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曦宇
(三线建设干部学院图书馆 四川攀枝花 617000)
在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遍化的基础上,要提高“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促进公共图书馆创新和转型发展,主题图书馆建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是以往总分馆制的补充和优化,是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功能和服务的延伸与拓展。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和市民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历史人文、环境风貌、区域特色等各个因素,并与政府城市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相结合,建设合适的主题图书馆,成为文旅融合发展新地标和新场景。文化+旅游可以创造一个新的场景,该场景与Web3视角下的虚拟现实场景具有类似的交互式、体验式感受。
主题图书馆通过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极富特色的专题服务活动,在体验互动中逐渐形成阅读推广品牌,如大连图书馆音乐分馆打造“音乐教室”品牌活动,上海傅雷主题图书馆策划“傅雷读书会”,静安区图书馆海关主题馆举办“海关专题”系列讲座,杭州图书馆运动分馆创意策划“阅读遇上运动”主题品牌活动,杭州图书馆科技分馆打造“杭图YUE” 品牌活动等。
作为当代认知科学新发展的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环境和大脑在认知中的作用。“具身”源于英文词汇“Embodied”,表示的是“身体亲在”的状态、过程和结果。“具身学习”是一种全身心参与、身心融合的多感官学习[1]。在具身认知与学习视角下,学习的主体是包括知情意等全部的“我”,而不只是意识的“我”,是包括身心脑在内的本体的“我”,而不只是主体的“我”[2]。具身学习理论强调身体的体验性与参与性,学习者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场域,通过看、听、说、触、动、做等多感官、多知觉体验,获得本体感受经验,从而加深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并鼓励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进行学习,发展高阶思维,由单一学习方式转向重视体验的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方式。主题图书馆立体阅读通过将阅读的内容从平面的状态转变为动态的、纵向的、充满画面感的、参与式的、融入情节中的、多元的、超维度的阅读方式,并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媒介,构建视、听、说、动、思、画、演、创,包括影视、音乐、朗读、演讲、思考、绘画、表演、鉴赏、旅游、研学、技艺和游戏等方面的立体式阅读体验模式。主题图书馆融合了绘画、音乐、视频、鉴赏、旅游、研学和技艺等多种元素,调动多种感官因素,使读者的身体和意识沉浸其中,从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多种维度来体验阅读,从多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去汲取主题内容,使阅读变得立体、生动、有趣。
具身学习不仅强调体验、参与、探索、实践、感悟和迁移,还强调学习活动的情境性和生成性。具身学习是在一定情境语境、特定场域和认知方式下的学习,具身学习环境是由场所及设施等物理环境、资源支持环境、情感心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四要素形成的动态系统[3]。除了读书、听书、沉浸式阅读与情境感知外,在不同空间功能区和场地中,主题图书馆通过联合社会力量,避免图书馆一家成为阅读推广主体的状况,广泛开展与主题相关联的立体式体验阅读,涵盖了沙龙、讲座、朗读、影视、培训、实训、技艺、工艺、展览或公益等方面,避免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枯燥、单一、乏味,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和新鲜感。依据不同的主题特色,这些系列化立体式体验阅读模式内容包括音乐、演唱、演奏、篆刻、烹饪、运动、生活、旅游、科技、诗词、传统文化和学术研究等方面。
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理论的具身认知理论,提出认知基于身体,具有实践性、活动性等特征,认为所有的经验都是“具身”的体验。主题图书馆多以活动作为核心业务工作,围绕不同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阅读体验活动,通过策划、设计和组织具有专业性、参与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的文化活动,以特定主题为范畴开展图书馆服务,提供与主题相关、体现主题图书馆独特价值的阅读品牌,提供读者合作、探究、展示与交流的场景。
融阅读于体验,将阅读与多元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主题品牌活动。创新活动类型,开展知识讲座、读者交流、知识分享、汇演、游戏、听书、展播、展览、研学旅游、创客活动、科学考察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实现基于主题的阅读推广、专题讲座、项目体验、交流互动的一体化服务,实现静态文献资料与动态体验活动相结合、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相结合。音乐是一座城市文化皇冠上的明珠和文明品质中的精华。为此,国内公共图书馆设立了较多的音乐主题分馆:天津图书馆音乐分馆、大连图书馆音乐分馆、杭州图书馆音乐分馆、南宁图书馆音乐分馆、沧州图书馆音乐分馆、鄂尔多斯图书馆音乐分馆、顺德图书馆音乐分馆和宁波图书馆天一音乐馆等。公共图书馆音乐分馆除了提供以音乐类书籍、曲谱(尤其是国外原版曲谱)、中外音乐家传记等图书馆藏书为主体的“静态”阅读基础服务外,还普遍定期开展阅读+音乐赏析+讲座+培训+音乐会+沙龙等形式多样的音乐主题活动,从而将静态音乐文献转换成体验式的动态音乐活动。杭州图书馆电影分馆除了查阅电影、剧本、电影史论、电影史学、电影评论、导演阐述、剧照、工作照外,还以解说+赏析+互动的方式解说电影,寻找影片背后的故事、推荐相关图书,并组建市民剧社,引导市民参与表演、分享电影艺术。杭州图书馆运动分馆通过阅读+运动、体验+分享、运动+交流,将运动类相关文献融入阅读推广、专题讲座、项目体验、交流互动等服务内容,为读者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交流和互动的主题性体验,从而形成基于主题的阅读+系列活动[4]。
为体现独特的服务价值,主题图书馆广泛开展读者细分、专业细分的主题体验活动,聘请专业人士指导研习。杭州图书馆运动分馆通过与社会力量广泛合作,建立了15家馆外体验点,使读者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满足。成都市图书馆大熊猫主题分馆发挥毗邻熊猫基地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优势,与熊猫基地开展合作,开发了“熊猫的秘密”研学课程。这一课程使读者在真实的熊猫基地场景中学习,以增强其浸润式学习体验的效果。
