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川
(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代表处,香港 999077)
中国香港地区是世界瞩目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人口超过700万,土地面积约为1106平方公里。香港本身并不蕴藏能源资源,几乎完全依靠进口来满足其能源需求,或者是直接从境外进口(例如油产品和煤产品),或者是进口燃料后在香港本地进行加工(例如电力和煤气),另有小部分的能源由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提供。
香港特区政府能源政策的目标是确保可靠、安全、高效率以及价格合理的能源供应,配合清洁、低碳的燃料或发电技术,以减少能源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的影响,支持香港的繁荣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香港终端能源供应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电力方面,由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及香港电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灯”)提供电力。中电为香港约80%的人口提供电力,旗下有位于香港的青山发电厂、龙鼓滩发电厂、竹篙湾发电厂,另有来源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及广州蓄能水电厂的电力。港灯为香港约20%的人口提供电力,旗下有位于香港的南丫发电厂、南丫风采发电站。
燃气方面,主要由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供应煤气;在由各油公司供应的本地五个家用石油气供应商中,埃克森美孚香港有限公司(埃克森)、特尔高能源有限公司(壳牌特许品牌授权营运商)和中石化(香港)石油气有限公司提供瓶装及中央家用石油气,而另外两个供应商[即新海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及协和石油(香港)有限公司]则只提供瓶装家用石油气。
航运燃料油方面,香港是享誉盛名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航运、航空业是香港繁荣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重要基石。2019年,香港国际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为7400余万人次,来港船舶达88000多船次,均位居世界前三位。庞大的港口、机场吞吐量意味着巨大的能源供应需求。据统计,香港燃油需求量约为2000万吨/年,在航空煤油、高硫柴油、船用燃料油等燃油品种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航油、中国燃气等在港中资企业,年供应总量超过1200万吨,市场占有率超过80%。
可再生能源方面,由于香港土地供应有限,也缺乏良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所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受到限制。主要形式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及地热能,在能源占有比重中不到1%。其中生物柴油是可再生燃料的一种。
香港现行生物柴油被称为B5生物柴油,即混合了5%纯生物柴油和95%传统(欧盟五期)柴油的混合燃料,其性能与传统柴油相若。纯生物柴油则被称为B100。生物柴油主要使用者包括香港特区政府、私营建筑公司和香港机场管理局。近年来,政府部门生物柴油总使用量有上升趋势,由2012年的约260万升,增至2018年的约1450万升,增加了4倍多,反映了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正积极推动各部门使用可再生能源。
早在2013年,香港特区政府就推出了首份《香港清新空气蓝图》。2020年11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指出香港的碳排放量已在2014年达峰,阐述未来在改善空气质素方面所面对的挑战及各项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过去几年,香港特区政府一直按照蓝图在推进,并不断更新推进。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巴黎协定》,香港也在其中担当着一定的角色。2020年,香港正式公布了2050年达致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10月公布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细化了“零碳排放·绿色宜居·持续发展”愿景的路径,提出了净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全民减废四大减碳策略。并承诺未来15~20年,投放约2400亿港元推行各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近年来,在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响应碳中和政策中,涉及交通运输和能源行业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广使用电动车辆。为推广电动车,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推动使用电动车辆督导委员会,由财政司司长担任主席,其成员来自不同界别。2021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专门公布了首份《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措施包括:2018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间减免电动车首次登记税(上限为97500港元),并推行“一换一”计划,旧私家车更换电动车可获更高税宽减额(上限为287500港元);企业购置电动车辆,有关的资本开支可在第一年获利得税扣减;拨款1.8亿港元资助专营巴士公司购买单层电动巴士做试验行驶。
二是资助屋苑电动车充电设施。为鼓励使用电动车,香港特区政府推出20亿港元的“EV屋苑充电易资助计划”,资助现有私人住宅楼宇停车场安装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方便电动车车主日后在其居所的停车场简易地安装符合个人需要的充电器,鼓励有需要驾驶人士转用电动车。
三是设立绿色运输试验基金。为改善空气质量及减少车辆碳排放,香港特区政府于2011年3月设立了3亿港元“绿色运输试验基金”,以资助运输业及慈善/非营利机构试验绿色创新运输技术,包括新能源车辆或船只、把传统车辆或船只改装为新能源车辆或船只、与运输业务相关的后处理减排装置或节省燃料装置。2020年9月,该基金更名为“新能源运输基金”,额外投放8亿港元资金,以扩大“新能源运输基金”资助范围,累积获批试验项目已有193个,资助金额约为1.49亿港元。
作为乡喜配肥站技术指导,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教授对配肥站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乡喜精准配肥站,看着是普普通通的配肥站,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即将开启液体肥料发展的新时代。它是中国第一家建在田间地头的液体配肥站,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大田作物。它就像井岗山的革命星星之火!”
