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红 於维樱 陈永英
(1.复旦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433)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 山东青岛 266000)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防疫工作的常态化,图书馆的业务转型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简称CASHL)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后疫情时代,如何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提高应变能力和可持续性,是将要面临的战略格局层面的大考。
CASHL作为教育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计划”的一部分,承担着为全国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支撑的职能,不仅拥有海量的资源,还拥有一支优秀的服务团队。自2004年启动文献传递服务以来,经过17年的发展,CASHL已经逐步成为文献共享的重要渠道。CASHL目前已拥有近900家成员单位,个人注册用户逾15.4万个,培育了一批忠实的用户。
从服务资源来看,CASHL依托2家全国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7家区域中心(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和8家学科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共17所综合性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涵盖了图书、期刊、开放获取资源、数据库、大型特藏、民国期刊、前瞻性课题报告、名师讲堂、区域国别文献和高校古文献资源等,资源丰富且具有特色。
从管理模式来看,CASHL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CASHL管理中心要对17家中心馆的馆藏建设情况进行调控,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同时查漏补缺,力求发挥人文社科外文文献的战略保障作用。CASHL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主要面向高校用户,用户在建立账户时,采用注册账户审核管理制度,一旦成为正式用户,可在目次库中找到所需文献后发送文献传递申请。对于文献提供馆,CASHL具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流程和规范,每年对17家中心馆进行评估,表彰优秀,以评促优,良性发展。
SWOT分析法是市场营销领域经典的分析方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H.Weihrich)提出。SWOT是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和Threats的首字母缩写,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1)学术资源丰富。CASHL汇集海量资源,资源类型极其丰富且拥有一批特色资源,据《2020开世览文阅读报告》[1]统计,CASHL可提供服务的资源有6.2万种纸质外文期刊、341.5万种纸质外文图书,14.1万种外文电子期刊、112.1万种外文电子图书,以及246种大型特藏文献等。此外还有民国期刊、前瞻性课题报告、区域国别文献、高校古文献资源等。CASHL人文社科资源优势显著。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阶段,人们的出行受到了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意识到电子资源的重要性,数字化进程大大加快,数据库数量不断增加,各高校更注重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这些数字化资源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CASHL资源,增强了对教学科研的文献保障。
(2)管理体系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部署,CASHL是为了贯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而建设的,在教育部领导的支持关怀下,组建了一支由项目指导委员会、管理中心、专家咨询组、中心馆长联席会和业务团队组成的管理体系。CASHL管理中心领导由校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水平在国内一流,站位高远,视野开阔,极具洞察力和创新精神。从资源协调采购、平台建设、共享服务、宣传推广、服务评估等一系列成果来看,充分体现了CASHL完善的服务体系与强大的管理能力。
(3)服务团队强大。CASHL服务团队来自17家中心馆,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馆员大都经过系统培训,其中不乏资深馆员,经过多年的积淀,具备了丰富的经验,业务能力强,逐渐成为业内的专家。除此之外,CASHL与业内文献提供服务机构广泛合作,如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签署了战略协议,与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eijing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BALIS)、澳门科技大学等相关行业机构也有业务合作,将资源与服务进一步整合,方便CASHL用户直接查询、便捷获取。同时,全国具有服务能力的高校积极主动加入CASHL服务队伍,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等主动提交馆藏数据,这样既极大地丰富了CASHL的资源,特别是一些小语种等稀缺资源,与CASHL资源形成互补,又加强了服务团队的力量。
(4)服务方式安全便捷。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不仅可以弥补单一图书馆的馆藏缺陷,还能够促进图书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共享,同时能够快捷高效地满足用户的文献需求。CASHL文献传递因其整个流程可以通过线上完成,用户足不出户,点击鼠标,就可坐拥CASHL海量资源,大大降低了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在疫情期间乃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地受到用户的青睐。疫情防控阶段,管理中心还首次设立了“2020防疫临时机构”,为成员馆或非成员馆的新用户在线注册提供绿色通道,方便用户在抗疫期间快速获得CASHL文献资源。
(1)资源覆盖率不高。目前,CASHL虽然外文期刊资源丰富,但资源覆盖率还不够。据统计,2021年CASHL1 472种纸质外文期刊中,86%为核心刊,收藏质量非常高,覆盖的学科领域也比较广,但与SSCI和A&HCI总的期刊量比,覆盖率不到30%。此外,从收藏的资源时间跨度来看,CASHL缺少年代久远的回溯资源。这些都使得用户的文献需求无法在一个体系内得到全部满足。
