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崖画的符号叙事研究

2022-02-06 19:11李雪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沧源佤族先民

□李雪华

一、引言

沧源崖画是在我国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发现的刻在陡峭石壁上的岩画。是3,200多年前,古代先民用赤铁矿粉与动物血调和的颜料,绘制在距地面高2米到10米左右的石灰岩崖面上的图画作品。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被人发现有19处画点,从这些画点的画面上来看,有人像、动物像还有房屋和道路、树木、太阳等,也有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场面的展现,比如放牧、娱乐场面岩画中都有呈现。有学者认为是新时器时代的先民们通过他们的艺术想象用刀刻在天然的岩石上的一种艺术品。更重要的这些岩画的发现也为我们的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和艺术学等方面提供了一份形象生动的资料,为人们研究地方文学艺术的源头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也为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一种民族图像的岩画,它是一种载体,本质上不仅具有叙事性,而且也是一种视觉语言符号,每一组图像背后都蕴藏着先民们的某一方面的生活状况和愿景。看似是静态的,但它的背后却是动态的。它是通过静态的形式来表现人类动态的内容,从而复现出先民们那个时代的生活动态。本文尝试从符号叙事角度,通过梳理学界对崖画的研究来看崖画作为符号是如何完成叙事过程,学界如何进一步通过符号来挖掘符号背后深层的内涵。

符号叙事学,即用符号学的方法研究叙事文本。赵毅衡指出,凡是用一种符号手段再现一系列事件,而这些事件的排列又具有一定的“可跟踪性”,这个符号意指过程就称为叙述。沧源崖画是一种图像符号,它既有实物的图像,也有民众事象。崖画也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存在,因而通过这种符号信息,更好地揭示出它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作为叙事文本的沧源崖画如何通过一组一组的符号来展开民族叙事,再现先民们真实的生活动态。下面结合学术界研究史料针对沧源崖画如何叙事和叙事的意义加以分析。

首先作为视觉语言符号的崖画,符号所指更多地是观赏者及接受者在通过五官感知后解读中凸现出来。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欣赏者在解读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看”的过程。一个从“肉眼看”到“用心看”的过程。在解读崖画的整个过程中,作为研究者还会远远地超越这个过程,他们通过崖画的一些表征去推断一些未知的结论。这个过程经过视觉层面、主题层面和象征意义层面三个不同阶段层次的由浅入深递增来达成。只有这样通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入里,由外入内地层层剖析,欣赏者才可能真正地了解该图像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所要表达的内容和隐含的意蕴。这个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也和易经中“象思维”的思维过程一脉相承。象思维过程是易经中常用的思维过程,它是在图像、符号等可感性的工具基础上通过推理,论证来揭示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本质规律。这个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以物象为基础,从意象出发类推事物规律,观物取象,象以尽意的过程。

二、视觉层面的崖画研究

沧源崖画作为一种物象,从视觉层来看涉及到的图形有人物、动物,器物、自然物还有房屋等。人们根据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些图案符号联想,推断到符号的所指。周星在1986年第2期《云南社会科学》发表的《沧源崖画村落图新探》中通过保存比较好的村落图案指出该组图像可以看出氏族当时的劳动场景还有村落中四通八达的道路及对外的联系推测出先民们的生活中可能已经存在着贸易活动比如交换。图案中有哨所存在,也可以看出先民们对安全的重视,并且还再现了这些村民的自然生活场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崖画的视觉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了远古时代的氏族先民对自然界的认识情况,也体现出先民们对自然的改造,利用的意识及为了生存获得生活中的食物的方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先民生活的真实。

