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四维论析

2022-02-06 14:18汪青松
管理工程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立体化四位一体思政

汪青松,张 晗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它不仅有解释世界的理论意涵,还具有实践指向这种改变世界的鲜明属性。“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134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功能的重要表征,就是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让受众学生能够形成与主导意识形态一致的理论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寓教于“行”,探索形成了包括课堂叙事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网络延展式教学和平台情景式教学在内的标准样式[3]。“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根据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形成规律,围绕学生理论认知、情感生成、价值观和行为养成的过程,从而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要素充分融合,最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特有价值展示和发挥出来。

1 “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育人功能

“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充分把握知识内在结构的基础上强调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功能的发挥。知识的内在构成包括紧密相连的不同层次:一是符号表征,即“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现人类对于世界认识的程度或状态;二是逻辑形式,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方式,包括知识的构成逻辑和人类思维的逻辑形式;三是意义世界,是内隐于知识符号的价值系统,对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影响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知识系统的科学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促进学生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育人功能。

1.1 课堂叙事式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

课堂叙事式教学利用课堂主渠道达到科学认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构成“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发挥育人功能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与启发,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教育和运用。“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9课堂教学具有叙事性特征和实践性功能,叙事式教学坚持用彻底的理论来说服人,从而达到系统认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完备科学的理论不能自动生成,列宁在《怎么办?》中指出,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马克思主义是系统深邃的科学理论,不灌输则无法对其形成科学认知。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原则,也是“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发挥育人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课堂叙事式教学把知识看作载体,强调它可以“载”给学生一些方法体验,“载”给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基地体验式教学、网络延展式教学和平台情景式教学发挥育人功能开启逻辑起点。课堂叙事式教学一方面缓解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的现实矛盾,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的情感激发、价值引领、行为养成提供认知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科体系和章节要求,挖掘实践教学主题的学术支撑和学理依据,并据此精选精讲重要的理论问题。比如河南高校利用区域红色教育资源和鲜明行业特色,注重提炼“大别山精神与理想信念”“红旗渠工程与群众自觉”“焦裕禄精神与党的工作作风”“航空报国精神与爱国主义”等实践教学主题,通过故事呈现、故事讨论、理论反思等不同环节,挖掘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逻辑关联,诠释文化精神的历史逻辑和时代意义。

1.2 基地体验式教学与情感生发

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链条之一。“作为教育学细胞的教学过程其本质也不在于认识而在内在心智结构的建构。”[4]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是个体形成主导意识形态的必备环节。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终究是一种对个体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要达到受教育者完成自我建构、形成主导意识形态的目的,需要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情感,使其对自我和社会产生肯定体验,实现个体经验与社会需求的创造性转换,体现个体作为社会主体的价值。另一方面,情感态度是理论认知的条件之一,“当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5]233不同于课堂叙事中的认知训练,基地体验式教学着重解决的问题是思维的培养和积极情感的形成,这又反向促使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产生真正兴趣。

基地体验式教学是学生通过参观考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感悟先进事迹、完成访谈调研获得深度体验并生发情感态度和完善心智结构的教学形式。对社会和自我的情感态度是一种内隐的心理品质,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基础,又超越马克思主义作为知识的表层符号系统,指向其意义世界。这就决定情感态度无法通过直接的讲授生成,只能通过深度参与和体验获得。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思政情景并引导其深度参与是基地体验式教学的常见途径。河南高校建设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基地、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基地,以及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深度参与和体验的平台。其中,朋辈讲授、实践报告、著作出版等基地体验式教学环节巩固了体验成果,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1.3 网络延展式教学与价值引领

网络延展式教学是课堂叙事教学的有力补充,起到巩固体验式教学效果、加强价值引领的功能。网络延展式教学以建设共享性学习资源为主要任务, 通过校、院两级官方微信和微博、在线课程、红色文化学习板块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把实践教学的完整体系推送给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空间的拓宽、师生互动的提升。

网络空间是不同社会思潮争夺青年群体的主要场域,也是青年群体活动的主要场所,并逐步成为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进行价值引领的主要平台。当前,网络延展式教学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方面,通过网络空间搜集影响主流价值观念的主要思想因素,利用在线课程和网络平台解疑释惑,在对比中加强对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另一方面,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建设沉浸式思政课程实践平台,改变传统课堂中强调理论认知和缺少价值引领的师生互动状况,实现理论认知、情感体验、价值引领全要素互动。沉浸式思政课程实践平台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依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的虚拟仿真项目,比如河南师范大学建设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虚拟仿真项目和福建师范大学建设的“古田军魂”虚拟仿真项目。二是根据学校所属行业特点建设的项目,比如南京农业大学的 “美丽中国: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虚拟仿真项目和上海体育学院建设的“新时代体育强国之路——总书记的体育足迹”虚拟仿真项目。三是以学校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所建设的项目,比如北京科技大学的“精准扶贫实践教学虚拟仿真项目”。这些项目类型不同,但其共同之处在于将课堂叙事式教学中强调的理论认知与基地体验式教学中重视情感生成的优势综合起来,从而在沉浸式的思政情境中加强价值引领。

1.4 平台情景式教学与行为规范

“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旨在融通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现实生活,搭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平台,通过学生认知理论、升华道德情感,形成与主导意识形态方向一致的相关价值观念,最终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定规立矩的引导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6]“四位一体”实践教学的关键核心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需要在现实行为而非在思想表达中得以实现。平台情景式教学通过整合校内外已有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资源,采用展览、演出、微电影、辩论、圆桌论坛等形式,把体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的相关主题、人物、事件、精神进行场景再现和情境还原。

