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摘要:袁武在中国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当代极具个性的水墨人物画家,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凭借扎实的绘画能力表现现实生活中各色的人物形象,冲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富有创新精神。他的作品关注人性,真实再现生活,充满现实主义精神。本文从袁武水墨人物画作品入手,通过相关文献对袁武水墨人物画的艺术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其作品的特征,认识袁武绘画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当代美术发展和艺术家创作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袁武;水墨人物;艺术作品
一、袁武简介
水墨人物画被视为中国绘画的代表,自改革开放以来,水墨人物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画家们在对水墨人物画的探索中不断涌现新认识、新想法。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袁武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水墨人物画的重要代表之一[1]。
袁武(图一),1959年出生于东北吉林,高中毕业后下乡成为知青。1977年回城,在化工厂当工人;1980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长春艺术中学美术老师;1987年转入长春书画院成为专职画家和画院创作部门主任;199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读研究生,毕业后,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美术系教授和副主任;2009年调入北京画院担任专职画家、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和执行院长;2017年辞去北京画院执行院长职务,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20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1]。其作品在全国美展中接连获奖,如《大雪》在全国第七届美展中获铜奖、《没有风的春天》在全国第八届美展中获优秀奖、《九八纪事》在全国第九届美展中获银奖、《抗联组画—生存》在全国第十届美展获金奖。还有很多作品在有影响力的大展中获奖无数,如作品《天藤》在首届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获金奖、《凉山布托人》在首届全国国画人物大展获优秀奖[2]、《亲人》在全国抗洪英雄赞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等[3]。
二、水墨画家袁武作品探析
(一)启程在故乡,写意在生活
袁武出生于吉林,21岁之前一直生活于此。他的创作素材大多取自故乡吉林,围绕家乡的风土人情,创作灵感来源于亲身生活的体验,作品包含了对身边人与事的情感传达。
大学毕业后,袁武被分配到故鄉吉林的榆树县师范学校支教。榆树县是松辽平原的一个小县城,远离省会,信息闭塞。在这段时间里,袁武每天与农村孩子朝夕相处,感受到了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巨大差异,由此产生了一种强烈而复杂的情感,在榆树师范学校创作了他的第一批作品,从技术角度上看,也许这些作品没有后期的艺术水平高,但是从情感表达和创意构思来说,已饱含深厚的感情色彩,实现了真实生活的场景转换。如1985年被选入参加“前进中的中国”作品展的《角落》(图二),描绘了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农村女孩,身边是杂乱的农作物,少女目光看向远方,表现了农村女孩对远方的渴望,也表达了袁武对农村美丽少女的深切同情;作品《远来的风》(图三)中,一位少女靠在破旧马车上,目光同样望向远方,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少女身后有一片空旷的大地,暗示春天将要到来,画家愿他们走出这片困顿的土地。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袁武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善于观察身边出现的人物,留意身边发生的故事,把周围的一切都转变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所以,当欣赏袁武的画作时,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作品,都能从中感受到真实的生活体验与强烈的情感表达。
(二)面向现实,关注人性
