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性

2022-02-08 23:09:22◎赵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热点新闻听众电视新闻

◎赵 瑜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 海口 570206)

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的普及率日益提高。与之相应,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也愈发严格。电视新闻除了应当具有真实性特征之外,也要具有可以刺激观众感官的元素。同期声符合刺激观众感官元素的构成标准,将同期声应用于电视新闻中能够很好地展示受访者的思想以及情感,达到节目拍摄的相关标准。同期声是指在拍摄新闻以及采访编辑时,如实记录采访现场四周的声音以及拍摄采访现场的情景。虽然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行业中同期声已经广泛应用,但在新媒体融合时代里,电视新闻从业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进一步准确利用同期声,发挥出其应有的传播力。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想方设法落实有关同期声的方案,为电视新闻向上发展做好铺垫。

一、电视新闻同期声录制技术与编辑技术

(一)同期声录制技术

一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认真准备拍摄工作。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相关资料及设备的准备。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在拍摄之前做好万全准备,以防意外情况发生。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在拍摄前搜集足够多并与拍摄主题相关的资料,必须确保拍摄工作能够如期开展。若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正式拍摄之前搜集不到与拍摄主题相关的资料,则会产生拍摄过程卡顿、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采访忘词等现象。通常在这样的情况下,受访者的回答也不流畅,甚至出现拒绝回答问题的情况。一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后期进行总结的时候会发现采访者提出的问题以及受访者回答的内容会偏离这一期的拍摄主题。上述现象会严重影响拍摄的进度以及同期声的效果。

二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确保录制的清晰度。众所皆知,电视新闻主要是通过声音或者图像向听众传播社会信息。同期声能够有效印证电视新闻传播的社会信息的真实性。在录制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收音设备高效运转,摒除周遭嘈杂环境的影响。只有当听众能够听得清楚电视新闻所讲解的内容的时候,听众才有兴趣继续收听节目。因此,为了确保同期声的清晰程度,工作者应当让拍摄设备时刻处于最佳拍摄状态。此外,新闻工作者应当具有目的性的去挑选受访者,切忌挑选难以沟通以及表达能力差的受访者。即使采访环境受限,新闻工作者也应当注意提问技巧、提问内容,收集更有意义的同期声内容,在后期加上字幕,便于新闻受众理解。新闻工作者应当切实做到为受众考虑,有效提高新闻节目收听率。

(二)同期声编辑技术

一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重视同期声编辑。同期声编辑技术通常采用递进式采访手法,将实时采访所得的素材作为新闻核心内容。通常而言,同期声编辑技术都具有纵横交叉式特色,由新闻工作者将这些素材结合在一起。如此一来就能够在同一空间展示主线素材,让听众对主线素材的印象更为深刻。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前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工作,了解情况,正式采访时将录制的同期声完整保存,便于后期处理。在保存这些音频资料的时候,应当按照时间、地点或者受访对象将这些音频资料划分,有利于提高新闻工作者后期寻找资料的效率。编辑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要熟练运用编辑软件,才能更好地获得所需段落。由于一部分对话式的采访素材是没有提前经过设计的,故而其中必然有一部分重叠元素,需要新闻工作者另行处理。新闻工作者呈现新闻采编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新闻的清晰度,所以工作者剪辑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剪辑,能够使得采访素材以流畅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听众更直观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

二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注重镜头衔接。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让节目的元素更加多元化,提高电视新闻的信息含量。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播放新闻及加入同期声技术之前适当引入与话题相对应的图片,让听众能够更好理解新闻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例如,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献礼建党100周年大型报道《沿着初心的方向》行路篇中,采访了一位海榆中线的建设者殷修举。海榆中线是海南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国防公路,这条长296.6公里的公路平均每修建1.34公里就有1人牺牲,221名解放军指战员及工人长眠五指山。当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名建设者参与修路,殷修举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在回忆当时修路场景时,老人提到“那个场景现在是不可想象的,完全是人挖、肩挑出来那条公路,没有机械”,此时,新闻配图就是当时修路的黑白照片以及路修好后的雄伟场景,画面之下,环境的艰苦与工人们的豪情壮志立即展现。电视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处理同期声之外,也可以适当进行画外音加工,让镜头的衔接更为流畅。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能够让听众的脑海中快速呈现相关画面,更有利于听众理解新闻内涵,同时也有利于避免长期收听同期声给听众带来单调的感觉。同时,新闻工作者在剪辑新闻画面时需要注重各个画面之间的连贯性。在剪辑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出现相邻画面过于跳跃或者画面内容相似的情况。最终电视新闻节目的成品应当呈现出层次感和节奏感。例如,新闻工作者可以使用全景交代环境,使用中景、特写或者近景表达事件进展、细节以及人物性格等等,从而有效保证新闻节目的观感,用采访画面的流畅性,去除衔接点的起落。电视新闻工作者也需要保证电视新闻的长度,确保受众从整体上观看新闻时没有跳跃感,保证新闻节目的正常播出。

三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应适当剪辑插入画面。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对电视新闻剪辑持有一种正确态度,不得过于依赖剪辑技术。电视新闻通过剪辑技术剪辑采访对象讲述的内容,提炼并保留采访中的精华部分。然后,新闻工作者需要将挑选出的精华部分进行组合排列。新闻工作者需要选择一系列相关镜头,连续叠加在具有许多跳点画面上。在确保对整个采访过程中使用同质证的同时,保证经过剪辑之后仍然能够利用画外语音技术保存采访者的原声。运用该项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降低解说词出现的频率,使新闻能够更加原汁原味,更具有可信度。在较长的同期声采访段落可以适时插入与之相关的图片或者图像资料,对采访对象的原音起到补充说明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弥补同期声过长显得采访单调的缺点,也能够更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海南新闻联播》中曾播出过一条题为《儋州:“新朋”到访 “老友”赴约》的新闻,主题是报道当地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冬水鸟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当一个采访对象说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第一次来这里时,画面中并没有立即给采访对象的镜头,而是剪辑了对应的琵鹭画面,让观众清楚地认识它。

