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型智库的角色定位及发展路径探讨

2022-02-08 18:18王翠荣
新闻传播 2022年14期
关键词:智库

王翠荣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宁波 315100)

地方媒体型智库通常是依托地方传媒集团成立的相对独立的、以区域公共政策研究和行业重要问题咨询为主攻方向的研究机构。地方媒体型智库的优势体现在能够发挥媒体的强项,衔接区域社会经济与行业发展,在舆情研判、咨政建言、行业评估、民众关切等方面做好政府和企业的智囊,从而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影响公共决策,引导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

一、地方媒体型智库的角色定位

(一)有效的连接力是发展的基石

与中央级媒体型智库相比,地方媒体型智库主要立足于某个区域,在当地享有较高的信任度,注重对地方政策的研判和分析,为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充分利用好既有的资源环境优势,建立起与媒体、政府、企业、地方民众的有效连接,让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政府关切、社会需求相匹配相对接,是地方媒体型智库稳固发展的重要前提。

由于地方媒体型智库是以有着明确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的媒体为主导平台发起设立的,因此便具有丰富、权威、及时的信息来源,具有多元的社会资源网络和广泛的社会联结力,可以迅速打通政府、社会、学界、商界等圈层,有效地聚拢地方政府、区域市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诸多领域资源,通过相应的议题设置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并借助较为通畅的成果报送渠道和发布平台分享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发展建设。

(二)持续的深耕力是发展的核心

地方媒体型智库尽管受地域限制,在研究内容及服务对象上有一定局限,但也恰恰因为其更加了解基层,贴近实践,所以可以结合本地政经生态,选择比较熟悉的调查对象,深耕某个行业或领域,生产更为接地气的本土化内容,提供更加合适的落地服务,实现资源的最大开掘,赢得与中央级智库错位竞争的机会。

此外,脱胎于媒体的媒体型智库,已经不再单纯地追求“速度”,而要善于转向对地方焦点作“深度”精耕,用做课题的思路来深入探索,找出问题隐患或提炼经验,并积极寻求解决对策及启示意义。在持续的深耕细作中,不断形成个性化和区域特色,从而提高自身吸附力和受众黏性。

(三)核心的竞争力是发展的关键

对于地方媒体型智库而言,核心竞争力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并能带来特别影响力的独特能力,也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自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媒体都纷纷加大了智库建设的步伐,众多新型智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合理依托独特的资源,扬长避短,打造核心竞争力,便成为地方媒体型智库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地方媒体型智库在发展建设中,不仅要与行业研究院所、高校及企业等各类智库相竞争,而且还要面对中央级媒体型智库以及其他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同业竞争。在激烈的角逐中,能否找好市场站位,提出新问题、新观点,创造新思想、新知识,提供新思路、新服务,是未来制胜的法宝,同时最终决定了智库的社会影响力。

(四)品牌的影响力是发展的保证

品牌影响力是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当某个媒体型智库凭借自身专业性、战略性与权威性不断地产出高质量的智库成果,通过提出独家观点来影响政府决策者的观点,通过科学设置议程来引导社会舆论,就自然会获得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形成智库的品牌影响力。

毋庸置疑,塑造品牌形象是地方媒体型智库的立身之本,也是决定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例如2017年由国研经济研究院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共建的地方媒体型智库——国研东海分院,以构建智库型财经媒体IP 为宗旨,重在“做好‘政府智嚢、企业参谋’,做好宁波市委、市政府及企业决策的‘智囊团’,满足地方在经济、招商、产业发展和服务民生等方面的调研咨询需求”[1],经过近五年的实践,凭借其精准的定位及专业的研究,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国内同类智库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二、当前地方媒体型智库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人才瓶颈:缺乏适应智库要求的专业人才

对于智库建设而言,人才是根本,是支撑未来发展蓝图的核心资产。与侧重新闻报道的媒体不同,媒体型智库的底色是智库,更加偏重于研究咨询。在对人才需求层面,媒体型智库的研究人员既要具备媒体记者的灵活触角、鲜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求具备社会调查能力及综合分析研究能力。因此传统媒体的记者并非轻易就能胜任智库研究员的角色,这便出现了部分纸媒停刊后大量记者仍然无法通过直接转型自然成为智库专家的尴尬局面。

地方媒体型智库由于重点服务于区域发展,因此更加迫切地需要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并且“接地气”的实践型研究人才。但现实情况是,部分智库的研究人员由未经任何培训的记者编辑充任,他们常常囿于新闻报道的思维模式,很难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实践方法和实际感悟且有较强的前瞻预判能力、创新思考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能够真正为地方政府和社会发展指出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的人才极度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发展。

(二)机制瓶颈:缺少灵活独立的运行管理机制

智库的运行机制是智库生存发展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也是引导和制约智库人、财、物等运维管理的基本准则。尽管当前很多媒体型智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其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等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若过多地依靠行政化管理,缺少相对灵活的独立性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必将导致管理流程相对僵化,从而严重制约了发展的步伐。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部分地方媒体型智库缺少独立的法人身份,而是依附于媒体母体,缺乏明晰的差异化定位,缺乏客观独立、理性严谨的评析和研判,相关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也不够有效,因此便导致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无法吸引到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将使智库的发展受到阻滞,使智库的存在成为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资源瓶颈:缺乏独立数据库及技术平台的支持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掌握丰富的数据资源是提升竞争力、增强话语权的重要条件。而运用数据库来提升政务服务和行业监管能力,推动经济文化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完善社会治理已成为政府对智库发展的新要求。媒体型智库依托某一媒体而构建,通常拥有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广大的媒介资源和用户资源。特别是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加快,随着各类信息容量的几何级数增长,对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部分地方媒体型智库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或者由于相关技术及人才的欠缺,并不具备自己独有的数据资源库和管理平台,因此无法快速全面地掌握相关领域的真实状况和动态趋势,无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某一区域或某一行业进行客观的决策分析。正如人民智库负责人贾立政所言,如果媒体智库“没有自己的数据库、没有构建起核心的指标体系,那么,在这个领域就没有任何发言权。”[2]

