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纪斌
机电工程学院目前立项建设了智能制造专业群,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新常态,把校园特色文化节与思想政治育人相融合,创造性地把“工匠精神”传承教育融入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基于“工匠精神”的育人模式,体现其应用实践价值。为此,学院专门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到校内师生开展的“工匠精神”传承教育当中,结合专业知识内容形成全新教育平台,将“工匠精神”传承教育常态化,确保教育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
机电工程学院目前已经组建了智能制造专业群,每年上半年都会组织举办技能节,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中,与省内兄弟院校优秀学子同台竞技,并取得了不错成绩。而在下半年,则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在学院内选拔一批优秀学生与优质项目参与到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基于“工匠精神”传承作为主题开展工匠文化节,文化节内容丰富,它能够引领学院学生都能参与到“工匠文化主题板报”设计活动中,同时也有参与到像“工匠文化演讲”“工匠文化征文”“创意涂鸦”等文化传承活动中,甚至也吸引了许多企业直接参与到每届“两节一赛一讲堂”活动中,基本形成了校企共同开展的工匠文化育人活动模式。在“智造讲堂”讲座活动开展过程中实现学院师生对智能制造发展前沿科技的认识与了解。在该过程中,学院建立了具有双一流水平的专业群,结合评审内容来推动学院文化育人项目的积极有序开展,提高教育活动水平与推广价值。
在机电工程学院中,“质量之魂、存于匠心”的“工匠精神”理念已经形成,在专业育人教育模式中厚植工匠文化,真正做到对职业操守的恪守,开展崇尚精益求精的教育模式。通过学校专业教育培育更多具有“中国工匠”资格的优秀人才。这就应了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中国要崛起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与建设,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基层技术人员是具有崇高的地位与身价的。”这一席话就令机电工程学院明确一点,那就是要在智能制造专业群中建设教育品牌,进而实现对学生生活、工作的有益影响,确保工匠精神能够顺理成章地融入到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教育体系与品牌建设活动中,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中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也将这一工匠行为文化引入到精神传承活动中,进而实现对国人工匠精神的有效重构,体现其极高的社会价值意义[1]。
智能制造专业群在机电工程学院中具有着重要地位,他们在基于“工匠精神”建立育人模式过程中也希望明确具体的教学思路,深度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内容,结合共青团中央相关意见建立好“工匠精神”育人模式,明确专业群具体教学思路。首先,就是要建立专业群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确保项目推进实施方案建设到位,在该过程中要深入开展品牌建设,体现“工匠精神”背景下育人模式教学思路的应用有效性。以“智造讲堂”为例,它是最好的专业育人模式载体,它在引导学生加深对“工匠精神”认识与理解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技能节、工匠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开展相关内容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作品创作中,确保学生能够创作出一批原创工匠作品来,有效扩大“智能工坊”高职教育品牌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在该过程中,要将“工匠精神”文化传承教育真正融入到教学环节与育人模式中,体现其文化育人品牌建设的真正价值[2]。
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希望基于“工匠精神”探讨丰富育人模式,体现育人模式教学策略实践应用价值与方式多元化内涵。具体来讲下文希望探讨其中4点[3]。
(一)通过“工匠精神”文化传承主题开展专业技能节活动。机电工程学院希望通过“工匠精神”文化传承主题开展具有专业技能技术内涵的技能节活动,确保文化传承主题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院积极构建了“课堂有组赛”活动,建立其中的单项与复合综合项内容,确保教学内容自由开放,将“工匠精神”文化真正传承渗透到主题技能节活动中,建立以“工匠精神”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技能节活动内容。在这个思路引导下,学院建立了一套全新教育模式,它包含了讲台与课桌两项教学模式,希望不断开导学生参与到全新的导师——学徒教学模式中,确保教学内容逐渐丰富,该模式涵盖了3D打印比赛、3D建模比赛、数控编程比赛等。通过该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科学、实用且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意见,客观上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重构,建立“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传帮带制度,如此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到位。以学院在2017年上半年所举办的首届技能节活动为例,在活动中专门组织开展了机械制图大赛、3D建模大赛等技能竞赛活动,并从中选拔出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学生人才,推荐他们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们在技能竞赛中获得了多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4]。
(二)通过“工匠精神”文化传承主题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学院在培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也希望传承精神文化内容,构建精神文化主题,确保文化传承主题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通过竞赛活动体现“工匠精神”背景下的育人模式教育优越性。早在2017年,学院就通过“智能工坊”来建立文化育人平台,将创新创业制度细则融入到育人平台中,体现学院院校创新创业工作日常管理制度化与规范化,保证队伍建设到位,组建以院长、党委书记为核心的学生“工匠精神”文化传承主题创新创业模式,形成创新创业专家导师库。再者,就是邀请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参与到院校专业班级中,展开指导实践培训活动,实行“双规导师制”,确保学生资源选择基础上聘请教研室专业教师、学生展开学习过程。例如可建立一对一的指导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学院为学生建立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良好工匠行为文化体系,这就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与自身综合素养。就目前来看,学院通过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这对带动学院创新创业活动开展,优化校企合作关系的影响相当积极[5]。
(三)通过“我的中国梦”主题开展工匠文化节活动。在每年下半年,学校都会开展一次“我的中国梦”主题工匠文化节活动,其中所构建的“我的中国梦”主题工匠文化节活动希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建立民族工匠文化与改革创新发展体系,体现文化节组织实施过程优越性,确保充分信任学生,优化学生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作为文化育人创新发展的基本动力,将人的观念价值融入到对学生的主体性重塑目标之中。目前学院已经在首届企业冠名的万家乐杯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紧密围绕“我的中国梦”主题坚定理想信念内容,厚植工匠情怀主线,展现师生积极进取与开拓创新风貌,彰显学校“家国共担、手脑并用”的校训精神。这其实是对学生匠心的磨练,同时也凝聚了人心。在总结教育效果,升级工匠文化节过程中,也希望推进文化育人与学生社团活动发展融合,确保师生都能做到对工匠精神的有效传承,真正展示、诠释工匠文化精神基本内涵[6]。
(四)通过“名师名匠进校园”主题开展智能讲堂活动。机电工程学院以“智能工坊”文化传承育人平台为依托,通过“名师名匠进校园”主题活动的开展,优化智能制造讲堂活动内容,建立文化传承育人常态化机制,实施“名师名匠”培养计划。在该过程中,学校也开展了“学院工匠大师”评选活动,树立了学院工匠文化践行者先进典型,并以“智造讲堂”作为基本载体,大力宣传校内工匠大师的先进事迹。它营造了相对创新的“工匠精神”文化传承氛围,促进了学生范围内的工匠行为文化发展,展现了高职工匠型高素质人才校企共育新局面[7]。
职业教育是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中国要崛起为真正的制造强国,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工匠文化”的培养和建设,让学生认识到基层技术人员也有地位及崇高的身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的文化传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培育以敬业进取、技术精湛、追求严谨、勤于学习等工匠精神为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机电工程学院,基于智能制造专业群“工匠精神”育人模式的应用与实践强调明确教学思路与原则,它也参照诸多创新思维创建了教学创新模式,确保院校学生深入到专业教育体系中,参与到各种教育活动中,在体现智能制造专业群优势的同时也彰显了“工匠精神”育人模式的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