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煦曈 刘 晶
(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 ,吉林延边 133000)
1.J银行A支行因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业务,遭罚款30万元;Z银行Q支行因签发贸易背景不真实银行承兑汇票,遭罚款30万元。
2.G银行J支行因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调查环节严重不审慎,遭罚款20万元;L银行H支行因存在贷前调查不尽职,遭罚款30万元。
3.M银行A分行因违规与“票据中介”开展票据交易,遭罚款30万元;LJ农商行因账外经营票据业务,被罚没2614.69万。
1.合规风险触及“红线”
合规风险,是指银行机构因违反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的监管要求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就吉林省这几大票据违规案件而言,J银行A支行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业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Z银行Q支行签发贸易背景不真实银行承兑汇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十条:“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其实,核查贸易背景真实性一直是票据业务的重点监管工作,《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监管意见》第五条也指出:“不得以风险程度较低为由放松对高比例担保业务的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尽管外部和相关内控制度一再强调审查背调的重要性,但在票据业务中的违规操作仍然屡禁不止。
2.操作风险渐成“主流”
操作风险,是指业务处理人员因责任心不强,或自身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岗位需要,从而带来的工作失误及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操作风险的描述是:由于员工、程序、制度不完善或者外部事件而引发的风险,包括与银行机构员工有关的风险、与银行机构系统相关的风险、与银行不直接控制事件相关的风险,具有普遍性风险特征。特别是票据业务具有“低信用风险、高操作风险”的特性,有章不依、核保不严、尽调流于形式等操作风险尤其值得关注。例如案例中,G银行J支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调查环节严重不审慎、L银行H支行贷前调查不尽职等行为,在客观上致使内控失效,业务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而使银行遭受巨大的损失,具有明显的操作风险特征。
3.道德风险成为“考验”
道德风险,是指银行机构工作人员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违反道德原则或规范准则,从而引发的资金风险,甚至使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蒙受极大损失,因此道德风险也成为道德危机。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内部人员与外部不法分子相互勾结,谋取额外利润;上级指使下级违规操学,套取巨额资金。例如本案例中,M银行A分行违规与“票据中介”开展票据交易;LJ农商行在利益的驱动下,内外勾结,违规账外经营票据业务等行为,除涉及合规风险外,也是明显道德意识缺失的表现。值得关注的是,除该案件外,由于道德风险引发的票据案件接二连三,例如著名的“1.13案件”:2016年1月13日,农行北京分行投资银行的四名员工,收受票据中介贿赂,违规将票据业务包提前出库或假包入库交由中介再融资,致使该行与金融市场部的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涉及风险金额高达39.15亿元。
1.合规风险的成因分析
内控管理失效,合规意识淡薄。“互联网+票据”热潮不断,票据业务创新持续活跃的同时,也滋生了大量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的票据违规交易。其实,各银行机构在票据业务的操作、审查、保管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但一些经办人员在实际办理业务时,却未将有关制度规定落到实处,更有内部员工违规参与外部票据中介或资金掮客的交易,触碰法律红线、合规意识淡薄。长此以往,将对商业银行的合规经营构成极大的冲击,也为票据市场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多起票据业务违规交易事件将商业银行面临的合规风险暴露无遗。
2.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审查流于形式,责任意识欠缺。随着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为银行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使得银行业务的操作风险呈现出渠道多样,成因复杂、管理困难的特点,给票据市场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加之近年来,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银行员工的压力持续加大,当业绩指标、职位晋升、服务投诉、外部监管等众多压力汇于一身时,很多员工将应酬、交际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业务操作的责任心和立足岗位的初心,操作风险的管理逐渐成为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3.道德风险的成因分析
个人利益至上,道德意识缺失。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票据业务的优势逐渐显现。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票据业务既可以获取贴现利差和中间业务收入,又可以让趴在银行账上的资金“活”起来,其带来的经济收益逐渐被商业银行所看重,进而导致一些员工在逐利心的驱使下,作出收受贿赂、内外勾结套取银行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众所周知,银行工作人员由于其从事行业的特殊性,面临更多的利益诱惑,而他们作为第一道风险防控线,如若不能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在利益心的驱使下踏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合规风险防控对策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树立合规经营理念。一是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修正)》《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126号)》等文件,及时更新管理办法,使执行有据可依。二是各行员工应利用晨会或集中学习时间,对内控制度进行逐条学习,加深对管理办法的认识,从思想上敬畏红色高压线。三是将每个级别、每个部门、每条线的风险点落实到每个个体,要求每个员工主动学习本部门条线的相关制度规定,将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落实到每一操学环节。
