道主题显得尤为重要,出镜记者一定要在突发事件现场做到沉着、冷静,客观全面、理性的进行报道。这就要求出镜记者从站在新闻现场的那一刻,就有一种强烈的新闻意识和报道意识,同时也要体现出一个新闻人的政治意识与责任意识。

(二)培养出镜记者的采访能力

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要想获取全面、准确的新闻信息,一定离不开采访,好的采访可以让出镜记者快速掌握第一手资料,还可以挖掘到不为人知的细节信息。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在采访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不仅可以快速拉近与被访者的距离,还能很好地获取被访者的信任,走进人物内心。另一方面,出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所有的提问都应该有针对性。

(三)培养出镜记者的表达能力

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过程中,必须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信息的传达,良好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受众接收信息。出镜记者在表达过程中要口语化,避免书面化,同时还要将一些受众难理解、难懂的信息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是举例子等进行表达。比如,面对一些生硬的专业术语和数据,可以运用对比、比喻等方式进行转化,让受众更好的理解。在表达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口语化表达不等于口水话,要培养学生在现场报道过程中语言精练,不拖沓。

(四)培养出镜记者创新意识

一方面,出镜记者的报道形式十分灵活,要让出镜记者“活”在现场,运用各种现场报道技巧让新闻也“活”起来。另一方面,媒体不断发展、融合的今天,很多新的传播形式开始出现并受到人们的广泛运用,出镜记者要善于利于互联网技术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利用各种平台及技术手段进行现场报道,这些都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融媒体时代出镜记者的实践教学创新

(一)深入基层,走进新闻事件现场

出镜记者的阵地就应该是在新闻现场,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以后,必须要深入基层,真正走到人民身边,到新闻报道一线去。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缺乏对基层生活的感受和体会,特别是对我国国情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面,只有让学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才能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出镜记者该如何做出具有传播价值的新闻报道。

(二)校企合作,打造实践实训平台

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学校可以与当地的媒体或企业进行合作,搭建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学习成果。比如,我们学校与星宏传媒共建影视融媒体学院,为出镜记者提供各种实训机会,并通过自媒体平台播出;再比如,我们学校跟重庆广电集团及各区县的融媒体中心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项目。这些措施既满足了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同时也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实现了合作共赢。

(三)互联互通,培养优秀出镜记者

在融媒体时代,要让出镜记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占据新闻传播的阵地,当前我们看到很多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做的非常成功,比如央视的新闻联播,在各网络平台已经建立起完备的新闻传播阵地,其在抖音平台累计粉丝已经破亿,内容全部是新闻联播的各个新闻主播给大家播送的新闻信息,这让我们看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后大有作为。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出镜记者要在“守正”中不断“创新”,最大程度发挥其自身优势,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摸清当前媒体发展脉搏,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探索,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出镜记者。■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新闻报道受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新闻传播(2018年14期)2018-11-13 01:12:56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29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