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勤
(作者单位: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电视少儿新闻栏目是电视新闻栏目的一种,其制作要遵循新闻栏目的普遍规律;电视少儿新闻栏目又是电视少儿栏目中的一个类型,有着自己的特性与功能。
据悉,2005年1月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的《儿童新闻》栏目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全国的儿童电视新闻节目[1]。此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少儿频道、教育频道等也相继开办了一些儿童新闻节目,如央视少儿频道的少儿新闻节目《新闻袋袋裤》、山东儿童频道的《锵锵校园行》、天津儿童频道的《炫锋行动》、广东嘉佳卡通频道的《少年大本营》、深圳少儿频道的《深圳小记者》等。据统计,当年及后来各少儿频道等陆续开办的少儿新闻栏目有十几个,其中有一部分经受住了市场的洗礼和新媒体的冲击,“存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平台)《成都校园》栏目就是其中之一。
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历来重视制作少儿新闻类栏目,早在2005年6月频道开播之初,就推出了一档少儿新闻栏目《蓉城小记者》。作为当时成都地区唯一的少儿新闻性栏目,《蓉城小记者》栏目采用了学生自己采编播新闻的形式,辅以频道记者共同采制少儿新闻,再由小记者、小主播和小主编向全市的小朋友传递各种消息。播出后在教师、家长和少儿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后来,栏目几经演变、转型,直到2014年3月1日,一档崭新的、升级版的少儿新闻/资讯服务类节目《成都校园》在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与观众见面。
《成都校园》栏目由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采编、制作和播出,栏目以“展现校园风采、丰富校园生活”为宗旨,以报道成都市各学校、幼儿园的重点工作、重要活动、重大成果、优秀人物为主要内容,以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树立典型、引导成长为主要目的。栏目开播之初设置有校园焦点、校园先锋、校园巡礼、多彩校园等版块,每周播出一期,每期长度25分钟。后期,受诸多因素影响,栏目的版块概念逐步淡化,播出时长也有所减少,目前每期长度约10分钟。栏目主持人主要由“海洋老师”(宋海洋)、“豆豆哥哥”(温镜涵)等人担任,并获得了多数少儿观众的喜爱。
开播8年以来,《成都校园》栏目针对少儿特点,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未成年人保护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等采编播出了大量校园新闻和其他少儿新闻,共播出节目400余期,在成都市教育系统以及各中学、小学、幼儿园中影响较大。栏目于2016年4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少儿节目精品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中获2015年度全国优秀少儿电视栏目三等奖,栏目播出的新闻和专题也7次获得成都市电视节目奖和新闻奖。搜视网对该栏目的介绍和评价是“一档展示成都校园学习、生活的节目,通过对成都各大校园的采访,展现学生最真实的一面”。
校园新闻是电视少儿新闻节目的重要播出内容。除《成都校园》外,目前国内已开办或正开设的校园新闻栏目还有很多,如深圳DV生活频道的《校园》栏目、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校园新闻联播》等。分析《成都校园》栏目及其他校园新闻、少儿新闻栏目可以发现电视少儿新闻栏目的特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特性:一是更追求权威性。相比其他电视新闻栏目,电视少儿新闻栏目由于服务的是更特殊的、受监管和保护力度更大的领域(教育)和受众(青少年等),其自身要更加强调权威性,对失实、不实的报道更加不能容忍。为增强栏目的权威性,《成都校园》栏目一改其前身《蓉城小记者》栏目以小记者采制新闻为主的“民间”色彩,而是转变为与成都市教育局合作,由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整合台、局资源,服务台、校合作,形成局、台、校共办共建栏目的局面,确保栏目消息来源权威可靠,报道内容真实可信,使栏目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二是更注重时节性。由于服务的领域(教育)和对象(青少年等)在时间线和作息制上有很清晰的规律(如寒假、暑假;开学季、毕业季等),包括《成都校园》在内的校园新闻/资讯类栏目在报道题材、内容上也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时节、季节性特点。例如:春季多有春游活动报道;“六一”前后则是各类“六一”活动报道的高峰;“六一”后(特定年级)的毕业季,又有很多关于毕业相关等的报道;9月初,各级学校开学,迎来开学季,诸如“开学第一课”之类的报道又占据校园新闻栏目报道的重头。对于校园新闻栏目来说,寒、暑假期间各类学校纷纷放假,导致栏目缺乏报道来源,此时需要播出一些其他的节目来填充甚至暂时停播,这就使少儿/校园新闻栏目呈现出第三个特性——综合性。在寒、暑假期间,甚至平时,少儿/校园新闻栏目都会播出一些除新闻类节目(长消息、短消息、专题等)外的其他类型的节目,如纪录片、少儿文艺节目等。这一方面是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那些节目也确实需要一个展示平台。所以,不少少儿/校园新闻栏目在播出的内容上都显得不那么“专一”,而显现出比较明显的综合性。例如:《成都校园》栏目除了校园新闻,还经常播出如“中华经典诵写讲演”活动获奖节目之类的少儿文艺节目;深圳DV生活频道《校园》栏目除了校园资讯、校长访谈、校园生活等新闻类版块外,还设了一个校园舞台版块用来展示小主播的才艺和风采。2022年1月13日,上海哈哈炫动卫视全新推出的《新闻同学》栏目也强调要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家事、国事、天下事[2]。