(2)资源整合程度低。目前CASHL还未做到真正的一站式检索入口。例如,民国期刊或大型特藏的检索入口虽然在CASHL主页上进行了整合,但和CASHL图书、期刊的检索并非同一个检索入口。馆藏数据不够精确,服务信息的揭示不够深入,无法获得书刊是否在架及出借规则等用户关心的信息。后疫情时代,资源的整合与精准的揭示,并通过CASHL服务平台和读者进行互动,可以提高用户获取文献的效率,提升用户使用CASHL资源的满意度。
(3)服务质量参差不齐。CASHL各地区服务馆因借阅规则、设备条件限制、共享理念等的不同,文献提供规则也存在差异。馆员素质也有差别,导致实际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有很大差异。各合作单位计费标准、补贴标准与活动优惠也不尽相同。这些都给用户在选择服务馆和结算费用时带来很大困惑,直接影响了用户的服务体验和馆员的工作效率。此外,CASHL的服务统计与质量评估也较为单一,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的服务差异性无法在评估中体现,缺乏细化的计量指标和深入的统计分析,没有对投入产出效益进行科学的分析。
(4)宣传与合作亟待加强。宣传合作方面,CASHL在部分高校的宣传不到位,宣传方式上缺乏创新,通常使用主页、官微、海报、大屏、宣传册等传统方式,没有将CASHL资源与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走入课堂、走入院系,进行深层次的推广,导致其服务知晓度不高。CASHL目前还缺少国外合作伙伴,没有和国外文献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使得资源短板问题突出,国内无馆藏的文献也无法通过CASHL平台得到满足。
(1)潜在竞争者风险。CASHL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目前面临数据库商、搜索引擎、资源开放获取和网络文献互助等的竞争压力,竞争方资金与技术实力雄厚,且对市场需求敏锐度高,用户可以快速通过这些渠道获取文献。当然,这些竞争方提供的文献获取服务多为电子文档,只有文献传递,没有馆际互借服务。此外,还有一些潜在进入者与替代者,比如博物馆、档案馆、网络中心等非营利机构,它们通常会以自身特有的资源,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提供无偿服务。这些竞争者分流了CASHL用户,削弱了CASHL的竞争优势。
(2)版权风险。著作权、数字化版权问题也对文献传递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关法律都对图书馆数字化形式的复制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些限制有可能将诸多文献传递活动置于侵权(包括知识产权和著作权)风险之中。
(1)挑战和危机为CASHL整合各类资源提供契机。不管是来自外部相关同行的挑战,还是网络文献和版权风险带来的危机,这些挑战和危机一定程度上也为CASHL业务发展带来了机遇。信息资源供应商数量多,提供的产品有重复,用户需在不同的平台上检索获取文献,这就为CASHL整合各类资源与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开放获取资源数量庞大且质量良莠不齐,需要专门机构进行持续的整理。CASHL可以通过资源整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提高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的效率,降低用户获取文献的成本。
(2)竞争者的创新理念和服务方式为CASHL提供了学习提升的机会。商业竞争者与替代者提供了更易于检索的途径和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CASHL可以通过学习、整合与合作的方式,发挥其文献服务的专业性与不可替代性,深入挖掘、精确定位用户需求,使服务效果直达目标用户。
(3)国家战略有助于推动CASHL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双一流”建设等国家重大项目对人文社科提出了更高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战略的制定,为CASHL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全球范围的疫情,对当今世界格局产生很大影响,国际利益和国际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10日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把这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弱项加快补起来,把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壮大起来。”后疫情时代,需要敏锐地洞悉各种变化带来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前谋划,强优势,补短板,为我国人文社科研究,提升学科领域的国际地位,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保障。
新冠疫情的不断演化与发展对文献保障提出了新的需求。新冠疫情之下,国际关系出现分化,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开始从文明冲突角度试图对中国进行“经济脱钩”“文化脱钩”;美国的一些出版物比如会议文集、科技报告等文献已很难获取,甚至部分大学出版机构对中国经典著作外译进行抵制,英国、韩国的一些大学有跟随美国的迹象,与中国搞“文献脱钩”的现象隐现。这一新现象对我国的文献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意图的“知识屏障”客观上将会影响我国文献资源的获取以及保障。
CASHL是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提供外文文献及相关信息服务的最终保障平台,其建设目标是“国家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平台”。作为全国性的、唯一的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应积极发挥平台的国家战略保障作用: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情况下,应积极争取国家的扶持,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尽可能地提升资源覆盖率;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国外数据库资源的安全性问题;统筹考虑资源的学科、年代、语种、区域分布等;保障优势资源,查缺补漏,补齐短板,最大程度提升文献保障的能级;在全面建设引进文献资源体系的同时,努力打造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成果平台,积极参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2],以适应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为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CASHL文献获取平台已运行十多年,疫情爆发以来,用户使用服务的场景及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对服务平台的终端设备、系统兼容性、界面的友好度及功能拓展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CASHL应调研用户需求,考虑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战略发展,对现行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或开发新的交互平台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首先,CASHL应完善PC端的平台,支持多协议兼容,尽可能简化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的申请流程,让用户可以用最便利的方式提交请求,在一个界面下集检索、创建、发送、管理和跟踪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请求于一身,提升服务的快捷性。