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南京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高校与高校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梯队建设的比拼,一方面是学校的教学人员教科研能力和行政管理人员行政事务处理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出综合素质优良的高校毕业生。高校无形资产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但高校开展无形资产保护和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制约学校发展、影响学校竞争力的问题,使得提升高校无形资产保护与经营管理效能刻不容缓。
高校无形资产是指学校为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和技术生产过程持有的,能为高校及其使用者提供社会、经济效益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长期资产。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不断进步,高校开始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以期助力高校均衡全面发展。高校对无形资产的保护、经营管理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尤其是对教学科研成果、专利著作权、校名和徽记的保护与经营管理。然而,当前高校对无形资产的保护、经营管理十分宽泛,在具体职责落实上依旧十分困难。在高校行政管理的全流程中,无形资产保护、经营管理相较于资产管理涉及的其他领域管理较为初级、宽松。
就目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而言,管理观念明显落后于企业,管理架构也不完备。无形资产作为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板块,在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约束下,长期受到限制。一些高校尝试成立无形资产管理部门,或将管理责权划归某个已成立的部门,但大多数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意识与其拥有的无形资产占比还不对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间的竞争日渐激烈。高校行政管理针对无形资产保护、经营管理模式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和尝试,“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无形资产管理模式较为常见。受制于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框架不完备,针对无形资产保护的具体实施不够明确、制度约束存在不足。与此同时,现行的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不足以支撑和指导无形资产管理实践。
高校在无形资产利用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产学研转化率低、针对名誉权的保护意识差、技术资源频频流失、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不健全等。
(1)专利技术是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指处于有效期内专利所保护的技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有权人对其拥有的法律保护权利的时间是有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相关条款规定,发明专利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只有10年,专利所有权在法律意义上的排他性会随着保护时效的过期而失效,从而成为社会共有资源。因此,为了发挥专利技术的最大价值,首选途径是提升专利技术转化效率,让其产生经济效益。
(2)高校的影响力体现在悠久历史积淀形成的公信力,是高校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支撑,也为高校创造了无可比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校名、徽记是学校的具体符号,在无形资产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名誉权的范畴中,校名、校徽是代表所属高校的特殊标志。例如,知名高校的校名、校徽加入某企业,无疑会为该企业增强社会认可度。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逐步开放,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越来越被社会认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日渐提高。横向、纵向科研项目外包更为广泛,经济利益也促使更多人才加入科研工作。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科研的中坚力量,为社会各个行业提供技术和高级人才,但人员的流动也增大了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可能性。高校与社会科研协同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随着高校与社会各界合作的范围逐渐扩大、合作的深度逐渐加深,由于管理宽泛,高校无形资产流失情况越来越严重。无形资产不同于有形资产,其存在与否、流失与否不能具体衡量,唯有各高校重视保护并利用法律保障自身权益,才能减少无形资产流失的现象。
(4)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会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无形资产确认比较混乱。目前各高校在用的会计管理体系中,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多采用历史成本法,很难动态刻画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化,按直线法进行摊销,无形资产账面余额无法体现其真实价值。同时,现行会计制度中对人力资源的会计管理相对落后。
目前高校对于无形资产的保护、经营管理大多是粗放的,甚至是缺位的,效率低且收效甚微。无形资产作为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该加大管理、治理力度,改变无形资产管理落后的现状。
建立与《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类似的《高校无形资产分类及编码》和高校无形资产经营管理运行规则,这是管理的首要目标,设计合理科学分类法是制度化管理规定的基础。高校无形资产可以分为不可辨识的无形资产和可辨识无形资产,其中可辨识的无形资产包括外部赋予的标识类无形资产、自身累积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和著作类无形资产,是高校无形资产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不可辨识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高校的关系类、名誉类无形资产。2018年4月1日由全国资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布实施的《无形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35416—2017)详细约定了无形资产的分类原则、编码方法、代码和计量单位,可以用于无形资产管理、清查、登记、统计等工作。高校无形资产编码可以参照此标准进行管理,编码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以便分类和识别、管理和维护;编码的结构要简单明了、便于使用、容易记忆;编码要具有扩展性,即使扩增信息也不会引起无形资产分类编号体系混乱。高校无形资产经营管理运行规则可以参考目前大多高校实际采用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原则,注重上层建设,以提升高校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同时,应设立专职无形资产管理岗位或部门,可以按照无形资产的分类设立知识产权管理组、校园文化管理组、发明专利管理组等,落实各类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
