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摘要:目的 探究牙髓炎根管治疗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2例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效果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牙髓炎根管治疗中配合精细化护理模式,可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心理状态,且安全可靠,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牙髓炎;根管治疗;精细化护理;效果
当前人们生活观念发生改变,越来越注重牙齿健康。饮食习惯不健康、口腔清洁不到位等容易使牙齿龋坏,引发根尖周炎、牙髓炎等病症,主要表现为牙齿疼痛,严重时痛感还会延伸到半侧头部、面部,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1]。当前临床多采用根管治疗术,将根管内的坏死组织、炎症牙髓彻底清除,但因手术操作复杂,后期需要多次复诊,疗程较长,加上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存在恐惧心理,身心应激较明显,治疗配合度较差,需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精细化护理是在常规服务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结合实际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工作,帮助患者减轻痛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治疗效果提升。本研究重点对牙髓炎根管治疗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2例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18~60岁,平均(39.25±2.48)岁;病程1~6年,平均(3.52±0.21)年。研究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19~62岁,平均(39.87±2.51)岁;病程1~5年,平均(3.32±0.4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1)均确诊为牙髓炎,符合该病诊断标准;(2)深龋洞且牙冠变色,牙洞探诊无反应,牙髓活力检测无反应;(3)根尖周围为局限性致密影,且无透射区。排除标准:(1)伴随其他口腔疾病;(2)患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礙;(3)存在精神类疾病,无法正常语言交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根管治疗,采用局部麻醉法,牙髓拔出前利用X线检测根管长度,备好与之匹配的根管,用生理盐水进行根管消毒后进行填充,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术前详细询问患者基础信息,告知手术流程,术后叮嘱其按时复查;研究组为精细化护理,渗透到整个围术期。
(1)术前准备。在正式手术前,先询问患者既往病史,了解当前病症程度,科学评估身体状况,确保手术顺利实施;讲解手术流程与注意事宜,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了解手术价值、根管治疗优势,耐心答疑解惑,给予语言鼓励,帮助其疏散负面情绪;准备手术所需物品和器具,检查仪器工作状态,让患者躺在手术椅上,调整座椅角度和光源设备等,提高患者舒适度。
(2)术中护理。因根管治疗属于局麻手术,患者意识清醒,可与患者实时交流,告知其手术进程,播放舒缓、轻柔音乐,帮助患者缓解不安情绪;在交流中了解患者需求,观察面部表情与反应,如若感到不适、恶心呕吐等,可暂停治疗,待其症状有所缓和后再继续,并注重口腔黏膜与周围组织的保护,尽可能减轻对患者的刺激;协助医生手术,传递所需器具,保持医生操作视野清晰,尽量减少手术停顿时间;动作轻柔,避免器具碰撞加剧患者紧张心理。
(3)术后护理。告知患者术后相关注意事宜,教会正确刷牙方式,使患者知晓保持口腔卫生对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刷牙漱口;发放健康手册、播放宣传动画等,使患者掌握更多术后自我护理方式、操作要点;减少黏性与硬度较高食物的摄入,由此提高预后效果。
(4)出院延伸服务。定期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随访,了解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对患者疑问提供科学指导,使其能够始终正确处理口腔卫生,必要时到院行全冠修复;还可通过公众号为患者推送根管术后常见问题、护理技巧以及口腔卫生防护小妙招等内容。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疼痛消失,复诊显示牙髓炎康复,为显效;疼痛程度有明显改善,复诊显示牙髓炎基本康复,为有效;疼痛情况不见好转,甚至加重,且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2)比较两组疼痛、焦虑、抑郁情况:采用VRS疼痛评分表评估疼痛,根据疼痛程度分成4个等级,0分为无痛,10分为重度疼痛;焦虑和抑郁分别采用SAS和SDS自评量表,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抑郁心理越明显。
(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疼痛、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VRS疼痛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25.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牙髓炎是口腔科室常见病症之一,属于口腔炎症的一种,多由龋齿感染引发,患病后受炎性因子影响,口腔内部血管的通透性下降,局部出现肿胀、发炎情况,牙髓神经受到挤压,患者常感到明显疼痛,有时甚至牽连脑部神经,引发偏头痛等,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干扰。该病症没有自愈能力,如若一味拖延,不及时治疗,牙髓炎的范围会逐渐扩散,症状越发显著,痛感更加强烈,对患者睡眠和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当前临床多根据牙髓病变程度选择相应治疗方式,如若病情较轻,可采用牙髓切断术、盖髓术治疗,反之则采用根管治疗,后者疗程较长,一般要治疗2~4次,因时间较长、手术操作繁琐,患者需要承受的心理负担较重,且在长期治疗中还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应引入科学的护理模式,帮助患者减轻疼痛、释放负面情绪,降低不良反应,提高预后效果。
易红燕[2]针对牙髓炎的发病机理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该病症主要因急性感染、物化刺激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在牙髓组织周围产生的急性炎症,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口腔类病症,其特征在于发病率高、临床危害大。在患病后,因髓腔被牙体质包裹,牙髓在外界刺激下很容易丧失本质弹性,临床治疗流程复杂,需要多次就诊和复查,一旦护理不当还容易使口腔黏膜与周围组织受损,引发口腔感染,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精细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规范、细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根管手术能够顺利开展。对于出现疼痛反应的患者,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播放轻音乐、并发症预防指导等方式,帮助其缓解疼痛,降低因疼痛引发的脸部水肿、偏头痛等风险[3]。在精细护理中,通过护患之间的友好交流、答疑解惑、情绪指导,可增加患者对牙髓炎发病成因、机理以及根管治疗优势、手术过程的了解,减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担忧[4]。例如,在术前,护理人员会告知整个治疗过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带领患者参观手术室,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并在护士的陪伴与关怀下,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术中,护理人员在配合医师操作的同时,耐心与患者交流,麻醉处理后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面部表情、询问需求等,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从而减轻负面心理情绪,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以62例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为对象,探究常规与精细化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效果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精细模式可减轻牙髓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术前向患者介绍牙髓炎的相关知识,通过开髓减压治疗可有效改善疼痛,并由护理人员进行口腔卫生指导,监督饮食,在全过程精细护理下,通过生理干预与心理指导,使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焦虑、抑郁等情绪也得到良好改善,根据患者基本情况有的放矢地提供服务,遵循人性化护理理念,通过术前准备、术中交流、术后指导和出院延伸服务等方式,使整体护理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有效降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佟庆敏.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牙髓炎患者根管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165-166.
[2] 易红燕,张靖玲,黄颖思,等.全程精细化护理干预在舒适化根管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东方药膳,2021(11):275.
[3] 易舞.全程精细化四手操作护理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4):105-106.
[4] 陈小慧.慢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一次法根管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