沧源崖画的视觉层面的研究学界研究成果颇多,比如关于“沧源崖画的图像研究”也即是视觉层面的具体体现。在此问题上的论作颇多,如汪宁生《云南沧源崖画的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是崖画研究的奠基之作,他用调查法结合当地民众提供的线索找到了10处崖画遗址,并结合崖画图像进行分析,从年代,族属及分期等进行研究推断,还针对崖画上的图像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论文研究方面如杨兴吉《沧源摩崖壁画造型观念略谈》(《民族艺术》1995年第3期)从崖画的图形中人物,器物、房屋动物及手印,村落,舞蹈动作及人体装饰等来进行研究进一步再现原古时代先民们的生活真实。

三、主题层面的崖画研究

主题层面是指物像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相互组合,构成了图像意义的中间层主要表现的有物像和事像组合所指代的文化意义。视觉层面靠的是观赏者或研究者用肉眼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而主题层面则是通过视觉感知到的图形和时间的结合及某种文明的独特习俗和该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才能理解到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主题层不是被看到的,而是被理解到的,是超越现实世界的一种体现。通过现实世界结合习俗和文化传统而理解到该民俗图像所表现的特定主题或概念。符号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所说:“我发现‘如果不在与‘其他’事件相关的时间序列中研究象征符号,对仪式象征符号的分析就无法进行,因为象征符号本质上是社会过程的一部分。”

学者们对沧源崖画的主题层面进行了研究和挖掘。比如关于崖画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的族属问题,众说纷纭。如段世琳在1986年第4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的《云南沧源崖画是佤族先民创造的文明遗迹》里结合着时间及独特风俗及文化传统来推断并指出的即居住在这些古遗址的佤族先民所绘。沧源崖画是佤族先民的留下的文化遗址。而木基元1993年第6期《四川文物》发表的《云南沧源崖画及其研究概述》则结合现代佤族和傣族先民的生活习俗,认为它的族属不是单一的,它既体现着佤族民族的习俗,又有傣族的生活习俗,是佤族和傣族等民族的共同风尚。各家的观点为何相左,而这些结论又不是学者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他们得出这些结论则是根据视觉层感知到的符号信息或者说民俗物象再结合时间及独特民俗和文化传统等特点推断出来的,各家有各家的依据,也有各家的道理,都是经过严密论证,深入推理才得到的结论。这些结论也离不开主题层面的分析解读才能真正有论者的真知卓见。

四、象征层面的崖画研究

象征层面是一种精神上的显现,它所呈现的是内在性的、深层次的本质意义。这种本质意义要“通过弄清那些能够反映一个民族、一个时期、一个阶级、一种宗教或哲学信仰之基本态度的根本原则而领悟的”。这个层次是在视觉层中民族物象主题层基础上进一步引申生发才得以发现的,它是民族物象所产生的精神图像,是最高层次的“有意味形式”的“意味”。杨军2010年第5期《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的《试析沧源崖画的艺术特色》等从美术造型艺术的角度研究沧源崖画的写实性、识别性、象征性、审美性的艺术特色,体现了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先民们的艺术构思和绘画能力及他们高超的智慧为美术学的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马志忠;杨凤林于1998年第3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从沧源崖画谈原始体育》论者提出沧源崖画反映了原始体育内容的观点,投掷运动、叠罗汉、军事武术等体育运动找到了最初的运动源头。2017的几篇沧源崖画的论文则把它放在市场经济化的社会里从沧源崖画在商品经济时代带来的经济效益。则是从象征意义层面对沧源崖画进行更深层的挖掘,超越了视觉层和主题层带给接受者的信息。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佤族先民们的生活,也更深入地看到了崖画带给人们的更多的符号信息以外的深层意蕴。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佤族的历史及文化渊源。崖画给人们的现代生活带来的更深层的现代启示和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符号叙事学的运用能为人们为民族图像的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可以在文献梳理的过程中把所有研究某种民族图像的文献从视角层、主题层和象征层三个方面加以梳理、区分、归类整理,这样就能够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得于更多的民族图像的研究者在民族图像的研究中研究角度、研究深度和广度方面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拓展。

猜你喜欢
沧源佤族先民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沧源佤族革命历史档案展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沧源翁丁山地佤寨的空间布局及形态分析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