2.操作风险防控对策
加强操作规范学习,夯实风险防范基础。一是规范操作流程,做到重点突出、流程简洁、便于操作;同时,明确岗位职责,做到统一管理、分级授权、责任到点。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培训应突出时效性,紧跟最新管理办法,结合近期发生的票据风险案例,梳理风险点,构建预防机制;培训应注重实践性,增加“操作环节的风险要点、票据真伪的识别关键点,贷前保后的审查要点”等贴合业务实际的专项培训,拒绝假大空。三是定期开展业务知识技能测试,更新业务人员知识储备,引导员工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修正)》《支付结算办法》及相关知识,提高审票、验票操作的能力。
3.道德风险防控对策
加强责任意识引导,落实理性行为准则。一是通过现场培训、线上培训等形式,定期组织针对部门负责人、审核人员、经办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道德及法制教育培训,巩固员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思想理念;二是通过比赛、竞赛等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加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是对于新上岗授信人员,长期推行廉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案例进行讲解,不断促使授信人员加强道德和理性的约束,增强抵抗“病毒”的免疫力。
一是健全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既要体现管理活动的特点、目标、要求等内容,又要体现风险和关键环节的控制,避免为发展票据业务而进行内外勾结、过量承兑和违规贴现等违法行为,控制合规风险。二是健全票据业务操作规范制度,细化审查、审核、审批“三审”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监督制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权衡制约关系,降低操作风险。三是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改变传统的利润考核模式,转变为合规经营基础上的多维度综合考核模式,明确奖惩办法,减少恶性竞争,防范道德风险。
一是定期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辖内各银行机构的监督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制度及规范文件,对本行和支行一定时期内票据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现场检查,出具检查意见,留存检查底稿,督促被检查单位整改和提高。二是持续做好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工作,“查”细、“谈”深、“访”到,多渠道了解员工行为数据,及早发现问题苗头,及早进行防范处理;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和连带责任追究力度,不搞下不为例,不搞降格处理,确保员工行为可控、合法合规。
一是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辖内各银行机构应提前制定应对票据风险的连续性方案,根据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设计不同的应急处置具体方案,明确业务应急处置方法、处理流程、预防机制等事项,确保标准化、高效率的应急处置。二是组织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部门联合或单个部门专项应急演练,使员工熟练掌握防范票据诈骗的处置程序和方法,积累处置此类风险事件的经验,提升识别和防范票据风险的能力。
一是推动辖内各法人银行机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的建设。与纸质商业汇票相比,ECDS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实现电子票据的签发、承兑、转让、贴现、质押等全流程的线上处理,并以电子签名取代实体签章”,依托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压缩业务流程和环节,减少人为介入,可大大降低票据操作风险。二是鼓励辖内各法人银行机构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业务券款对付结算(DVP结算),DVP结算功能具有“双方交割风险对等、高效率、低风险”的特点,可实现票据与资金的同步交割,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保障资金结算安全。
一是评估评价机制应体现科学性,准入标准、评估方法、评估流程等应坚持一致性和规范化的原则,在统一规范的体系内开展进行,以便于风险比较和信息交流。二是评估评价机制应遵循客观性,银行机构应通过公开信息平台进行资料收集,客观考察客户的业务开展现状、征信情况、偿债能力等情况,综合评定风险的叠加性和相关性。三是评估评价机制应突出时效性,风险诱发因素的变化发展,使得风险评估结论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风险评估应坚持持续监控、动态评估的原则,将风险诱因的变动和趋向纳入其中,及时化解票据风险。
近年来,票据在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金融支持作用。展望未来,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票据市场将在绿色金融、三农服务等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释放票据市场活力的同时,风险防控依然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人民银行应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助力票据市场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