(四)效益瓶颈:缺少多渠道的资源变现途径

尽管智库以制造思想产品和精神产品成果为主,与单纯的盈利组织有着较大的不同,但其运转仍需遵循一定的商业模式,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需兼顾经济效益。许多媒体型智库受政府或企业委托,由政府或企业支付一定的购买费用,对某些问题进行前期的大量调研并形成相关智力成果从而获取利润,这也是当前大多数媒体型智库比较普遍的盈利渠道。

对于地方媒体型智库而言,往往过多地依靠资源变现(政府资源、行业资源、企业资源)途径,凭借自身与本地政府及行业企业的密切关系而获得财政拨款或提供相应的赞助来维系日常运营,却极少真正从内容生产质量、生产方式及传播技巧等方面去深入考量,大胆创新,这样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智库的影响力,也无法获得更多的溢价收入。

三、提升地方媒体型智库影响力的路径探讨

(一)引进竞争机制,强化专业人才的引育

人才是智库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智库发展最有力的砝码,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智库的声誉。相较于普通媒体而言,媒体型智库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无疑会更高,“需要具备领导的视野高度、学者的理论深度、记者的观察敏锐度,更需要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3]。因此,如若以金字塔来绘制媒体型智库的人才队伍结构,那么一个相对理想的媒体型智库的塔尖应该是具备顶层设计理念及前瞻思维、善于引领智库发展壮大的掌舵型人才,上端是具备超强能力超高造诣、能够以公认的业绩推动智库建设的领军型人才,中端是有着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知识和能力较为全面的骨干型人才,底端则是有着充沛的精力和浓厚的从业热情、勤于学习和思考的成长型人才。

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地方媒体型智库的原生人才队伍结构或许不甚理想,缺乏培养专家及“大咖”的土壤,因此就需要从“引”与“育”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引进机制,柔性引进在某一领域有广泛影响力的相关专家资源做外脑,建立稳定的兼职专家队伍,花大力气引进高水平领军型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创新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实施绩效导向和绩效管理,使薪酬变为实现绩效目标的动力,同时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从多个维度推动成长型人才向骨干型人才提升转变,从而保证智库的人才如源源不断的活水充满生机地流动。

(二)加大扶持力度,构建特色鲜明的数据库

在2019 南方传媒智库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指出,未来的媒体形态会从信息总汇向数据总汇发展,因此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通过算法形成能为媒体智库服务的数据库。目前,国内一批有条件的智库已经率先打造了自己的数据资源库和管理平台,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资源基础。例如依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立的南方传媒智库矩阵,以用户为中心,以产品为导向,以数据生产和数据挖掘为驱动,现已形成了数据报道、榜单评价、民意调查、咨询研究、鉴定测试、评估认证、数据库及轻应用等一系列智库产品和服务,深度参与到广东改革发展的关键领域,为推进广东省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拥有庞大、真实、专业、垂直的数据库系统是其基础工程。尽管南方传媒智库的成功很大因素来源于其独特的政策、环境及资源优势,对于部分资本和实力不够雄厚的媒体型智库而言不完全具备可复制性,但拥有自己的数据平台和舆情监测系统,建设具备自身特点的区域权威专家库、地方文献资料数据库、行业调研数据库等是地方媒体型智库创新发展的驱动力,这一点已在业界达成共识。因此,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媒体本身,都不应只关注眼前而更应注重长期发展,更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地方媒体型智库打破信息孤岛,打造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且特色鲜明的数据库,为更加精准的智能决策分析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三)做专做精内容,打造区域品牌影响力

媒体型智库可以激活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的深厚积累与优质储备,其核心功能并不局限于信息传播、宣传教育、认知求知、指导服务、舆论引导等,而同时延伸至思想挖掘、战略研判、决策供给、评估服务及价值传递,十分强调现实导向、问题意识和思想深度,力求在更明确的产品生产理念指引下服务于政府和企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思想指引,进而提高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价值力。

地方媒体型智库只有顺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长期聚焦在某些垂直细分的领域,对该领域进行深入钻研,通过推出个性化、对象化、订制化的内容产品,切实提高产出成果的精准性、特色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才会大大拓展自身的连接力、研究力和服务力。同时,在进行成果发布和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可借助可视化手段,运用图表、图形、H5、动漫、短视频等形式甚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进行更加直观的阐释,实现多元化传播,增强融媒性和交互性,或者创立专属IP,在多元衍生基础上实现多业态全链开发,这将更加有效地抵达用户,形成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四)坚守社会责任,实现两个效益同步双赢

地方媒体型智库在发展中肩负着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的政治责任, 旨在做好地方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在理念传播、民意通达上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必须着眼于社会效益,坚持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将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政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快速回应社会关切,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研究。

当然,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地方媒体型智库还应遵循市场逻辑,因为每一个智库成果都对应着一定的生产成本。如何实现资源变现、价值变现、活动变现等,是地方媒体型智库在日常运维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顺应市场化规律,采取企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项目制为助手,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智库机构的影响力和成果转化落地效果。此外,不断创新和迭代产品体系,积极构建由PC 端、客户端、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众多渠道组成的传播矩阵,增加部分需要面向公众的智库成果的曝光量和阅读量,通过适度引流推流来影响一定的圈层,从而保证价值最大化。这样,也就达到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同步共赢。■

猜你喜欢
智库
民居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联合国期待与各国智库通力协作
建智库,话担当
当代俄罗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