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赤旗 刘 敏 胡国有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中心支行,吉林松原 138000)
为了破解农户抵押贷款难的实际问题,松原市于2020年8月开始破冰,各金融机构逐步尝试“活体贷”业务,由于同业竞争及运营难度较大,目前,辖区仅农业银行和农联社开办此项业务较多。近两年来,长岭联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积极扶植培育肉牛“活体贷”向好发展,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发家致富,较好的发挥了应有职能,特别是在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金融支持乡村肉牛产业情况:2021年末,长岭联社各项贷款余额为44.97亿元,因改制商行年末进行不良资产处置,较年初下降3.07亿元,但农户信贷规模呈上涨趋势。农户贷款余额为7.32亿元,较年初增长1.66亿元。其中,肉牛贷款余额为2.28亿元,较年初增长0.26亿元,支持养牛户1,815户。
2022年,根据省政府和省联社经济“开门红”的具体要求,结合“秸秆变肉”千万头肉牛工程的指导精神,长岭联社继续深挖农村市场,不断提升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对肉牛产业的扶持,扩大“活体抵押贷款”受益面。截至1月末,通过活体抵押方式累计发放信贷资金281户,金额8,735万元,较上年末增加50户,增加2,504万元,累计支持养殖牛户281户,抵押牛肉约5,850头①。
1.高度重视,明确方向。按照金融支持肉牛产业要求,及时成立项目专题小组,结合肉牛产业的市场发展实际,研发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信贷产品与相关制度,奠定营销基础及信贷投放方向。
2.积极对接,增强扩面。前期结合摸底下发名单,按照客户区域性进行网格式营销对接。第一时间与客户取得联系,掌握客户第一手信息资料,积极走访名单以外的养殖户及合作社,把握肉牛产业客户的分布,充分了解养殖户的金融需求,确保信贷资金及时的注入。
3.稳步推进,完善服务。有效分解落实营销任务,充分利用“活动月”强化宣传“肉牛活体抵押贷款”产品特色,让政策入脑入心,并加强信贷资金的投放。结合宣传与实际受益,改善客户融资“盲目投医”和“乱投医”现象,抓实金融助推举措,助力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4.强化合作,协调协作。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打通信贷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确保信贷资金的迅速落地。同时与保险部门进行合作推进,确保养殖户在办理贷款过程中无堵点盲点,形成绿色通道,提高便利性。
1.多形式提高授信,满足养殖融资需求。针对农村市场缺少有效抵押的情况,运用综合授信形式,拓宽养殖户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授信额度。采取“担保+保证+保险”的形式进行客户评价与授信,尽可能有效的满足养殖所需信贷资金。
2.推行减费让利,实现普惠金融。一方面减少融资支出。结合自身经营成本状况,坚持低收益、惠客户的原则,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同时,积极与吉林省农担公司协调对接,推出“吉农担—阳光贷”贷款产品,通过“优惠利率+省农担贴息”一降一贴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了客户融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降低融资成本。为有效提升服务力度,加大投放速度,降低养殖户融资成本。联社主动承担除政府补贴的保险费用外的100元保险费。
3.关注主体发展,提升风控能力。一方面为有效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强化对养殖大户和新型农业主体的扶持,设定专业部门精准对接与服务。开展“村银”共建活动,扶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为合作社范围内的成员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壮大实体养殖规模与能力,激发养殖热情;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监管,提升风控能力建设。解决活体监管难的问题,进而规范养殖户的经营行为和意识。对规模较大的养殖户,通过第三方监管实现活体抵押的日常监管,强化贷后对肉牛的监测。
4.下放审批权限,提升投放速度。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压实贷款投放主体责任,明晰贷款流程岗位职责。通过下放部分审查审批权限,加快贷款投放速度、提升“活体抵押”贷款占比,强力支持肉牛产业发展。
2022年,侧重营销肉牛养殖在20头以下或计划养殖的养殖散户贷款。坚持散户、小户、大户一起抓的标准,形成多头营销,全面支持的金融服务理念,巩固扩大金融支持肉牛产业成果。在2021年支持肉牛产业的基础上,计划2022年投入8,0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县域肉牛产业发展。
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为此,一些县市制定了自身的《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其中对环境卫生工作提出了相关的更高要求,目前农村实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对环境考核标准逐年提升,而金融支持乡村肉牛产业的不断扩张,势必会对周边环境卫生产生较大影响,村、乡镇、县一级因顾忌环境卫生考核不达标,考虑会对自身考核不利,进而控制养殖户扩大生产,限制了肉牛的发展,出现“产”与“度”的矛盾。受此影响,金融帮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由于目前部分县市肉牛养殖户为分散养殖,家庭化养殖居多,农庄类大规模养殖在县域相对较少,以星星点点散养为主导,加之草场面积达不到规模化养殖标准,肉牛养殖整体规模均不大,农户资金需求并不十分迫切,进而对“活体贷”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金融机构在供求帮扶过程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是农户担忧畜牧疾病及日常管理风险无法防控,受国内外畜牧流行病及畜牧养殖经验的缺乏等困扰,部分农户思想仍然比较保守陈旧,较小或零散养殖仍是常态,对于参与“活体贷”的积极性并不高;二是由于操作运营难度及金融风险较大,担忧资产受损,效益滑坡,金融机构参与度不高。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我国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近期吉林省受其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近两年来,虽然基层央行不断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业务模式,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活体资产可贷额度,更好保障养殖户融资需求,但疫情仍然对肉牛养殖产生一定影响,在饲料采购、疾病防疫、外出售卖等方面受到制约,资金供求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对肉牛养殖户和金融机构的收益与发展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农村环境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三农”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及和谐稳定。一是要提高认识,强化协作。各级政府、金融部门既要认识到搞好环境卫生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也要认识到逐步理顺机制,加强协调,才能真正形成帮扶合力,解决发展与环境矛盾的问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因噎废食;二是要坚持管而不死的原则。在加强属地管理、群众监督的基础上,要千方百计的为养殖户办实事办好事,在养殖场场地合理设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污水排放管理等方面,金融部门要加大指导和信贷帮扶力度,多方谋划,切实破解管理落实上的难点。
金融部门要依靠区域实际特点,支持发展农村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发展,相关部门要协助农户进一步探索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品牌特色之路,不断研究制定肉牛养殖长效机制,设立自身的长远规划目标,助推合并零散养殖户,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机制,建立规模化养殖农场,强化现代化规模养殖,促进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推动科学养殖实力进一步增强,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品”,实现“一户一增收”的良好愿景。
地方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形成合力,深挖潜力,加大对“活体贷”宣传推广力度,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基层央行要深入做好活体抵押贷款推广工作,积极协助金融机构拓展农业农村抵押物的范围,充分发挥央行再贷款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强化窗口指导,激励促进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活体贷”的参与及投放力度。
疫情反复蔓延,金融机构要立足于“三农”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强化预警机制,聚焦肉牛养殖户和企业应对疫情的融资需求变化,在肉牛饲料、出售、相关医药储备等必需品采购方面提供资金,精准续贷,加快信贷投放节奏,帮助肉牛养殖户和企业复工复产,同时,不断开发专属的信贷产品,推动提质扩容,提升服务的可扩展性和便利性,确保整体信贷增长不受疫情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