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强,贺晓霞
(秦安县妇幼保健院,甘肃 秦安 74160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育龄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卵巢及盆腔,且随剖宫产率的上升其发病率不断升高[1-2]。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部分不孕症关系密切,约70%患者伴有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肛门坠痛、排便痛等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3-4]。目前,手术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方法,但是术前正确评估及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范围对选择手术方式极为重要。沙恩波等[5]、卢珊等[6]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用于深度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其效果。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7月秦安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34.12±3.67)岁;剖宫产史42例;潜伏期1~5年,平均(3.12±0.67)年;病灶大小:≥3 cm者35例,<3 cm者45例;经病理证实为1期患者15例,2期患者32例,3期30例,4期3例。纳入标准:(1)均为育龄期妇女;(2)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4)初次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不完善患者;(2)不配合检查患者;(3)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适合进行超声检查患者;(4)认知功能异常、存在精神障碍患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排空大便及膀胱,取截石位,根据《可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病史的系统性超声学检查国际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研究学组专家共识》使用四步超声检查法,检查患者子宫及其附件等盆腔脏器:(1)检查患者子宫及其双附件,观察是否出现子宫固定、子宫活动度是否减少或正常,是否存在子宫腺肌症,是否存在粘连或双侧卵巢异位囊肿;(2)寻找卵巢固定、局限性压痛等超声软指标,超声软指标可增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通过道格拉斯窝粘连即为“双卵巢亲吻征”,互相固定;(3)子宫直肠陷凹情况利用超声的实时性观察“滑动征”,即对腹壁使用探头加压或轻轻加压宫颈可观察乙状结肠、直肠壁、子宫底部、子宫后壁、阴道壁及宫颈后唇间的相对运动,如有任一处有“滑动征”即相对运动消失为阴性,提示累及直肠陷凹。(4)寻找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应对以下3个部位重点观察:①后盆腔,直肠、阴道直肠陷凹、阴道直肠隔、阴道后壁等;②中盆前,子宫宫颈后唇;③前盆腔,输尿管、子宫膀胱反折区及膀胱等。以“触痛引导法”详细检查以上触痛阳性区域,利于宫颈后、直肠阴道隔及子宫直肠陷凹区域的异位病灶。检查以上部位无固定步骤,可根据需要进行检查。
观察患者CDFI血流信号、内部钙化、强回声、内部回声、病灶边界、回声性质、回声情况、病灶深度、形态、直径、病灶数量等超声检查声像特征,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计算超声诊断分期符合率、筛查阳性率等指标。
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大小病灶间直径、潜伏期、CDFI血流、病灶深度及强回声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大小病灶声像特征[(±s)/(n,%)]
表1 不同大小病灶声像特征[(±s)/(n,%)]
(续表1)
本研究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断阳性率为96.25%(77/80),轻、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2%、90.00%、100.00%,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3.75%,见表2。
表2 超声诊断分期符合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育龄期妇女,也可继发于宫内节育器、子宫切除术及剖宫产等患者腹部瘢痕及其周围组织,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剖宫产手术等将子宫内膜或腹腔内游离内膜碎片移至切口部位导致种植生长引起,多表现为月经期间渐进性加重痛经、经量增多、月经失调、痛经甚至不孕等,手术切口深部可触及硬结(不活动性),但是皮肤表面无明显异常[7-9]。目前,临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采用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测、病理检查及腹腔镜检查等方式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包括核磁共振检查及超声检查,但是彩色超声为首选方式,具有无辐射、无创伤、图像形象化、价格低廉、组织分辨率较高且可连续观察等特点,不仅有三维超声结构图像,还能将腹壁中肌肉组织、腹壁脂肪及腹筋膜等各层次组织清晰显示出来,评估腹腔内有无肿块进入,以准确分辨病灶累及腹壁深度、病灶数等,具有可重复性且灵敏性较高[10-11]。
本研究将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纳入并将其按照病灶大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大小病灶间直径、潜伏期、CDFI血流、病灶深度及强回声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3 cm病灶多位于腹直肌深层甚至穿透腹壁全层、潜伏周期较长,病灶生长到一定大小才可表现出相关临床特征,但是由于大病灶位置较深、不易被触及可延长潜伏期[12];大病灶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而小病灶主要以少量血流信号及无血流信号为主,可能是因为随着病灶体积扩大、潜伏期延长可丰富病灶内血供,与孙健等[1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大病灶边界模糊、存在中、低回声,与小病灶特征不同,应与临床症状及特征表现相结合做出正确判断。本研究还发现,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断阳性率为96.25%(77/80),轻、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2%、90.00%、100.00%,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3.75%,这与苏艳[14]研究结果较为接近。这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影像学特征显著,但是还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1)双附件及直肠区小实性肿瘤。该病灶边界不清晰,多为实性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出较为丰富血流。(2)子宫颈处那氏囊肿。该囊肿内透声较好、无回声、边界清晰。(3)子宫及其周边浆膜下子宫肌瘤。病灶偏实性低回声,边界较为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低回声团周边血流信号。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可发现病灶,还能确定病变范围,分期诊断符合率及阳性诊断率较高,作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式具有较高价值。但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受累器官较多、病情较为复杂,需与多种学科合作及多种检查方法结合进行诊治、评估,若患者有临床症状,可能累及腹膜及盆腔脏器时可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可重复性、方便、无创等特点,作为首选检查方式。若超声检查后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度可疑时则应进一步行腹腔镜、磁共振等进行诊治,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