其次,CASHL应进一步开发移动端服务。目前CASHL虽已实现通过移动端提交文献传递申请,但在界面友好度、全文获取的方式等方面都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CASHL应与专业的设计公司合作,打造视觉效果优美,具有人文气息和具有时代特征的服务平台。再次,CASHL应开发平台的新型功能,如全文下载服务的快捷支付、即时咨询、文献统计分析的可视化等功能,提升服务的便利性。目前,CASHL已经着手计划新平台的开发与建设,相信新平台将为用户和文献提供服务工作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近期,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宣布即将推出新的WorldCat Discovery API[3]。OCLC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产品升级,此次OCLC采用基于API的云基础架构,目的是使自己的服务更受欢迎。CASHL应与类似机构进行对标,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平台功能和用户体验。
此外,CASHL应借鉴百度学术、超星的读秀百链等文献互助平台,当申请者发出申请后,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抢单形式,最快速度地响应申请者的需求。这种抢单模式,相比于CASHL原有模式,更能体现将用户放在首位的服务理念,能够激发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持续培育用户的粘性。
疫情防控常态化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诸多影响,后疫情时代CASHL应思考如何进行资源体系重构以提高后疫情时代平台的文献保障能力。
资源是服务的基础,CASHL除了自身筹措经费购买资源外,应发展多种类型的图书馆加入成员馆,并进一步整合成员馆的馆藏资源,借助成员馆的力量壮大自己的保障能力。同时,CASHL还应广泛加强国内和国际联系和合作,特别是与国外文献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打通和拓宽获取文献的渠道,做高校系统文献提供的最终保障。此外,还需对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凸显CASHL学术资源高地作用,以便提升终端用户体验,提高工作效率。
梁南燕在其《CASHL的运行现状及其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CASHL作为专业性的文献提供平台,有必要对文献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将CASHL建成一个国家级的全方位的多语种的人文社科文献资源信息平台,以满足读者不同的学术研究需要[4]。在资源类型方面,不局限于目前的图书、期刊、缩微、特藏等文献, 还应进一步丰富如音频、视频资料、手稿、网络资源等;在资源揭示方面,CASHL需要进一步向精确揭示发展,如目前期刊揭示的信息与实际馆藏不符的情况很多,导致服务满足率降低,从而影响服务质量与终端用户的体验。
当新冠疫情爆发时,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暂停了空间服务,CASHL的成员馆积极努力,利用高素质服务团队优势,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与教学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采取各种措施,以弥补用户对图书馆实体文献和实体空间使用减少所带来的影响。美国OCLC系统的图书馆通过Capira Curbside提供的移动应用功能,定制专门工作流程实现定点取书服务,其街边取书的工作流程实现了疫情期间馆际互借服务的持续[2]。国内多家高校在疫情期间采购了电子阅读本,减少了纸本图书流通带来的病菌传播风险。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在书库内安装消毒灯[5],复旦大学图书馆采购了图书消杀菌设备,提供图书杀菌服务,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
后疫情时代,需要梳理CASHL现有的特色服务,不断拓展、创新服务内容,挖掘平台的潜在价值,和学科专家合作加强版权研究,科学合理规避版权问题,寻找新的服务增长点。CASHL可以成为知识发现者、信息素养教育者、学术出版素养促进者、文化传播者等多重角色,从文献传递升级为知识传递。
在云技术、物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服务模式不断创新,CASHL和各成员馆应开展培训,提高馆员素质和技能,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随着CASHL的不断发展,资源和服务的数据将越来越庞大,CASHL可以利用云技术进行数字资源的整合、组织、关联、储存、导航甚至可视化服务。并且充分利用云端大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挖掘和利用,分析了解用户借阅需求、阅读习惯,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不同的服务,并对服务模式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以便找到更好的服务营销模式来应对未知的危机和挑战。
后疫情时代赋予了CASHL新的使命。2022年将迎来高校文科图书引进专款项目40周年和期刊项目20周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CASHL项目所致力的保障国家人文社会科学文献、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其意义更为深远。相信随着国家对CASHL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资源保障范围持续增加,高校资源共建、服务共享理念的不断深化,CASHL专家及服务团队创新精神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CASHL将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提供全面和最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