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 程亚伟
MOOC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开启了加速信息化新进程。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从服务教育管理拓展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建构国家级别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强化教育数据的阶段性收集和集中性管理,逐步建成教育智库的重要来源,支持教育决策、院校评估、教学诊断、专业评估等管理环节,促进教学管理精细化、及时性、系统化和规模化,以应对大数据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作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性文件和战略性举措,教育部2018年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重点加强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工程,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能力,系统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政务服务、业务管理、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支撑能力。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主要包括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教学部门等相关人员,掌握着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对整体教学工作具有直接、重大、关键性的影响。当下高校招生、培养、学生管理、就业全部环节深深嵌入信息化思维和工具,包括网站、教务系统、多媒体教学、网络调研、教学监控等等,信息化水平也已被业界认可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发布《世界媒介和信息素养评估体系》,对“媒介与信息素养”作出界定,信息素养被界定为一种信息能力,指公民使用信息工具,以批判的、道德的和有效的方式获取、检索、理解、评估和使用、创造、分享所有格式的信息和媒介内容,以主导或参与个体化、专业化和群体化的活动[1]。
创新创造是教育工作的充要条件,教育发展水平高,创新成果相对发展良好[2]。信息素养是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教育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素养评估框架、英国国立大学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标准、日本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根据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信息化工作实际,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信息化素养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信息获取、交流、创建、安全和问题解决等能力模块。
1994年4月20日,中国全功能连接国际互联网,开启我国互联网时代,深刻改变着国人的生活,推动国民经济发展。T高校位于我国东部,2013年获得教育部批复建立本科院校,2014年本科招生。目前,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包括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共17名工作人员。学校自2017年聘期改革设立信息化办公室,2020年改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支撑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缺乏规划。T高校2013年批复建立,制订《T高校章程》,未涉及到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更遑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2018年学校发布《T高校互联网群组信息管理办法》,2019年发布《T高校信息化数据管理办法》,学校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但是未成立教学信息化专门队伍。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高校要设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首席执行官由校领导担任,统筹管理学校信息化的规划和发展,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教学信息化的规划和发展。我国本科院校信息素养规划工作十分薄弱,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信息素养的提升和培养处于无主导、无规范、无秩序的状态。
(二)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发展起步滞后。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在2000年以后建立,学校把信息化建设主要精力放在了网络硬件环境的建设上面。因为,网络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周期短、投资低、见效快,而且本科院校初期资金相对充足,获得诸多财政专项支持,但是信息素养属于“软件”中的“软件”,是长周期、高投资、见效慢的事物,所以高校信息素养的发展一般要晚于信息硬环境的发展,因为信息素养短缺的问题一般滞后于硬件设施的建设。
(三)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力量小。T本科院校从教学管理队伍职称、学历、学科和年龄结构来看,队伍整体年龄偏高,是整体职称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学科分布上,计算机学科人员偏少,只有1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在教务处。信息素养具有基础性,同时具有专业性,信息技术专业是当下的紧缺专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首选是高校网络信息中心和计算机学院工作,如何加强教育管理中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队伍是所有学校面临的问题。
(四)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水平低。调研T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多数人表示在工作中只是使用了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将信息记录进计算机,不断地重复线下工作,并未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例如浏览网页,录入学生学籍信息,检索课表,过滤违纪学生信息,存储教学数据,简单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在快速识别信息、统计信息、呈现信息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信息交流素养方面主要是通过QQ群和微信群进行交流和内容共享。
(五)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轻培养。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是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学管理中有诸多培训,包括教学成果奖申报、专业申报、课程讲授、质量评估等等,多是集中在教学环节方面。信息素养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培养,面向所有工作环节,且教学管理人员在这方面基础薄弱,培训难度较大,周期较长,所以很少组织该类培养。但是,人是一切问题的核心,解决不了信息人才的问题,信息素养无从提起。调研T本科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大家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认识不足,只有2个(5%)教师表示参加过信息技术类培训,其中一个教师参加的是虚拟培训。T高校所在省的其他7所本科院校教务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培养情况与T高校类似。
信息化时代产生了海量信息,但是信息管理的难度也大幅提升,如果不提升信息化素养,个体和组织将被淹没在海量数据中,信息时代对他们来说不是新生而是毁灭,只有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才能在数据浪潮中占据制高点,在信息时代获得新生。
(一)对标国际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素养发展水平。全球移动互联网爆发式扩张日趋结束,世界互联网连接规模步入动力转换期,互联网发展进入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转变跨越新时期。信息的产生、交流和使用将改变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3]。在全球大局和时代大潮下,信息素养是国际公认的核心素养,高等教育领域成为信息素养的孵化器和角斗场,各国高校都在不断推出信息素养发展规划。本科高校要对标国家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素养发展水平,加快发展信息素养,利用信息素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本科院校要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施行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加快推进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发展规划制订工作。当下正值各高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酝酿时期,本科院校要提前筹划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规划工作,突出信息素养规划的重要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谋划切实可行的各项行动,加大保障力度,确保规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例如在教学管理信息素养顶层设计,大数据能力是教学管理能力的基石,支撑教学管理、决策和服务,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深化整合与开放共享,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培养培训等方面,要拿出实招硬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取得重大成果和胜利,全面提升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
(三)突出嵌入式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高屋建瓴,提出“人”的能力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关键动力和核心基石,是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前提。信息素养培养模块包括教学管理信息获取模块、信息交流模块、信息创建模块、信息安全模块和问题解决模块,五个模块的特点均是基于行动和项目的,理论知识仅仅是一小部分。在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培养方面,无论是通过个体学习还是培训班,若要取得良好效果,均需要开展嵌入式培养。嵌入式培养就是让受培养者进入真正的实践环境,在实践环境中提升能力的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是一个情境性较强的工作,信息技术和技能要基于教学管理环境建设和培养。例如培养教改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者的信息素养,需要进入教改项目真实管理情景,将教改项目整个工作流程“上网”,给受培养者提供真实的教改项目网络管理环境,从用户登录、材料收集、组织评审、材料反馈、材料存档、数据分析等一系列环节开展培养,特别是数据分析环节,需要培养教师的数据统计能力,选用合理的统计方法,并将统计结果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