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化研究的新图景:评《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与分化研究》的研究贡献

2022-02-08 11:37刘姝贤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5期
关键词:鸿沟新生代分化

刘姝贤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信息社会的各种问题是图书馆学情报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LIS)学科一大研究重点与热点,其中对信息分化和贫困问题的关注始于信息社会发展初期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长期的研究中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内涵,“信息分化”和“信息贫困”成为“表达人们在信息拥有(包括信息内容和信息设施的拥有)、信息查询、信息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综合差距和匮乏状态的概念”,并与“信息控制”“信息剥夺”“信息平等”“社会公正”等概念在语义上有着紧密关联[1]。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蕴含着代际概念之外,还包含‘农民工’这一社会阶层概念的限定性,是阶层群体+年龄群体的概念。”[2]这一群体无论是从其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来审视,还是从代际差异的角度来观察,都具有“信息分化”的特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3]等战略规划都强调了对信息社会中的弱势与边缘群体的关注和普遍服务的强化,提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的获得感不断被提上新的战略高度,解决城乡间信息分化问题成为了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南开大学樊振佳副教授所著《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与分化研究》一书即是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对信息不平等和分化现象进行深入探索的成果。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通过文献调研与综述研究、田野调查、扎根理论研究、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重构了信息能力的概念、框架以及信息能力一般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信息分化类型、信息能力改善相关对策。从研究视角的维度考察,该书采用了整体性的研究视野剖析信息分化问题;从理论的维度考察,该书创新并完善了信息能力概念相关学术理论;从解决策略的维度考察,该书提出了具有包容性且意义深远的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能力改善对策。这三个维度既是全书的总体架构,也全面且有力地回应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信息分化问题及解决策略。笔者有幸拜读此书,受益匪浅,特从上述三个维度详细评析该书的研究贡献。

1 整体性视角探究信息分化实质

该书的一大贡献在于其研究视角与逻辑出发点的革新。作者基于整体性、以人为核心、关注效益的视角分析信息能力的内涵和外延,为信息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逻辑出发点。

这一视角的提出源于作者对该领域的现实及理论背景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反思。目前有关研究主要着眼于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和通信技术)和信息资源在社会层面的不均衡分布现象,提出了“信息贫困”“数字鸿沟”“数字不平等”“信息不平等”“信息分化”等概念。最初,数字鸿沟被定义为“能够使用数字信息通信技术的人与无法使用数字信息通信技术的人”之间的差距[4]。随着互联网连接率达到高水平,对数字鸿沟研究的大量关注已从与互联网接入有关的指标(第一级数字鸿沟)转移到互联网技能和使用相关指标(第二级数字鸿沟)[5]。近年来,对互联网使用的结果或实际利益的关注有所增加,这一问题被称为第三级数字鸿沟[6-7]。简言之,尽管当前对数字鸿沟的考察已形成了ICT接入(ICT access)、ICT使用(ICT use)和ICT结果(ICT outcomes)三个不同层级的研究,但是现有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前两级,即如何推动ICT为广大数字群体所接收和利用,对于第三级数字鸿沟尚未有充分的揭示[8]。尽管目前对第三级数字鸿沟的研究较少,但一些学者已经主要在个人层面衡量了第三级数字鸿沟,如考虑经济结果、学习结果、社会结果和制度结果[9];或是通过经济属性、教育机会、文化认同、政治网络、电子政务和自我实现来衡量ICT的效益[8]等。

三级概念层次的形成与发展引发了学界对数字鸿沟问题现有研究的反思。如作者曾指出,“在传统数字鸿沟特别是城乡数字鸿沟研究的话语体系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往往被视为关键内容”[10]。因此,以往数字鸿沟的研究对信息主体信息能力的关注度较为匮乏,由此提出的信息化建设对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信息主体从信息化工作中获得的真正的福祉。与此同时,研究思路的转变为数字鸿沟问题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扩大了多学科理论融合的空间,如本书中作者参考的可行理论[11]、“个人信息世界”概念[12]等。视角的多元和理论的综合使得当前信息社会问题特别是信息分化领域研究越来越表现出整体性的研究取向[13],对信息分化问题的根源的探索逐渐从个人与社会、结构与主体能动性、客观与主观的交互作用入手。

