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圣钰 梅 盛
(湖北日报广告经营中心 武汉 430077)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社会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使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并迅速占领市场。这种现象的表现为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给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方面提供了便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即时通讯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通讯方式;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有了更高的生活追求;我国市场分工越来越明确,一些优秀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如智能手机、电脑等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廉,普及率越来越高。在旧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电视、广播和报纸。而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拥有了更多元的信息获取途径。例如:现代人喜欢从新浪、知乎或者一些专业网站论坛上获取知识。
新媒体形势下针对读者的阅读习惯做出的调查发现,现代人阅读纸质出版物的频率变小,总时间变短。取而代之的是,阅读变得碎片化,人们对娱乐性的内容关注越来越大。而纸质书刊是传统出版社的主要出版内容,这意味着,其主要盈利物的市场需求度的降低,因此给传统出版单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传统出版单位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出版资源,在出版领域的专业度较高,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倘若传统出版单位还按照固有的方式运营,则工作效率较低,不能适应求新求快的新媒体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人们在阅读渠道上有了很大的改变,电子化阅读方式成为了主流的阅读方式之一。随着数字出版浪潮的冲击,有些出版单位虽意识到了数字化的大势所趋,但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加强数字化和传统出版单位的有机融合,转型的效果不太理想。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引进和更新换代,其相应的管理、配套服务,都应遵循数字化发展的要求。现如今,在传统出版单位发展中,数字化转型工作还停留在较为粗浅的认识上,存在渗透融入工作不到位的现象,迫切要求传统出版单位合理定位数字化转型工作内容,尽快补齐短板。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资源获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包括:智能检索、信息展现方式多元。很多功能是传统出版社所不具备的,例如:关键词查阅的功能,通过设备可以快速地定位关键词,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这也是很多人放弃传统出版社而选择新媒体设备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出版单位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把数字化出版当作竞争对手,忽视了自身发展的需求,不能正确看待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致使传统出版单位的发展陷入困境。
数字化人才在诸多传统出版单位中较为稀缺,难以促进出版单位革新传统出版模式,走数字化转型之路。这样导致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新媒体时代下一系列的数字化转型工作难以开展,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开展停留在表面。以期刊为例,传统期刊出版想要在不丢掉纸质出版的同时,又在互联网期刊、电子期刊市场上分一杯羹,要破解的问题多之又多,这些都需要数字化人才的支持,如何引进数字化人才值得深思。
传统出版社具有以下优点:第一,信息输出门槛更高。网络时代人人都成为了发声者,但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人们获得信息的质量,具有更高的门槛的传统出版单位成为了出品质量的保证。第二,信息输出更全面。计算机和网络让即时阅读成为了可能,但也使人们的阅读变得碎片化。碎片化阅读在一定的程度上让人们的阅读有更高的重复性。例如:读者在平台A看到某类文章,在平台B看到类似的文章,两者之间有较多的重复内容。而这也在无形之中降低了人们阅读的效率,在获取某类信息上往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较于计算机网络等新媒体信息获取方式,传统的出版方式在某类知识上往往是更加全面的。因此传统出版社需继续保障自己出品的质量,同时也要兼顾出品内容的全面性。
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条件是数字化设备的普及。当前数字化信息运转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信息运转方式,为了更好地向数字化转型,出版社需要注意如下事项:第一,内容形式的多元性。数字化时代,阅读方式可以大致分为:网页阅读和下载阅读。网页阅读可以满足人们即时阅读、减少终端设备负载的需求。而下载阅读注重文献的格式,例如:txt、docx、ppt、mobi等格式,格式往往决定着文献所具有的附加功能。例如:ppt常常作为学习类格式,可以提供更为简练的知识概要,而mobi则是专门为kindle打造的一种阅读格式(当然,手机或者一些其他设备也可以模仿出kindle的运行环境)。因此,传统出版社必须要对出品的功能性要有清晰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格式。第二,选择合适的平台。合适的平台是出品能够得到较好推广的基础。一般平台分为与第三方合作或者独立的平台两种类型,这两种平台都具有一定的优缺点,与第三方合作的平台具有更好的普适性,但是在出品内容上的排版、布置和功能等方面不够灵活,而独立的平台却与之相反。当然,传统出版社完全可以选择将两种方式结合,提供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对传统出版单位而言,必须足够了解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命,了解数字化出版的特点和内容,再结合传统出版单位的实际情况,千万不可照搬照抄其他单位已有的经验,才能起到推陈出新促进传统出版发展的作用。如在数字化出版转型过程中,在项目运作上,选择一种多方合作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更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能充分发挥出版单位已有的优势资源。另外,传统出版单位在转型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国有企业的分组改制策略,在出版单位的管理和改革上,实现出版单位的兼并与破产,或者单位之间的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条件,实现单位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
数字化出版是一种新技术,对计算机的要求较高。传统出版单位要加强对数字化出版人才的培养,使之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保障数字化出版一系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出版要求相关人员既要有创新能力,懂得数字化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又必须懂得一定的出版知识。在具体做法上,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数字化出版人才,顺应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趋势,提高数字化建设的出版人才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必须加大自身的技术研发力度,成立专门的技术研发小组和市场调研小组,资金上也要加大投入,吸收和培养一批技术研发成员。软件开发人员为主组成的软件开发组,以及由硬件厂商技术人员为主组成的硬件专家组来负责新设备介绍和实现个性化硬件功能。对于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可以专人专职进行管理,提高出版单位的数字化建设质量和效率,如引入的平板电脑和虚拟会议室等新的数字化技术设备,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使用效率,对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之,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传统出版单位应正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结合传统出版的实际情况,融入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理念,探索传统出版单位的转型之路,保留优点,摒弃缺点,同时积极了解新媒体时代,加强对数字化出版人才的培养,多措并举使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出版单位在新时期高质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