袁武的艺术植根于中国土地,关注着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他乐于在作品中表现底层人民的形象,用充满情感的笔触与墨色渲染,展现他对生活、对底层劳动者的热切。他的创作大多为现实主义题材,尽可能表达人性。如作品《黄昏,老头让牛群跑起来》中描绘了一位皮肤皲裂、饱经风霜的老农放牛的情景,整幅画凝重苍茫,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生活的艰难,表达了画家对底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又如在全国第十届美展获金奖的作品《抗联组画—生存》[4],描绘了一群在酷寒环境中艰难前行的抗联战士,塑造了一批在饥寒交迫、弹尽粮绝、濒临死亡的绝境中仍然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的平民战士形象。为了使观者深入体会当时凶险的环境,袁武运用没骨的手法涂画战士们穿的棉袄,用浅浮雕的方法描绘抗联的战士。人物安排前疏后密,墨色对比强烈,整个画面冰雪笼罩,有肃杀之感,人物面部隐约被白雪覆盖,刻画出了战士们在东北冰天雪地环境中艰苦前行的坚强与勇敢,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在袁武心中,每一幅作品都担负着社会责任,现实与人性的真实比艺术更有力量,所以在袁武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对精神意志的传达。
(三)风格独特,勇于创新
近年来,中国人物画有了很大发展,但既能在形式和笔墨上有所突破,又能使作品同当下生活紧密关联并获得广泛认可的画家并不多,袁武正是其中之一。从他不同阶段的作品可以发现,他是一位极具思想个性的艺术家,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思考着社会、自然、人文,关注国家命运,系情于他生活的东北黑土地。他的绘画富有张力和形式感,强悍又内敛,线条苍劲,墨色大块且厚重,使他的水墨人物画形成一种鲜明的个人特色,作品既保留了中国画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趣味,他曾幽默地称自己的墨色是“死墨”。如在作品《凉山布托人》(图五)中,袁武用大块浓重的墨色晕染画面人物的身体部分,用极具变化的线条刻画人物的面部,加以淡墨晕染,画面整体写意、局部写实,打破传统中国画的观念束缚,融入了现代思想和西方绘画语言,在大胆而有力的创新中实现传统与当下、现代与古典、西方与本土的和谐共生,呈现出个性鲜明的话语体系。袁武在人物塑造和艺术化处理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作《母亲看我画小平》(图六)构思奇特,采用了一种画中有画的处理方式,画中表现了两位主人公—领袖和普通的老年妇女,他没有把刻画的重点放在表现领袖人物的伟岸上,而是刻画了一位慈祥、睿智的长者正以其特有的姿势纵论国事,用极其普通的方式表现了一位老人对伟人的深刻记忆。这幅作品很好地表现了袁武水墨人物画的重要特色:着眼于“内美”而不满足于“外美”[5]。
三、研究袁武水墨画的启示性意义
袁武热爱艺术,虽然生在“文革”时期,但他从未停止对艺术的探索。他在坚持传统绘画的同时,加入西方的绘画语言,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袁武对中国绘画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对民族和生活故土的关切以及融入强烈自我认知而形成的强大艺术生命力,透过画作深深地留在了观者的内心深处。他的水墨人物画对当代绘画创作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性意义。
對现当代艺术创作与研究者来说,一方面要继承传统,但另一方面更要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更新创作理念,形成创新意识,使艺术创作始终充满活力。袁武的作品就是在批判与继承中不停地摸索与研究,将中国的水墨语言与西方的严谨造型完美融合,风格独特,富有创新精神[6]。像袁武这样有远见的画家,在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不断涌现,对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的一举一动必然会影响更多的艺术家,引领时代发展。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会在当代绘画理论与创作中逐渐显现出来,为当今的中国艺术乃至世界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
四、结语
袁武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勤奋的艺术家,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成功地转换为自己的作品风格;从现实生活中潜心发现素材,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灵感,把生活中的真实素材改造成更加有趣味、艺术化的作品。从中能感受到热烈的家乡情怀,看到北方农民的憨厚、质朴、雄强。在创作中,袁武从朴素的视角出发,以其独特的绘画理念与风格,在长期的水墨练习与实践过程中练就了捕捉人物瞬间动态、身份特征、特殊本质的高超能力。这样一位具有卓越创造力和精湛技能技艺的画家,非常值得当代艺术家学习。
参考文献
[1]樊步青.试论袁武绘画作品中的当代性[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郎绍君.直面人生—读袁武写实人物画[J].中国美术,2010(5):66-73.
[3]雒青之.盈满心灵深处的生命倾诉—袁武作品印象[J].美术观察,2003(4):38-39.
[4]张桐瑀.生命深处 笔墨精神—评袁武人物画中的时代精神[J].美术观察,2006(9):54-57.
[5]佚名.《母亲看我画小平》赏析[J].前线,2012(2):61,74.
[6]陈晓菲.当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J].艺术评鉴,2018(1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