四是出台停止新登记燃油私家车政策。2021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发表了首份《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明确提出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记燃油私家车,包括混合动力车;研究转型加油站;争取在未来数年立法就电动车退役电池推行生产者责任计划,并推广电池二次应用的绿色科研。
五是淘汰老旧柴油商业车。2020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宣布,《2020年空气污染管制(空气污染物排放)(受管制车辆)(修订)规例》生效,环境保护署推出新特惠资助计划,在2027年底前分阶段淘汰约4万辆“欧盟四期”排放标准的柴油商业车辆,按车龄向合资格车主提供大约相当于新车平均应课税值31%~37%的特惠资助,并为装配汽车附加物的货车提供平均车身价值15%的额外特惠资助。
六是推动渡轮电动化。推进新能源渡轮,试验电动和混合动力渡轮,并与渡轮公司探讨于2035年前逐步采用新能源渡轮。
七是推进新低碳发电策略。发电业是香港最大的碳排放源,目前占全港碳排放量的约2/3,因此在香港特区政府的五项主要减排策略中,预期“调整发电燃料组合”对降低碳强度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在电力供应方面,天然气占50%,从中国内地进口的煤炭和核能分别占25%,而可再生能源只占约1%。《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提出收紧发电厂空气污染物排放,长远达至2050年前净零发电的目标。为响应香港特区政府要求天然气发电,港灯和中电已共同兴建一个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为龙鼓滩和南丫岛的发电厂供应天然气,预计在2022年正式启用。
八是推进氢能利用。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已明确成立跨部门政府工作小组,处理在港应用氢能的工作,计划2021年起,在未来三年内与专营巴士公司及其他持份者合作,试行氢燃料电池巴士及重型车辆。
九是推动船舶减排。探讨进一步收紧本地船舶燃料的含硫量上限至0.001%,并为新售汽油船用舷外引擎订立排放标准。
十是对生物柴油免税。为推广使用生物柴油(作为汽车燃料),香港特区政府修订了《空气污染管制(汽车燃料)规例》(第311L章),并参考欧盟标准,制定了本港的车用生物柴油标准,即以95%符合欧盟五期标准的柴油及5%生物柴油混合而成的B5生物柴油;规定了汽车生物柴油不用课税;2010年7月开始实施。
在香港环境和能源政策的影响下,传统化石能源行业在香港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提出2035年不再上燃油车牌,意味着现有的燃油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虽然香港被视为推广及早采用电动车的理想城市,截至2022年3月底,香港整体电动车数量达31196辆,占所有车辆总数的约3.4%,但由于电动车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少,所以短时间电动车替代化石能源车还难以做到,这为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转型提供了战略调整机遇期。
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势在必行,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香港航运、航空中心地位。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提出要提升香港“八个中心”国际竞争力措施。未来香港只要抓住内地洁净能源产业的机遇,顺势转型升级,香港本地洁净能源业务布局就可以获得较多机会。
一是氢能利用布局机会。《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提出未来可使用氢能解决商用车碳排放问题。香港有条件依托境内产业优势,推进香港氢能利用。在有关企业的推动下,香港特区政府已启动相关工作,明确成立环境局牵头的跨部门政府工作小组,未来将联合商界和议会界别,研究香港有关氢能利用商用技术标准,探讨利用现有的油气网点转型建设加氢站,引进氢能电动汽车,开展氢能利用项目试点立项。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网点发展太阳能和充电业务。香港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在利用太阳能方面有较好的条件。关于加油站未来的转型发展,香港的油公司可积极借鉴内地经验,推动特区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利用加油站棚顶及周边位置发电的政策,如加油站增加太阳能板和风能发电设备来自主发电,减少加油站的电能消耗,以达到节能减碳功效。
三是生物柴油市场拓展机会。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广使用生物柴油,提供了税务优惠来鼓励使用生物柴油。环境保护署积极推动香港特区政府各部门使用B5生物柴油,如2016年3月及2017年1月通过招标及合约安排,规定所有新招标的公共工程项目及公共房屋项目全面使用生物柴油。
据统计,目前香港每年消耗约144万吨传统柴油,其中大部分用于道路交通和建造业。按照香港政府气候行动,假设香港每年合共消耗的144万吨传统柴油都以生物柴油替代,当中约72000吨传统柴油便需以纯生物柴油替代。香港可以依托内地资源,利用现有零售网络,寻求香港特区政府支持,选择油站作为试点,开展生物柴油供应。
四是开拓低硫燃料油市场,助力香港建设成为国际航运燃油供应中心。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船用燃料油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新加坡与中国香港两地来港船舶总数量相差不大,但新加坡全年船用燃料油消费量约为5000万吨,香港目前仅500多万吨,这说明有大量的远洋运输船不在香港加注燃料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香港燃料油价高,削弱了竞争力。
新加坡由于自身拥有充足的本地炼厂资源(年原油加工能力约为6500万吨),加之地缘、码头、仓储优势,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燃油调和中心。香港的燃油资源不是问题,临近的华南地区有广州石化、茂名石化、湛江中科等中国石化炼厂,合计原油加工能力超亿吨/年,远超新加坡的炼油能力,且具有物流运距优势。目前主要受制于国家对香港的燃油资源实行出口配额制,内地到港资源不够充足,资源调配缺乏灵活性。此外,2020年2月1日起,我国对国际航行船舶在我国沿海港口加注的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免税)政策,对进出口我国的国际航线运用船舶供应的保税船用燃料油,进口和销售免征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但香港均不能享受相关政策。
以上这些因素削弱了香港燃油供应的市场竞争力,也对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的核心竞争力造成影响。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已出台提升香港国际竞争力的措施。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远战略规划来看,如果香港能够破除燃油资源入港的出口配额制度壁垒、关税壁垒,降低远洋船的燃油加注成本,那么每年8.8万艘远洋船用燃料油消费留在香港必然形成巨大的市场,香港有较大的潜力可以直追新加坡成为国际航运燃油供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