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莹
当前全球经济正朝着一体化发展,各个领域中频繁的国际交流需要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人才。顺应发展的需求,高校英语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根据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及卡奈尔(M.Canale)和斯维恩(M. Swain)等人的观点,交际能力包含语言、社会语言、语篇和应对四个方面的能力。Ruben(1976)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社会和文化因素,既有语言知识的运用,又注重实践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文化与语言。语言学家拉多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胡文仲说过“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可见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联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既反映文化,又为文化服务;语言的运用无时无刻不受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要想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并自如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就要对目的语的文化模式和准则及社会风俗习惯有深入的理解。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形式单一的课堂活动大量地教授语言知识,内容枯燥,大学生被动地学习。在教授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技能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关文化知识的渗透,包括文化背景、相关风俗民情,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造成的语义的不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英语表达与交际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成为适应当前国际形势需求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大学英语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语言,也就是培养学生用该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当前,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是不同步的,还是以教师课上讲授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英语课外活动都不足,教师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也很薄弱。教学注重英语词汇语法学习,而忽视文化的渗透。为了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等相关的考试能够过关,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记忆词汇和语法知识上,从而导致实际语用能力较弱。传统英语教材编写上多局限于语言知识,拓展和介绍文化的部分非常少。学生社会语言能力的培养长期被忽视。很多学生有着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但是仍然摆脱不掉哑巴英语的事实。
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借助教材渗透跨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教学信息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领域。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认真地选取那些能将语言知识与跨文化知识紧密联系的教材,有助于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知识的渗透,让学生能够有机结合语言学习与文化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从中体会到文化尤其是文化差异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与语言相关的文化。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体验不同文化的机会,例如,与学校里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交流;还可以借助英语影视作品、外国文学作品等来帮助学生获取文化体验。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还要在学生熟悉、了解英美文化及中美文化差异的同时,组织反复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形成对异域文化直观的认识。
(三)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英语课堂模式使得教师教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进行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时,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转变角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设计者、管理者和服务者。
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以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加深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理解,更好地传递、诠释两种文化,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跨文化意识。此外,跨文化教学具有多样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设定目标与重点,帮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文化知识。教师可通过采用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单向传输向双向传输转变。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间的交流合作遍布各个领域,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外语教师重视对文化的教学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改进教学方法,转换角色,选用合适的教学材料,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将文化知识渗透、融入日常教学,于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