由于文化产业本身具有综合性、融合性的特质,可以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研学、科普、科考、农事体验、运动、体育、休闲、康养、演艺、动漫、民俗活动、民族节庆、工艺项目的融合。主题图书馆联合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村史馆、主题公园、历史文化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研学旅游,提供更加多元的研学旅游产品。敦化市图书馆“知行书香研学项目”荣获吉林省图书馆学会2020年度最佳服务品牌。据介绍,“敦图·知行”书香研学服务品牌建设比较早,自2012年以来,敦化市图书馆以“全民阅读·书香校园”为主题,长期开展中小学生、幼儿走进图书馆系列活动。时至今日,“敦图·知行”书香研学品牌已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社会知识需求分为“记忆需求”与“利用需求”,前者促使图书馆纵向留存和继承人类迄今为止的文化遗产,后者驱使图书馆横向连接和贯通知识的获取和创造[5]。在知识型社会,社会个体所需求的不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内化知识,实现显性知识的内化和社会化以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从而促进知行合一,知情意行相统一,促进读者身体感官与心智活动的有机融合。具身认知理论反对认知过程中的身心相分离,将知识的利用和理解不断深化于实践中,并进一步创造出新知识。文旅融合中那些参与性、互动性强的特色旅游深受旅游者喜爱,旅游者将重视过程中的感受,主动地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例如参与葡萄酒的酿造生产、陶瓷玻璃器皿工艺的设计雕刻制作、汽车工艺的仿真设计虚拟制造。各类主题图书馆积极举办各类主题活动,让读者亲自体验、亲身实践,这种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体验方式更有助于读者的“知识记忆”,从而延伸、深化公共图书馆知识传递和知识服务方式。
4.1.1 知识转化SECI模型
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英国哲学家M.Polanyi早在1958年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查中,得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概念。20世纪90年代,日本著名管理学家Ikujiro NonakaNonaka在研究组织的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时提出了新知识是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换创造出来的,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转化SECI模型[6],并用“知识螺旋”一词来形象地描述新知识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的动态过程。SECI模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社会化、外化、综合化和内化。
4.1.2 知识转化的“场(Ba)”
完成一次知识转化螺旋上升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场(Ba)”存在。日本管理学家Ikujiro NonakaNonaka将“场”定义为“分享、创造及运用知识的动态的共有情境。场为进行个别知识转换过程及知识螺旋运动提供能量、质量和场所”[7]。相应于知识转化四个过程阶段的“场(Ba)”,分别为“创始场(Originating Ba)、对话场(Interacting/Dialoguing Ba)、系统化场(Cyber/Systemizing Ba)、练习场(Exercising Ba)”。在图书馆沙龙、读者交流和知识分享的主题社群或“场(Ba)”内,人们在情报的相互作用下增进理解、产生共鸣,有利于知识的转化。在同一场域中通过相互沟通、共同体验、共享心智模式来获取彼此所掌握的缄默知识。因此,主题图书馆服务不仅仅单纯提供显性知识,更多地表现为创设知识涌现与分享的场,图书馆服务已嵌入到知识的场域与情境[8]。在知识型社会里,知识传递的链条日益缩短,大量的隐性知识转化需要新的场域与情境。情境为数据增强意义,使知识转化和创新成为可能。
4.2.1 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阅读推广
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这个过程可以称作综合化或组合化(Combination)。在知识转化SECI模型中,新的显性知识是通过文档、知识库或实践社区等形式固定下来,通过E-learning或案例分析技术开发成学习课程、教材或工具书,做到知识的固化。在组合化阶段,主题图书馆一方面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载体、分散零乱的数据资料、文本信息、图片、影视、手稿、实物和用具等整理、分类存放,形成基于某一主题的文献载体的融合;另一方面,该过程还包括读者或游客可阅览、可参观、可体验、可传授、可学习,并基于特定领域的专藏开展研学旅游。
4.2.2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阅读推广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这个过程可以称作内化或内隐化(Internalization)。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固化的显性知识转化到读者身上,成为新的隐性知识。随着显性知识的共享和传递,读者开始将显性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某种经验和技能。主题图书馆在学习转化过程中不设考级、不设考试、不设目标,但也有读者将在图书馆中习得的技能在其他平台或通过其他途径转化为能力肯定,比如,获得中高级茶艺师和品茶师资格,获得IDF国际空竹团队表演金奖,获得射箭联赛反曲弓团队第一名,举办读者个人篆刻作品展等。
4.2.3 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阅读推广
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这个过程可以称作群化或社会化(Socialization)。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个体能够不通过语言而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等学习到隐性知识。在这一阶段,在阅读推广设计上注重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通过辅导或反馈,手把手地传递,达到知识复制与共享的目的。这一知识传递过程依靠个体层面的体悟和学习,因此较难被清晰表达。主题图书馆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与主题相关的领域专家、专业教练、运动达人、生活达人、艺术家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除了做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外,还在活动现场或馆外体验基地与读者交流互动、示范展示、现场演练、实操实训,为读者提供别样的阅读体验。
