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难点和对策分析

2022-02-07 14:23徐亚利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2年5期
关键词:行政岗位事业单位

徐亚利

三门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浙江 台州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通过查找、梳理、评估业务及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2015年12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建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分析内部控制建设难点,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目标为各项管控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而内部控制要素则强调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所需要的条件。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关键要素是存在差别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环境主要包含了单位文化、岗位设置、业务流程及权责分配等内容。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及组织结构设置具有自己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机构调整等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内部环境方面更为关注业务流程的管理与控制。

(2)风险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形成各种风险,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不同层次、不同来源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包含了风险的识别、分析及应对等内容。风险评估和管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对待。

(3)控制活动。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控制活动,进而降低或消除风险。在控制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具体的控制手段,不断完善控制流程。控制活动覆盖了行政事业单位所有部门和所有工作流程,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相连。因此,针对不同的业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开展不同的控制活动。

(4)信息交流与沟通。信息交流与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对各项信息进行收集及传递的重要机制。完善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能够保障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信息及时传递,避免信息失真等问题。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与效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信息交流与沟通的相关事项进行明确,确保信息渠道畅通,从而推动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

(5)监督控制。监督控制是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监督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地规避各种违规违纪问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采取措施进行完善。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履行职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顺应环境变化,结合发展规划和工作需求,有效履行单位职责,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助于各项业务活动顺利开展,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2)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助于保障稳定运行。通过内部控制这一纽带,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效联动,加快业财融合,确定内部控制的管控重点和管控路径,规避各类风险,促进单位稳定运行。

(3)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维护好社会形象。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维护好社会形象。

(4)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能够防止违规行为。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作用来看,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加强监督控制,从而有效地规避各类徇私舞弊行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与经济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确保各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维护资产完整与资金安全,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果与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

1.思想认识不到位

随着财政部颁布实施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不太重视内部控制工作。

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将内部控制工作简单等同于财务工作,认为内部控制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全方位地谋划和推进内部控制工作。尤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管理人员如果对内部控制工作不太重视,那么其他工作人员也会忽视内部控制工作,最终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举步维艰。

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比较重视业务工作,而忽视了业务开展的合规性,也不太关注风险管理,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2.风险防控不够完善

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部分单位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经济风险评估方面,按照内部控制相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评估工作,但是部分单位没有按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当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也没有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新评估。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不到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业务活动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难以及时识别和分析,不利于准确把握风险节点和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

一些单位在预算编制时,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甚至业务部门不参与预算编制工作,造成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调整预算,预算编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一些单位在政府采购环节,物资采购的预算编制不够合理,采购活动与业务活动脱节,采购审核和验收不严格。另外,在采购工作过程中还存在规避相关要求的情况。比如,化整为零,从而规避公开招投标,容易引发采购风险,影响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些单位在财务收支管理方面,收支业务岗位设置不够合理,没有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财务支出流程不符合相关规定,报销时原始凭证审核不够严格;资金支付不符合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结算等有关规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面临较大的风险隐患。

3.信息交流与沟通不够通畅

完善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能够有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转。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部门壁垒和业务壁垒,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不通畅。各部门往往关注自身利益,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不太愿意向其他部门分享相关信息,也不会对其他部门的业务活动提出合理建议。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通常由管理人员发布工作要求和相关信息,具体的业务经办人员依据指令执行,对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少积极思考;其他部门由于业务职责不同,也很难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成效。

只有不断完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才能够全面收集和分析信息,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旦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不完善,或是存在盲区,那么内部控制工作必然产生漏洞或缺陷。

4.监督考核不严格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考核,有利于真实反映各项管控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漏洞,并且采取处置措施,完善内部控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考核,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监督、外部监督等。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基本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考核机制,但是落实和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来看,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基本从其他部门抽调,并没有做到专职专岗,对内部控制监督考核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常常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从外部监督情况来看,不论是审计部门监督、财政部门监督,还是纪检部门监督,主要聚焦于事后监督。也就是等到风险问题已经发生、后果已经形成,才会开展监督工作,无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全过程监督。相关的考核机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对策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改善内部控制环境,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工作氛围。对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管理人员要发挥带头作用,督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只有实现全员参与,才能有效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内部控制相关理念和知识,提升各岗位人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重视关键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培养,选拔优秀人才,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最后,完善岗位设置,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避免岗位职能交叉,规避岗位风险,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人抓、抓得好。

2.构建科学合理的管控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风险评估,根据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确认单位的风险承受范围,并按照层级对风险进行分类。

首先,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是否具备风险防控意识,员工是否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组织结构是否健全,轮岗机制是否有效落实等。

其次,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主要关注单位的资金、资产及资源在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较为薄弱的环节。要落实科学防范措施,根据风险评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管理和信息内部公开等,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3.促进信息有效传递

行政事业单位要改变单向沟通模式,建立双向沟通交流渠道。这样既可以保障管理人员的相关要求得到及时传达,也能促进基层员工及时反映问题和紧急情况,避免少因内部沟通不畅所带来的损失。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推动各部门实现信息交流与分享,减少因部门壁垒而导致的风险问题。

要重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或经济活动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平台,加强信息传递和分享,提升信息收集和分析效率,保证息传递的时效性和精准性。

4.强化监督考核

行政事业单位要注重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内部审计对经济活动、管理流程、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落实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要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机构要定期检查关键岗位设置情况、财务收支情况、业务活动情况等,以便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外部监督,发挥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的监督作用,以及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构建严密的外部监督网络。推动内部审计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防微杜渐,有效控制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对员工进行适当的激励和约束,督促员工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地开展各项业务,规避各种风险。

五、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助于促进各项业务顺利开展。在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只有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全方位加强风险防控,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监督,才能保障单位稳定高效运行,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猜你喜欢
行政岗位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