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苗
红色基因,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奋斗、为人民服务所凝聚成的心血、结晶,既是革命精神的历史传承与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其核心内涵就是革命精神——艰苦奋战、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奋斗理念。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此时大学生们的观念、价值可塑性非常强,极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思潮以及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信息化环境之中,大学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发展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是要以红色基因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了解党和人民艰苦奋斗历程,从而通过红色革命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筑造牢固的理想信念战线,从而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为国家建设、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实现社会主义高效、健康、持续建设的重要举措。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信息环境、舆论环境更为复杂,这对于新生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极为不利。为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必须激发新生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新生代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重任,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使命。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要将红色基因所传承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融入新生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大学生接受革命精神、红色文化的洗礼,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所凝聚的革命传统、精神深入到大学生心中、脑中,让新生代的大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从而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引领大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途径。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新生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信息环境之下,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容易受西方思想、国外文化以及直观的影响,阻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红色基因中内涵丰富的革命精神,如“雷锋精神”“长征精神”等,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既是要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让处于三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掌握辨别是非、认清事实的能力,进而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群体的道德品质与意识形态教育,利用红色基因中所蕴含的民族观、价值观以及个体道德观等,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思想交锋下,坚定中国精神之信念、爱国主义之意识,从而深化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红色文化的理解。
(一)中西方文化与思想的冲击。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内外文化与思想冲击的影响,从而阻碍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国际文化融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文化常态,大学生思想、意识受西方自由主义的冲击,在这种极端追求个人主义自由与平等地位的思想下,不少大学生政治立场开始动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被削弱;社会发展的负面因素,也干扰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处于校园环境中的大学生涉世不深,但极易受到网络、新媒体中的舆论煽动,在人为制造的社会恐慌和不良思想浪潮冲击下,容易形成不良思想,阻碍了红色基因的融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二)新技术与新媒体的挑战。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新媒体等获取社会信息与知识,比较常见。然而,随着大学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渠道增多、获取方式多样化,极易受到网络、新媒体中一些扭曲性话语、负向价值观的影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信息传播速度远比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内容的速度更快,加之多数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有限,学生很难把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负能量、不良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会反感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出现“阳奉阴违”的心态。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单一,缺乏特色。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照文本与教材,展开关于红色文化的教学活动,大学生在教学中接触的都是一些传统理论,文本和教材已然无法满足新生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问题在于,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高质量的教学素材以及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案例等,教学内容、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发挥出优良的教学作用。红色基因的融入,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教育经验与教学案例的支持,就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乏味、枯燥,无法彰显红色基因的价值,难以促进两者有效转化。
(一)立足于校园网络、社会实践,融入红色基因。网络、新媒体等,现如今已经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要抢占网络、新媒体阵地,通过网络、新媒体,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以有效发挥红色基因的作用,立体式、全方位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要注重网络教育,在校园官方网站或者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中,开设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红色专栏,向学生推送与井冈山斗争精神、红军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和延安精神等相关的专题资讯内容,并开展讲座、演讲比赛等,全方位宣传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不断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二是依托于本地红色革命资源与革命传统文化,面向大学生展开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清明节给烈士扫墓、参观革命遗址以及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志愿活动,引领大学生亲身体会革命先烈们的付出、艰苦奋斗,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
(二)校园文化中融入红色资源。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直接将革命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混合在一起,而是基于大学生思想意识、群体特征以及个性需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通过挖掘、开发红色资源、革命精神、红色文化中育人元素,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衔接起来,实现以红色基因引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将红色资源与红色课堂、红色实践、红色文化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过程之中。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学习党史、了解红色文化等,提升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能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红色文化学习、践行等纳入学生德育考核之中;另一方面,在校园内积极展开红色文化活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机制。面向大学生开展趣味的“红色文化节”,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专业,诠释自己心中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如红色歌曲演唱、红色诗文朗诵、演讲辩论等,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人格以及行为等,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在思政理论课中融入红色基因,开展红色基因主题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主要途径,也是红色基因融入的根本路径。在思政理论课中展开红色基因主题活动,一是从理论教学角度立体式渗透红色基因,即基于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红色基因,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如开设红色革命文化专题、增设红色革命选修课等。二是在课堂上运用红色基因素材补充课本内容,让学生通过革命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事迹以及光荣传统教育内容,深化对课本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结合课后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之中,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而言之,处于“互联网+”以及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受各种思潮、文化冲击的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极容易出现偏差,为了在大学时代让大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显得尤为重要。红色基因的融入,能让没有接受过革命洗礼的新一代大学生,领略红色基因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在革命精神、红色革命文化的洗礼下,自觉传承优秀革命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以及个人使命感,时刻谨记自身的使命与发展目标,做新时代敢担当有为好青年,同时也能克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