4.2.4 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阅读推广
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这个过程可以称作外化(Externalization)。在团队隐性知识同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或整合,产生新的显性知识。这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程序化,将其转化为别人能够分享领悟的形式,这个转化所利用的方式有类比、隐喻、假设、倾听和深度会谈等[9]。当前的一些智能技术,如数据挖掘、认知计算、专家认知地图、人工智能与知识自动化系统等,为实现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提供了手段。
在图书馆沙龙和知识讲座中,个人或主讲人的经验、诀窍、技巧乃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些隐性知识,可以通过与读者互动、体验和感悟的方式更明确地表达出来,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更多人所分享。
由于具身学习是身体经验的一种表现,因此要关注人的独特体验。具身认知具有主体性,由主体与世界互动,形成了个体的独特体认。真人图书馆如民谣音乐人、画家、摄影师、诗人、非遗传承人、茶艺师等为读者提供了又一种学习、交流、认识和体验的机会。由于每个人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故事和心路历程,而如果这部分拥有丰富阅历的人愿意将自己的故事和其他人分享,图书馆就可以开展一种基于阅历、经验、知识、探索与成长的交流和互动。这种分享与交流方式可以使读者收获传统纸质图书难以提供的隐性知识、技能技巧和心智模式。读者在倾听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真人书”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引起思想共鸣,通过分析、思考给人以启迪。显然,在阅读和被阅读的过程中,“真人书”和读者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真人图书馆有助于促进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延伸和拓展、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丰富。
公共图书馆还具有收集、挖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和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以人为载体、世代传承的活态文化,需要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口耳相传。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贮存、掌握、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非遗传承人所承载的技艺、经验、文化记忆与教学能力,是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来源。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邀请非遗传承人来到现场,开展传授技艺、知识讲座、动作示范、座谈等交流互动活动,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隐性知识和经验的转化学习和传承,特别是对于民间故事、传说和说唱,真人图书还原了最本真的传播模式[10]。
设立“达人图书馆”。以“达人”为书本,将他们的人生经历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通过现场的交流互动、思想情感上的碰撞,读者完成对达人这本“书”全面生动的解读。杭州图书馆运动分馆曾先后邀请到滑翔伞、跑步、健身、极地行走等运动圈有较大影响力的运动达人,向读者展示、传递和分享其丰富而独特的人生阅历,同时鲜活地展现了运动的内涵与魅力[11]。杭州图书馆生活主题分馆的“生活达人”则根据安排定期来馆分享生活体验和心得,传授生活知识和技能,带领读者体验生活,培训普通读者成为新的“生活达人”,不断传递生活正能量[4]。除此之外,“西点达人”“烹饪达人”“母婴达人”通过中西点制作、烹饪技巧、宝宝辅食制作等内容与读者分享。真人图书还可以与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相结合,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优化真人图书的形象、动作和演示,设计适配基于虚实结合、可深度传递隐性知识的虚拟场景,剪辑制作可即时点播,能够为读者带来沉浸体验的真人故事,从而提升真人阅读服务效能。
主题图书馆因其主题鲜明、馆藏独特和模式新颖,通过活动举办、特色服务和阅读推广,增添城市的人文韵味和文化气息。主题图书馆除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外,更注重围绕主题开展特色服务活动,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有独特价值的图书馆服务。主题图书馆通过主题活动的系列化和多样化,打造“主题+”和“阅读+”服务模式,融阅读于活动项目体验,实现线上与线下、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分众与分龄活动相结合。活动项目的系列化体验带给读者更高层次的心理和情感满足,互动参与则给读者更多的自我展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机会,从而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新鲜感和黏性,逐渐形成主题阅读品牌。
高效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在身心融合、情境融合的基础上高度参与,图书馆阅读服务品牌能够从身心脑多角度启发和引导读者参与学习,通过读者的知情意,理性认知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塑造高效的学习环境。感性认知伴随了感觉知觉、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理性认知则与基于概念或概念体系的分析判断推理相联系,并由感性思维向抽象的高阶思维进阶转化。主题图书馆将传统阅读与体验式服务有机结合,在实操实训中践行书本知识,唤醒阅读者的真实体验感,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体验,使服务和产品更有活力,从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内涵,推动图书馆的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