信息分化现象为一个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紧密交织的综合的社会现象正是本书的底层思路。那么,如何才能还原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在本书中,作者选择了信息能力作为信息分化研究的立足点。不同于以往多数研究将信息行为视为相对独立的过程,以及以信息利用和知识吸收为最终效用,作者明确了现实生活中的信息行为是一个与具体的经济、社会、政治需求相交互的动态的实践过程,并从结构因素和能动因素两个方面同时对信息能力进行考察。

在整体性的宏观视阈下,作者实现了信息能力和信息分化的理论衔接。由此,对信息分化现象的认识从信息获取和ICT使用的差异扩展到信息与社会、主体与环境的交互关系上,对信息分化问题的探究也突破了关注技术本身的视野的局限。信息分化研究应与对象群体所处的社会经济状态和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考察,有必要强调信息对信息主体的实际意义和效用,而不仅仅是ICT的使用和信息资源的分配。结构因素和能动性因素纳入一体的整体性视角无疑为信息获取与分化的研究拓开了思路,也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分化的描述和解释力理清了方向,是信息分化问题研究视角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完善。

2 创新性理论重构信息能力概念

已有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信息行为的研究大多从相对宏观的视角探析整个群体的信息分化现象,得出结论如新生代农民工对互联网功能的认识仍有局限性[14],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是一种个体、信息源、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的复杂的行为活动[15],教育程度、工作环境和性质等外部结构性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利用互联网实现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应当增强这类群体互联网使用能力建设[16]等。上述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信息分化的表现、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作出了群体画像与共性归纳,以结构因素和能动因素为逻辑出发点的研究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但仍未完全回应下疑问: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定群体而言,ICT设备和信息资源拥有的多少是否一定对应信息富裕或贫困?信息富裕或贫困是否与信息主体的主观感知一致?如何剖析并解释这一群体内部存在着的不同的信息分化状态?这些问题都指向对信息分化问题及其根源的纵深认知,也是本书一直尝试回答的问题。

要系统地回答上述问题,无疑需要更具解释力的理论和方法。本书中,作者整合了可行世界理论、信息世界理论、效用主义哲学、意义构建理论、赋权理论五个理论,并结合此前观察和访谈研究材料,对信息能力概念框架进行了梳理、总结与扩展,并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结构因素、能动性因素和情境因素的信息能力模型。作者构建的信息能力概念框架与信息能力一般模型充分考虑主客观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并将个体信息体验一并纳入考查范围,具有视野更加宏观和抽象、注重个体发展和信息的实际效用的取向、重视与信息主体生活世界衔接等特征,使得信息能力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此前,对信息能力的相关概念如信息素养的内涵与语境的扩展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A. Lloyd的观点。借鉴实践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现场本体论等理论,A. Lloyd指出信息素养是一种复杂且全面的社会文化实践,既体现了人们的理性和工具能力,也是对社会语境中全方位信息体验的呈现[17-18]。A. Lloyd及相关学者的观点推动了信息素养研究从教育领域向工作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等各种复杂语境的拓展[19]。本书对于信息能力概念的诠释同样强调信息行为的宏观场景和具体语境因素,并更加突出其功能的现实指向,将信息能力提升到了“信息自由”的层面,信息能力的概念即发展为“信息主体为了满足某种自身信息需求的实质自由”[20]。

在本书第五章,基于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能力的关键关联因素和修正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能力模型,作者对新生代农民工信息分化类型作出了新的解读。这一分类如一面透视镜,不仅精准揭示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信息分化层次,有助于理解那些特殊和看似矛盾的信息分化状态及其真正原因,如作者在调研中遇到的母女信息效用的不同情况,以及部分对智能手机和上网热情较低的个体等,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反思自身并倍受启发,例如,目前具备的信息能力是否与自身信息需求相匹配?当下进行的信息行为能否真正促进自我发展?应怎样改善自身信息能力?由此可见,该概念框架和一般模型对信息能力和信息分化问题的描述、解释和决策依据功能均有明显的提升,是整体性视角下重新界定信息能力概念的重要进步和理论创新。除此之外,信息能力一般模型也在修正过程中表现了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无论是模型本身还是作者修正模型的方法和步骤,都能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或问题领域的信息能力研究提供有效的新的思路。

