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微表达”

2022-02-08 07:57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民生民众

胡 敏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电视民生新闻的侧重点是反映民众诉求,观照社会百态,站在民众的立场看待问题,报道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电视民生新闻既秉承民本思想,站在民众立场发声,又具有特定的新闻形态,所以,电视民生新闻通常比较受民众喜爱。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应审时度势,秉承资源共享原则,以“微表达”的方式继续为受众播报民生新闻。

1 融媒体时代“微表达”概述

1.1 “微表达”定义

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报纸、电视、广播等既有的共同点进行融合,在宣传、内容、人力等方面进行整合,以利益共融、宣传互融、内容兼融、资源通融的模式运作的新型媒体即融媒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既有接收新闻的客观需求,又要应对繁忙的学习和工作,而“微表达”方式的出现,能让受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更多的新闻内容。“微表达”大都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一条视频内容大概30秒~3分钟,在这较短的时间内完全能够突显新闻主题,不仅表达内容明晰、精简,还避免了部分新闻内容冗长、需要花费受众大量观看时间的弊端[1]。因此,在融媒体时代,“微表达”方式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和喜爱。

1.2 “微表达”特点

“微表达”是在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的有形信息,能够在网络上留下印记,表达内容具有特定性,外在形式也能够被他人所感知。而且,“微表达”的内容可以复制,能够以点状的方式向四周扩散,形成广泛影响。“微表达”的受众群体广泛,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每个人都可以接收“微表达”内容。且“微表达”的传播性、互动性均较强,人人都可以自主拍摄视频成为“微表达”的传播人,也都可以借助融媒体平台,成为“微表达”内容的接收者。而“微表达”的出现能够使民生新闻主题更加明确,有利于推进民生新闻的发展[2]。

2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微表达”策略

2.1 做好“小民生”与“大民生”融合工作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微表达”应做好“小民生”与“大民生”的融合工作,以此确保民生新闻内容的完善性。电视新闻记者在对民生新闻素材进行搜集的环节,可搜集反映普通民众在生活中遇到的新闻事件即“小民生”新闻,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民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民众真正需要的新闻节目,所以,可以借助“微表达”推广“小民生”新闻的内容。同时,在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也应导入一些“大民生”这类新闻价值较大的内容,比如,对民众宣传讲解国家政策、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普法知识等大民生新闻内容,并通过多元途径的“微表达”宣传“大民生”新闻,使民生新闻通过“微表达”的方式为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并以此真正为受众打造“小民生”新闻与“大民生”新闻相融合的网络平台。

例如,“小民生”新闻内容大都是反映大排档的嘈杂声影响休息、道路长期积水、经济困难家庭看不起病等事情,这些事情虽然看似新闻价值不大,但其实深受民众关注,它能真正解决民众的生活实际困难。在播报这类“小民生”新闻的过程中,应注意以“微表达”的方式,突出这类新闻的重点内容,将表达的主要观点进行浓缩,让民众通过观看简短的视频内容,就知道“小民生”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解决过程,引起民众的共鸣,使其对民生新闻节目产生认可,了解到自身如果遇到这类问题,找到民生新闻同样可以获得帮助。在做好“小民生”新闻“微表达”的基础上,也应做好“大民生”新闻的宣传工作,比如,以“微表达”的形式将民众最为关心的、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作为“大民生”新闻的主题,包括做好社会保障、求职、教育、就业等“大民生”新闻内容。可以通过“微表达”的形式深度追踪报道这类“大民生”新闻内容,如利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微视频平台,制作“大民生”新闻的连续报道。同时,可以每期一个主题,以短视频的方式讲述普通大众的求职访谈节,这样民众都能找到与自身相似的人群,从中获得求职经验,解决就业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为民众推广能够真正解决其实际困难的节目。

2.2 强化与受众互动,多元媒体融合

传统民生新闻节目,应注意突破当前的传播形式,尝试做好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的融合工作。比如,可以通过网络同步直播、电视播放等形式传播重要的民生新闻内容,并通过“微表达”的方式,将新闻主题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在直播中表达,这种精简的表达模式能够使受众对民生新闻内容一目了然,并且更好地了解新闻主题[3]。同时,受众也可以通过“微表达”的方式在新闻直播中表达自身观点,以此为受众提供表达平台,帮助受众解决问题,提高互动效果。在融媒体视域的“微表达”模式下,还可以增加手机客户端节目版块,使更多的受众能以“微表达”的方式进行评论,以此提升受众黏性,真正实现民生新闻为民服务的初衷。另外,也可以将“微表达”的内容,通过微信“摇一摇”“扫一扫”等形式进行传递,通过微信扫描了解“微新闻”。受众通过这种自主参与节目内容的方式,会产生较强的代入感,也会对民生新闻产生更多的情感依赖,形成情感共鸣。

同时,融媒体模式可以打破受众与电视的互动局限,确保电视民生新闻内容获得更高的关注度,扩大节目影响力,也能使更多的人群关注民生问题,使问题能够更好、更快地解决。多元媒体融合还可以创新民生新闻内容,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确保受众真正了解民生新闻中突出的主题内容,实现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4]。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微博等媒介,用“微表达”的方式,通过与受众的文字互动、连线互动,让受众对融媒体这种全新的创编过程有所了解。

