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昌福
溶解度曲线考查的知识面广、综合性较强,是各地中考的命题重点与热点,也是同学们的易失分点。现将相关考点整理如下,以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考点速览
考点1: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溶解度变化趋势
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趋势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上升型: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变大,如硝酸钾等。
(2)平缓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如食盐等。
(3)下降型: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等。
考点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溶解度大小
比较溶解度大小,一般是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在溶解度曲线上,用描点法找出相应物质溶解度的数据,根据数据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
考点3: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溶解度曲线上面(含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溶解度曲线下面(不含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若涉及溶质、溶剂(水)的具体质量,应先在溶解度曲线上找到该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数据,将具体水的质量与100 g进行转化,再进行计算与判断。
考点4:判断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
在溶解度曲线中,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关键是将溶解度曲线下面相应溶液的点移到曲线上。具体转化方法是:
(1)向上竖直移动到曲线上,可通过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的方法。
(2)向左平移到曲线上,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
(3)向右平移到曲线上,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
考点5: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结晶的方法
物质的结晶方法主要是由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趋势决定的。通过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1)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应采用降温结晶法。
为了达到更好的结晶效果,得到较多的晶体,可先对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再对热饱和溶液进行降温结晶。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的,应采用蒸发结晶。
(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的,应采用升温结晶。
应用提升
(2021·内蒙古·赤峰)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物质
C. t2 ℃时,将25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5 g
D.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 ℃降到t1 ℃,都有晶体析出
解析:根据溶解度的定义以及图中曲线,若要比较溶解度大小,一定要强调具体的温度,A错误;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乙大,因此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B正确;t2 ℃时,甲的溶解度是25 g,当25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50 g水最多只能溶解12.5 g甲物质,溶液质量 = 12.5 g + 50 g = 62.5 g,C错误;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反而变大,温度由t2 ℃降到t1 ℃,丙的饱和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D错误。
答案:B
小结:(1)溶解度曲线大小的比较有个前提:必须在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若没有说明温度,则不能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2)利用溶解度曲线计算溶液的质量,一定要注意水的質量。溶解度是指物质在100 g水中形成的饱和溶液,如果水的质量不是100 g,需要通过乘或除以一定的倍数进行转化,同时涉及的溶质质量也要乘或除以相同倍数。另外,没有溶解的物质不能算作溶质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