从功能上分析,这些少儿/校园新闻栏目具备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们绝非是电视新闻栏目中的“小儿科”,甚至在许多方面都大有可为,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点:第一,少儿/校园新闻栏目可以从学校、青少年角度配合政府开展中心工作。例如:2021年底到2022年2月,为配合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央视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栏目制作播出了大量体育、奥运相关的少儿新闻节目,如《冰壶走进小学校园》《童心迎冬奥,为祖国加油》《南方孩子也有冰雪梦》《西藏放牛娃成为冬奥试滑员》等;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成都校园》栏目结合成都市各学校、教育系统开展相关活动,采编播出《童心向党 喜迎建党百年》等校园新闻20余条。第二,少儿/校园新闻栏目可以服务未成年人保护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甚至可以说是未成年人保护和思想道德建设宣传工作的主力军、主阵地。例如,《成都校园》栏目开播以来,在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采编播出了近100条消息,《关爱心理 健康成长》(2015)、《安全第一课 防挤踩踏疏散演练》(2018)、《全面开学复课 全力保障安全》(2020)、《情牵留守 爱暖童心》(2021)等,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也做了大量宣传报道,如《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新时代好少年宣传发布》《“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教育》等。第三,少儿/校园新闻栏目可以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和展示。在少儿/校园新闻栏目播出的新闻条目中,校园文体活动的报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春/秋季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城乡学校少年宫活动、文明校园建设以及其他主题文化活动(如“六一”庆祝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通过这类报道展现了校园风采,展示了青少年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精神风貌。
虽然电视少儿新闻栏目有种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但现实中电视少儿新闻栏目可谓举步维艰,电视少儿新闻栏目的从业者也有着诸多困惑,主要有以下两点:
与传统时政、民生新闻栏目相比,电视少儿新闻栏目的影响力偏弱,如《成都校园》栏目远不及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的主档新闻栏目《成视新闻》、主要新闻栏目《深夜快递》《成都全接触》的影响力,全国其他电视少儿/校园新闻栏目也大多如此。
栏目的影响力偏弱、减小,其他方面就会跟着受影响。为了提升影响力,各地电视少儿/校园新闻栏目做出了一些改进。一是依托栏目举办各类培训,如小记者培训、小主播培训、小主编培训等,《成都校园》栏目2019年就举办过“红领巾小主编”培训。二是借助栏目开展活动,主要是少儿文化活动,如各类少儿才艺选拔展示活动、少儿电视文艺晚会等。三是开办小记者站等,如上海哈哈炫动卫视新推出的《新闻同学》栏目一开播,就在上海120所学校成立了校园记者站[2]。四是进行媒体融合,如央视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栏目早就创建了官方微信,发布最新节目动态[3];《成都校园》栏目于2019年也创办了“成都校园新媒体”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依托《成都校园》栏目,集图文、视频等于一体,线下和线上结合,力争打造成都本地专业和具有影响力的少儿教育类新媒体平台。虽然这些公众号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和评估,但至少表明少儿新闻栏目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迈了一大步。
虽然电视少儿/校园新闻栏目努力提升其影响力,但也很难达到主流、主档新闻栏目的影响高度,但经过努力,电视少儿/校园新闻栏目至少可以在特定的领域——少儿、教育领域独领风骚,形成局部优势,在这些领域中的影响力盖过“大而全”的普通新闻栏目。
大多数电视少儿/校园新闻栏目,虽然有的有小主播、小记者参与录制,但终归都是“由成年人制作的儿童新闻节目”[1],因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成人味”,不利于少儿受众和特殊用户的接纳。在国内,早有学者从框架理论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少儿新闻节目制作者多为成人,节目受众又以少儿为主,因此新闻生产的框架和受众理解框架就会存在巨大偏差”,“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往往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展开,用成人新闻的框架代替少儿新闻的框架,导致节目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打下了成年人的烙印”[4]。
怎样去掉电视少儿/校园新闻栏目的“成人味”,消除其“成人化”倾向呢?《成都校园》栏目很早就进行了各种尝试,如请小主播参与节目主持,请小记者参与新闻采访等,获得了一定效果。但要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上海哈哈炫动卫视的新栏目《新闻同学》的做法值得借鉴。首先,《新闻同学》栏目从节目的立意上就强调“区别于传统新闻节目的语言风格与报道角度,《新闻同学》将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用平等的姿态、平和的语气和孩子们感受世界,探讨孩子们关注的话题”[2]。其次,从节目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新闻同学》栏目也表示要“用孩子们看得懂听得懂的画面和语言,来告诉孩子们发生的时事政治和世界大事,告诉孩子们身边的校园事社会事,不仅是深入浅出地陈述新闻时事,也会给孩子展示事件的背景和相关的科普,其知识性、趣味性都很强,还会加入互动,让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真正理解和热爱这个社会,并引发积极的思考和交流”[2]。
可见,这是“用心推出的一档专门做给少年儿童们看的新闻节目”[2]。如果所有电视少儿/校园新闻栏目都像《新闻同学》一样,从节目开播伊始,就从内容、形式等各方面对节目的少儿本位作出设想、设计,相信该类型栏目在去“成人化”的实践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