二、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使用方向

新闻工作者在电视新闻中具体应用同期声是指工作者在拍摄新闻的过程中如实记录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进行现场解说及拍摄采访对象四周的环境。新闻工作者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形象展示采访对象内心的思维活动。由于新闻的内容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事件与故事的构成要素大体相同。新闻主要包括人物、活动以及事情的发生地点,通过与采访对象进行对话来还原现场。新闻工作者应当竭尽所能地表达出该事件的中心思想,吸引更多的听众,引发听众与新闻之间产生共鸣。通过各项研究表明,同期声比画外音能够更好地展现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更加凸显新闻鲜明性的特点。

(一)现场新闻

现场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通过利用现下的科学技术,以最快的速度赶去新闻发生的地方,以实时采访的方式获取更多的采访素材。对于具有紧迫性的新闻,新闻工作者可以使用现场报道的方式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传播到网络中去,引起大众的关注。新闻记者需要全方位地展现新闻事件。通过直播的方式传播新闻的时候,需要运用同期声技术。让新闻听众对新闻现场的环境以及事情发展的进度,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二)调查性新闻

调查性新闻与现场新闻有较大的区别,后者更加重视原汁原味的还原现场,前者更依赖通过一些科学的取证手段还原新闻。当然这也意味着取证的过程必须具有极强的严谨性,不能随意对待。因为取证的结果是为了让听众信服这件事就是如此发生的,而不是媒体用来敷衍听众的手段。新闻工作者在取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赖直接或者间接观看新闻事件发生的人,通过采访这一部分人逐步揭开新闻的面纱。但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对于各位当事人所说的话语不能全盘接受,必须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这主要是因为人在表述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表露出一定的情感色彩,不同的当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内容并不一定相同。因此,当事人认知的事情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新闻工作者要学会使用辩证的态度对待采访对象。

(三)社会热点新闻

社会热点新闻与前两个类型新闻划分的依据不同,其主要是以人民大众的关注度为划分标准。通常来说社会热点新闻与人民大众的生活一起联系,不可分割,该类新闻的受众群体大。网络评价会影响大众对热点新闻的看法,因此,官方媒体及时报道热点新闻并进行引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人民大众通过阅读官方媒体对社会热点新闻的解读,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该事件,肃清网络环境。由此可见,在社会热点新闻中引入同期声技术是一种必然趋势。

三、电视新闻同期声运用技巧

(一)精准控制同期声长度

在对新闻信息后期处理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应当重视控制电视新闻的长度。业内大多数工作者都将新闻的时长控制在一分半左右的时间。当然在这一分半的时间中也需要插入同期声。因此,电视新闻的工作者也需要精准的控制同期声的时间长度。这也意味着新闻工作者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还原新闻事件的真相,并让听众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新闻内容。这不仅考验新闻工作者文字精简能力,同时也考验了新闻工作者文字组织能力。在电视新闻中应用同期声让电视新闻主题更为鲜明、语句更为精炼、情节更加合理,这不仅仅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地方。由于电视新闻一般只播出一次,大部分的听众如果不能一次性地理解新闻想要表达的思想,不能够达到预期的节目效果,那么这条新闻是失败的。新闻工作者还要不断的进行反思如何有效的交代事情的经过,让听众真正地了解新闻。

(二)明确同期声采访以及编辑环节

新闻工作者在正式录制新闻之前应当确定本次新闻的主题,避免出现拍摄的素材与本次主题毫无关系的情况。新闻工作者在录制新闻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录制,还需要尽量掌控新闻的发展过程中的有效线索。新闻工作者应辨别新闻中的重点内容,与制作团队系统甄别,并做出采纳最优方案,然后再制定同期声方案。通过上述循序渐进的步骤,新闻工作者能够有效地提炼新闻的关键内容,有益于充分发挥同期声的优势。当新闻工作者的内心明确本次新闻的主题之后,应当对每一个环节重新进行构思,抓取其中与主题相关的部分进行解说。新闻工作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不能放任受访对象随意发言,需要使用具有诱导性的话语,让受访对象始终围绕着本次采访主题进行发言。不仅便于听众理解本次新闻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新闻工作者后期剪辑不相关素材的时间。如此一来,才能够让听众明确受访对象是本次新闻当事人,提高本次报道的可信程度。新闻工作者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不能够扭曲受访对象所表达的意思。

(三)同期声与解说词具有统一化的趋势

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为了有效提高电视新闻的可信度,业内开始强调同期声与解说词的统一。同时从为了能够更加符合新闻的质量标准,解说词与同期声也必须一致。此二者在电视新闻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前者的重点更多在于语言,后者则更加重视新闻事实本身。由于两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所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会稍显不同。这两者之间关系宛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同期声在电视新闻的应用过程中仍有很多不可避免的阻碍,但是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期声直接作用于新闻的采访与编辑两个环节中,具有其他电视新闻表达技巧无可比拟的长处。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面对现场新闻、调查性新闻及社会热点新闻时要融入同期声,使得节目能够更加具有层次感。新闻工作者在电视新闻中应用同期声的时候也需要注重凸显新闻主题,不仅在采访阶段获得更好的采访效果,更是要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增强新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听众电视新闻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04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热点新闻事件中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效应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43
做精做深热点新闻,提升地方媒体影响力
传媒评论(2018年1期)2018-03-22 01:24:32
2016年中考物理热点新闻延伸题
热点新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及其对思政工作的启示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