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霖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编辑部 宁夏 750000)
民生新闻报道更多关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民生事件、通知等成为主角,新闻报道内容也有了明显提升。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而言,在多元化的空间下,相较于其他传媒形式,电视新闻媒体对民生新闻报道方向把控更加精准,在内容的挖掘上也更加深入。但电视新闻受到新闻传播载体的影响,在传播范围以及新闻传播实效性上依旧存在一定劣势,提升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让更多人了解到新闻报道内容,才能在融媒体时期提升电视民生新闻整体影响力。
融媒体时期电视、报纸、广播、网络都成为信息传播的有效渠道,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中,新闻信息的收集存在重合空间,同质化新闻报道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表象。在社会生活中,民生新闻报道更多是细微事件的介绍,在传统传媒阶段,信息的传播渠道较为简单,信息的传输整体效率偏低。而进入新媒体时期,信息的收集与传输更加便捷,民生新闻中能够引发广泛关注内容整体较少,因此,对于重要的民生新闻报道,不同的传媒大多选择公共关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同样也是造成行业内部同质化报道严重的原因之一,在开阔的空间内,资源的共享与传递变得更加便捷,不同平台、不同媒体关注同一事件并进行报道容易造成受众审美疲劳,并影响新闻报道的传播效率。
对于民生新闻报道,媒体更多关注报道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报道的主要元素,新闻报道风格创新度低,盲目追求行业内容统一要求,并最终以单一形象输出。在融媒体时期,新闻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同的新闻报道风格也直接影响了受众的阅读体验,并反馈至新闻传输。过分强调统一的新时期审美在较短时间内向受众重复性输出报道风格,受众审美偏好上也倾向于原有的表达,稳定观众全体逐渐减少,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新闻报道的价值在于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融媒体时期,电视新闻受众自身工作更多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挖掘新闻报道的深层次内核,提升新闻报道综合影响力。融媒体时期也是新闻报道快速更新的阶段,在时代快节奏的发展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更新速度也明显加快,新闻媒体过度强调新闻报道的新鲜感,在短时间内快速更新新闻信息,采访和收集时间的压缩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深入了解新闻事实的机会,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更多关注新闻浅层次内容,工作模式缺乏深刻性,新闻报道价值也逐渐弱化,品牌影响力的不足也干扰了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传播力的提升。
民生新闻报道着眼人民群众的生活小事,选材范围较为广泛,融媒体时期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要求民生新闻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新闻的关注,从趣事出发,了解更多民生新闻内容,让民生新闻报道真正为社会发展服务。报道方向的拓展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民生新闻报道内容的丰富性,将内核打造作为民生新闻报道工作的核心。电视新闻媒体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下,新闻工作采访、编辑工作整体流程较为繁杂,因此在信息的获取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对于新闻选材来说提升内容才能够更好地迎合不同受众的需求,获取发展市场。
新闻报道“新”体现在内容的新鲜和报道内容的多元化,网络的出现提升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率,新闻及时性成为融媒体时期满足社会公众新闻需求的第一要求。首先,及时性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内容获取速度上,借助网络媒体收集新闻信息已经是行业内常见的发展模式,快速、及时的信息传输能够帮助媒体占领信息传递的先机,提升新闻综合影响力。在及时性的体现上,新闻媒体需要给予更高的关注度,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改变原有的工作理念,丰富自身工作内核,才能够适应快节奏的行业发展。
民生新闻与人民群众自身工作紧密相关,因此人民群众也有了更多表达自身观点的机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工作推进的逐渐顺畅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受众参与新闻话题讨论的热情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在融媒体时期,民生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内容传输不再是单向的信息输送,而是双向的信息沟通,互动性的打造能够最大程度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交流特征,提升整体思维价值。相较于新媒体报道,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缺少有效的实时互动通道,互动性也成为了后期民生新闻报道关注的重点。
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而言,固定化的传播载体与当下移动客户端获取新闻线索的模式不同,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想要提升传播力,需要最大程度拓展新闻报道的传播范围,让更多人能够看到新闻报道的内容,了解电视新闻报道工作推进的价值。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报道要开拓网络新闻报道传输版块,将网络信息传输融入新闻报道内核中,让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传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新闻报道传输范围。另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差异化竞争策略,逐渐开拓社交平台,实时的互动性传播模式能够更快速的完成信息输送,提升新闻工作价值。
进入融媒体时期,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已经成为不同传媒平台竞争的关键所在,同时新闻报道内容的同质化也加剧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关系,“独家”新闻报道更成为行业内部争夺的关键所在。提升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传播力,需要从根源做起,打通新闻线索的挖掘渠道,更好、更快地获取新闻线索,帮助新闻媒体推出独家新闻报道。新闻线索获取渠道拓展能减少新闻收集时间,更迅速完成新闻报道内容的输送,帮助电视新闻报道抢占新闻工作先机。另一方面,新闻线索获取渠道的丰富也是拉近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距离的尝试,提升了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互动性。
品牌效应对于新闻工作而言具有突出的影响意义,在电视新闻媒体发展的过程中,传播力也需要媒体平台公信力的支撑。融媒体时期,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内容的挖掘上,更加要在行业内部打造标杆,提升电视新闻品牌的综合影响力。电视民生新闻报道要关注新闻媒体资深的工作模式,调整内部结构分工,适应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尊重传媒产业市场规律,让新闻报道内容与行业发展进一步融合,提升整体工作模式。电视新闻媒体相较于其他传媒手段而言,在资源储备、社会影响上有更加突出的贡献,品牌的打造要充分发挥资源积累优势,深挖新闻报道事实。
民生新闻报道聚焦百姓生活中的细微小事,相较于时政新闻等,缺少外部宏大的价值观念,因此报道内外吸引力的挖掘上更加需要新闻工作人员的支持。在融媒体时代,一专多能已经成为新闻产业内部的工作要求,尽可能压缩新闻工作的流程,在新闻报道中挖掘新闻工作的深层次价值,提升新闻报道整体吸引力。新闻工作人员在工作推进中,要学习最新的工作理念和新的工作技术,保持新闻工作的时代特征。电视新闻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关注个人专业能力学习,提升新闻写作和编辑技巧,保持新闻报道活力。
进入融媒体时期,电视新闻报道在传媒主体的发展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传播载体的限制、传播渠道的空间限制了新闻素材的传输效率。提升电视新闻工作积极性,提升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传播力需要关注媒体的自身发展。电视新闻要不断拓展新闻信息的收集渠道,更快速的完成报道内容的整合,丰富新闻报道的传播载体,推动新闻报道传输模式的转变,让大范围的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传播成为可能。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在融媒体时期更要深挖新闻事实,民生新闻报道要从民生需求出发,关注新闻报道内容和新闻事实的提升,打造民生新闻报道品牌,更好地完成新闻报道工作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