2.3 个性推送,创新节目内容

当前,信息的传递媒介在产业上、形态上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增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节目为能够把握受众的收视需求与喜好,不仅新闻内容要富有个性,主播的声音同样要富有个性,以此创新节目内容。比如,在民生新闻内容方面,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收集受众建议,以此制作更具针对性的制作新闻节目内容,并通过“微表达”的方式进行传递。以数据化的方式处理电视新闻的相关信息,利用当前的大数据技术对传播数据进行制作,并通过“微表达”的方式进行传递,这种个性化的推送模式,能够创新节目编排形式,使节目内容变得更加紧凑、节目主题更加明显。例如,报道春运客流量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炼出信息数据,并制作历年来春运客流量的对比分析图,让受众通过这种“微表达”的方式,了解到春运的数据,以此为自身的春节出行做好准备,真正为受众的生活提供服务和便利。

在融媒体时代,“微表达”的主播不仅应体现出节目的个性,还应展现出主播的语音个性,让受众能够习惯、认可这种个性化声音。尤其应注意,在传统电视新闻的语境下,民生新闻主播的主要语态是“播音腔”,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虽然很专业,但在融媒体时代,这种“播音腔”缺乏个性特点,与“微表达”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割裂。特别是当前信息泛滥的时代,同质化信息内容较多,受众更加渴望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较强的“声音”能够为民发声。所以,在“微表达”模式下,应注意用个性化的语音表达增强节目的渲染力,以此提升“微表达”效果。

2.4 主题传播,贴近百姓生活

与时政类新闻相比,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有了一定的突破,可以通过“说新闻”的方式表达新闻内容,使新闻表达形式相对轻松。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电视民生新闻仍旧含有一些电视新闻的模式化形态,大都通过口播、记者串场、解说词、同期声的模式进行新闻传播,若将这种表达方式直接“搬运”到融媒体,虽然传播渠道改变了,但新闻内容仍旧没变,势必也会略显乏味生硬,很难吸引更多受众群体的关注。

其一,在传统的电视时代,民生新闻的特点是“内容为王”,而在融媒体时代,不仅要关注新闻的内容,更应注意对表达方式作出一些微调。而“微表达”的特点在于其表达形式的口语化、网络化、轻松化、故事化,如同拉家常。这种模式能更好地吸引受众,为受众提供轻松、宽泛的交流平台,受众自然会更多地关注电视民生新闻的表达内容。同时,这种表达方式还能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使受众更容易观看节目内容,扩大节目影响力。比如,民生新闻节目可以尝试将当下的网络流行语,以微语言的形式进行恰当传播,这些语言不仅能营造更加宽泛的民生新闻传播空间,还能将民生新闻内容更加接地气地呈现给受众。

其二,注意融媒体新闻的内容,应在确保原有主题不变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改动与精修后,在融媒体上进行“微表达”,真正突显出“微”的含义。例如,有民众反映,夏季部分老旧小区内“自由出入”一些收废品、售卖冰棍、换纱窗胶条等人群,影响到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更给小区居民的生活安全带来了隐患。报道这类民生新闻不要过于长篇大论,而是要突出“微表达”的“微”,简明扼要地表达事情的解决结果,让受众能够直接了解事情的进展。

其三,及时分析用户的喜好和用户的关注点,注重和用户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包括热点时事新闻、生活服务新闻、休闲娱乐新闻,再对新闻内容进行创编,真正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这样才能编辑出更好的新闻内容为受众服务。例如,可以开设《民生新闻365》节目,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以“微表达”的方式编辑民生新闻内容,为受众提供服务。尤其处于融媒体时代,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更应创新。比如,按照传统的节目编辑理念,节目内容可以是一些“大民生”问题、关系城市建设发展的话题,但是,由于这些内容颇具深度,点击量并不高。所以,在了解到百姓真正的需求后,可以尝试转换风格,编辑一些与民众生活更为贴近的民生新闻,如制作“解决顶楼百姓房屋漏雨问题”“防骗防拐”“老旧小区改造”“步梯住宅安装电梯”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内容,真正解决民众生活中的难题,引发民众共鸣,而通过融媒体渠道进行“微表达”,能够确保新闻主题更加鲜明,更好地帮助民众解决实际困难。

2.5 调整表达方式,优化表达内容

以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是通过短信、热线与受众互动的,新闻栏目将电邮信箱、短信平台、热线电话等在栏目中公布,与受众进行互动,使表达内容不断被优化。当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以开辟更多的互动方式,更好地获取受众反馈,丰富节目内容和改进播出形式。

首先,自从推出微信平台后,目前较流行的做法是设立微信客户服务接口,利用微信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在此基础上,之后的工作中应对叙事方式进行调整,不断优化“微表达”内容。“微表达”是通过融媒体进行新闻内容传播的,受众对精悍短小的新闻内容更为青睐,对短视频新闻、一句话新闻等内容的接受度更高。但是,民生新闻内容相对较长,所以,可以从小处着手,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表达民生新闻的宏观主题。比如,国家的重要民生政策、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都可以制作成微视频,作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一部分进行播放,以更多元化的视角呈现新闻内容[5]。

其次,从“微表达”视域出发,制作民生新闻时应理性取舍信息,依托新闻的叙事框架组织语言,注意叙事节奏张弛有度,突出重要内容,剔除不必要的语言内容,提高“微表达”内容的精准性,确保新闻内容的微小、精练。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的互文性进行“微表达”,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微平台进行立体化交互表达,实现内容的有效传播。

3 结语

融媒体时代,通过“微表达”的形式,能够通过各个角度、各个渠道对新闻内容进行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新闻内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可以利用“微表达”的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同时可有效利用“微表达”的方式大力宣传充满正能量的民生新闻内容,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促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稳步提升,使电视民生新闻可以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民生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