无形资产保护、经营管理规章体系范围应包含无形资产的获得、登记、经营、管理、转化和取消全过程。具体从全流程监控无形资产的保护、经营管理主要包括:权利的获取保持、开发维护、信息收集、评估审计、投资转让、对外许可、档案管理、管理监督、会计核算、品质管控。在无形资产保护、经营管理规章体系建立过程中,重要的是设立品质管控、管理监督制度。高校对外买入或者教科研创过程形成的无形资产毋庸置疑是高校无形资产甚至是占据大部分比重的资产,很直观地反映该校教科研成本能否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因此,高校应该为对外买入或者教科研创过程形成的无形资产设立实用且高效的决策流程,更要督促各部门严格遵照要求实施。高校应该依据相关无形资产经营管理部门在市场调研充分的情况下出具的研究项目需求报告,从而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提供一些技术类无形资产,同时由相关财务部门出具项目的财务支出预算和预期收益的比对表格,杜绝无形资产流失。在无形资产转化过程中,关于转化的出让价格,一般由高校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和交易方协商敲定。那么该项无形资产的转化收益是不是真的合理,就存在一定偏差,此时高校需要安排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对出让或购入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核算。科学合规的评估核算,在短期时间内可以直观反映当前无形资产的货币价值,以确保双方出让或购入价格更为准确。
无形资产区别于其他固定资产科目,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虽然主观上可以采用精细管理的货币化核算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完全准确描述。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无形资产管理的管理模式值得参考和借鉴,有助于学校提升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水平。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年7月1日修订、发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按照资产评估协会确立的通用的、标准的评估规范、评估报告方式及评价流程的要求,资产评估师在无形资产评估报告中要完整展示无形资产评估的明细表,写清选择某种评估方式的原因,对无形资产可能的收益预估的据测依据等,以确保针对该无形资产的评估有依据、可重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无形资产的种类和条目不断增加,针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核算时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应该考虑多种评估方式,选择最优。同时,高校也要加强队伍建设,聘任专业人员从事无形资产管理,定期组织培训。
针对无形资产并非实物的特点,其管理也不同于有形资产,可以采用信息化的特殊手段,建立统一开放的信息技术管理平台,参考当前各高校大型设备仪器及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设立自定义数据库,开放用户管理权限,以大数据模型作为运算模型,动态监控无形资产运行状态,以实现无形资产全流程科学管理。加速开发无形资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提升高校在校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加强无形资产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加速大数据分析研判的进程将是新时代实现高校无形资产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式。当前高校无形资产信息存在严重偏差,使得高校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应引起高校管理人员的高度警觉。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经明显和高校无形资产保护、经营管理的需求不相适应。搭建高校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十分重要,可以准确防控高校无形资产损失,在无形资产保护、经营管理制度的约束下,各分类主管部门应系统地、全面地收集校内无形资产信息,并开展研究。高校不断将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模型化、科学化,充分展现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以达到科学管理,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无形资产具有动态性,保护是否得当、管理有效与否均会对无形资产产生很大影响。设置系统性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办法,有利于促进教科研人员创造无形资产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提升高校内无形资产管理行政人员的管理积极性。高校应设置合理的无形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标准,考核指标应尽量细化、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对在无形资产尤其是知识专利权获取、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和对无形资产保护经营管理方面有积极贡献的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甚至在业绩考核、职称评定上有一定政策倾斜。校内教科研人员取得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相关法律条款,高校在校内无形资产管理规定约定的奖励政策外,安排无形资产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或组织科研成果分享会、发布会等活动对教科研人员的研究所得进行广泛推广,实时将研究所得转化为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实际成果。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可以偏向教科研人员,以促进科技成果研发团队的动力提升。同时,高校要加强对不可辨识无形资产的重视,尤其是部分知名高校,可以按照法律及相关规定委托专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高校的声誉开展评估,按照相关结果再综合考虑比如联合办学、冠名等无形资产合作投资,尽量减少声誉等无形资产的流失。对造成无形资产流失的主动性行为应予以惩处,包括泄露、篡改、冒用由高校或师生依法获得的或持有的科技成果、调研数据、设计图纸、研究报告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知识经济的力量是巨大的,高校是创新和知识的发源地,知识产权是高校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中有较大比重。加强高校无形资产保护、经营管理,提高认识,提升管理等级,扩大宣传,使无形资产有效促进高校综合实力提升。
首先,高校行政管理要从制度、规范、模式各层面重视无形资产经营管理,完善扩充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无形资产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次,开展各种对外交流活动,提升高校品牌形象,并加强教职员工的品牌保护意识。
第一点,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严格执行无形资产创立、保护、审查及奖励制度;第二点,管理工作细致化,将培训及检查工作融入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第三点,统一领导、加强管理,学校管理层分别领导各相关部门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保证权力分户到家,责任落实到位。
专业人员成立专门管理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无形资产,妥善完成无形资产的保护、经营管理工作。加强各部门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动态准确地进行无形资产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