3 包容性路径指引信息普惠前景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能力模型和分化类型,作者分析了不同信息分化类型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能力改善需求,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能力改善的外力赋权对策和内力赋权对策。前者以政府机构、信息服务公益组织等为主体,通过信息能力普惠保障机制、信息能力可持续发展机制和信息能力关联发展机制来实现;后者主要分为能力培养、信息互助、个人发展三个层面,并由“规划—行动—反思”三个主要阶段贯穿,不同信息分化类型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自我赋权的层次上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自我赋权起点。

赋权(Empowerment),近年来也被称为“赋能”,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与心理学、政治学、公共政策、组织行为、健康、教育、经济学和许多其他研究领域相关[21-22]。赋能的过程和结果大多是在个人层面上观察到的,主要指个人获得或加强必要资源的过程,这些资源将促进个人决策、批判性思维[23]、掌握必要活动[24],从而实现目标[22],有关研究主要关注自我知觉、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25-26]。目前,“赋能”概念体系已在改善贫困或弱势群体境遇的有关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7]。21世纪以来,新媒体技术如手机、互联网等极大地拓展了赋能理论的运用空间[28],在此理论框架下相应衍生出三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取向:在促进人类平等发展这一框架内的新媒体赋能实践(即“以发展为目标的信息与传播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简称ICT4D)、关注集体行动抗争政治取向的新媒介赋能实践以及文化取向的新媒介赋能研究[29]。

在本书中,引入赋能理论提出对策首先回应了赋能实践中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即ICT被接收和利用是否真的有助于信息分化问题的解决?纵观以往研究,这一假定其实长期存在于对信息分化问题解决对策的探讨中。由此提出的策略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的实践意义,但往往默认信息主体处于“等待救济”的被动的地位,暗含着ICT工具主义、技术决定论等倾向。而如前文所述,解决信息分化问题应强调ICT对信息主体的实际意义和效用,因而,这一发展路径应当以人为中心,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促进社会包容的进程。具体来说,对于政府及相关政策制定者而言,应积极转变信息能力改善工作的理念和优化方法,不仅要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等信息化硬件指标,还应重视“软性指标”,即充分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具体信息需求和目的,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信息服务措施,促进信息主体充分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个体而言,信息主体的行动者角色得到了强调,新生代农民工应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和掌握自身信息能力提升过程,实现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能动性发展。

本书提出的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能力改善对策探索的是一条具有自主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数字平等实现路径,通向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普遍享受信息福利的前景。一些对其他特殊群体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也体现了相似的追求,如一项对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研究提出,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本和技术效率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奉行参与式治理、包容性治理、全方位治理、可持续治理的理念[30]。在十四五时期“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31]的发展目标下,该路径无疑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而这也不禁让人思考,除了解决特殊群体在信息社会中的发展困境,基于赋能理论的ICT发展路径是否还有着更加广阔的意义与未来?放大到全球后殖民语境和信息技术“去殖民化”的思潮下来看,这一路径同样契合探寻符合地方性需求与文化特征的包容性发展方式的追求[32]。由群体,到地区,再到国家之间,ICT的共同发展与平等互惠应当是学术研究与社会各界的共识、信念与齐心奋斗的方向。

如今,5G网络、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新一轮技术革命正推动着社会步入“智慧社会”发展新阶段。而在我国,目前约三分之一的人口还未接入互联网[33],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数字出版物价格偏高和公民数字技能较低等问题加剧了社会弱势与边缘群体在融入数字生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使得数字鸿沟问题日益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34]。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保障社会信息公平日益引起党和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与分化研究》一书积极回应了信息社会中社会弱势群体信息分化治理议题和弥合数字鸿沟的现实诉求,为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运用ICT实现自我发展、参与和融入社会中的难点提供了应对思路,也为相关政策体制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创新性的参考与启发。同时,基于融合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和认知理论等多学科的广阔视野,该书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分化问题作出了全面而细致的剖析,并拓展了对当今社会不同社会群体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分化研究的理论空间。综上所述,该书既具有较高的科学理论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是群体信息能力及信息分化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创新成果和重要探索。

(致谢: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肖鹏对本文的题目确定、文章写作以及修改完善都给予了宝贵的协助和指导,在此向肖鹏副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

猜你喜欢
鸿沟新生代分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新生代”学数学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鸿沟为界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