平台情景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高度融合。教师在主题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我探究环节上进行把握,而学生通过呈现问题、思维转换、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等环节,把握实践主题的本质和矛盾,将抽象的理论和道德准则转换为行为规范,养成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在平台情景式教学中,一方面,教师特别需要把握知识对于不同学生个体的意义,在符合主导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允许并鼓励学生做出差异化解读和个性化表现。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注重把握实践主题的多元价值,深入挖掘其对学生理论认知、情感生成和价值观形成的多重意义,使学生在思政情景中明辨是非,甄别真伪,巩固行为规范。

2 “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生动实践

2.1 凝聚叙事和实践特点来打造“鲜活”思政金课

如今的高校学生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其所接触的信息复杂多样,可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之中,因此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锐,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渴望,由此也就在思想层面造就了不断接受新变化的潜意识习惯。对于传统思政课堂严格依据教材进行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实践模式,学生已经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而通过课堂叙事性讲述与课堂内学生实践性互动的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陈旧的宣讲教学模式,将学习的重点进行聚焦,并且通过专题集中式探讨,能够使思政课堂摆脱“枯燥”,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活。在郑州航院思政课堂上教师采用师生互动的模式,如以诵读《红色家书》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在思想上去深刻触及先辈的爱国热情;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组织大一学生针对自己所写的“致四年后自己的一封信”进行宣读交流,让学生置身于自我设定的成长目标定位中,采用“以终为始”的课内实践方式来引导学生自我定位,进行思想和人格的塑造。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和思考,能够真正地将教材理论知识与个人的理解与收获真正结合起来,将宏观的理论知识化解于微观的个人体会之中,将专业的“大道理”融入一个个小故事之中,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的共鸣,从而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体系之中。这就使得思政课堂在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叙事性和实践性的同时,还能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思政课堂教学的“鲜活”性,加大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真正做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2.2 以个体参与和情景再现模式推进立体化实践教学

对于各高校而言,基本上都存在着实践经费不足、实践场地资源短缺、实践课程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学校依据办校特色并结合专业特点,扬长避短,使用融媒体技术构建现实性、针对性、启发性、思想性和参与性兼具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库”,为信息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搭建了身临其境的“模拟场景”和“虚拟实践”,其贴近学习、贴近生活、贴近心理的“接地气”问题聚焦,对青年学子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锻造和品格培养,真正做到“培养能力、学思结合、以虚补实、虚实同构”的实践教学途径,以“新奇性、体验性、互动性”的媒介,创新课程教育教学范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性和出彩度,助推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科学性和实效度。任课教师提前在课程的教学设计环节,依据教材相关知识背景,虚拟构建起一个特定“场景模型”,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选择,在场景中饰演其中的某一个角色,或者针对场景中引发的关注和问题、反思及共鸣进行讨论交流。在任课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之下,参与活动的青年学生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头脑风暴”思考,之后教师在进行点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矫正,进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实现价值引导的双重目的。如郑州航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逐梦蓝天”主题演讲比赛,通过平台情景式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落实。这一实践教学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借鉴和凝练课堂叙事式、平台情景式、基地体验式和网络延展式为主的“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新尝试。其内容主要是围绕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人物、事迹、精神,挖掘思政主题元素,突出空天报国精神,赓续红色育人基因,弘扬高尚家国情怀,鼓励学生笃思躬行,旨在创新课程教育教学范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性和出彩度,助推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科学性和实效度。另外,由郑州航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与指导录制的“红动中原建军大业——跨越时空的思政课”在校园和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民航学院实景演绎《觉醒年代》《我和我的祖国》《焦裕禄》《大江大河》节选短剧,再现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重要瞬间;艺术学院开展“百年征程·百年辉煌”献礼建党100周年文化艺术节,通过微故事、微朗读、红色影评评选、红歌快闪、主题漫画大赛、红色短视频大赛等环节,以艺术形式寻根溯源、砥砺初心、铸魂育人;校团委指导学生排演红色题材话剧《钱学森》《两航起义》《江姐》等,演绎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志士、革命先烈,为理想、为民族前赴后继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商学院在暑期实践活动中推出“对话红色历史,追梦赤子之心”主题活动,鼓励同学在合理范围内创作演绎,通过搜集和整理红色影视作品、红色经典音乐作品,通过为红色革命电影配音、翻唱红色歌曲或朗诵革命史歌,在感受红色经典魅力和配音的乐趣之上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2.3 围绕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生体验式课堂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在更大时空的延续和延伸。通过实践基地的学习和体验,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所接收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认识和觉悟,同时也是学生巩固所学、完善认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大局意识。

郑州航院文法学院组织师生前往许慎文化园进行参观实践,并商讨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校学生志愿服务队来到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开封市杞县,开展文明风尚培育和支教志愿服务,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能工程学院组织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联合前往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开展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为主题的党史实践教育实地参观学习活动;民航学院组织学生代表前往中共五大会址和武昌农讲所旧址,以追寻红色足迹、强化党性修养为主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日活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组织部分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的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了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二七纪念塔,激励广大学生要铭记历史、牢记先烈、不忘初心、团结奋斗;团委组织“青马班”学员赴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开展“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青春寻访活动。学校还组织师生赴河南省文化馆参观“向人民汇报——河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展”。同时,郑州航院建成中原地区首个以航空文化为主题的航空文化馆,设立航空文化院部展示区、航空人物雕像等红色文化景观,构建航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铸就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基地;开展以“航空励志、航空益智、航空惠民”为主题的“大爱航行”志愿服务项目;举办红色档案展览,以百字谈、红色微党课、红色实践创建“三维三润”红色育人体系,通过多种形式讲述承载红色文化的“人”“事”“史”,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教育,激发报国热情、凝聚发展力量。学校采取以构建校内外社会实践基地为载体,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践渠道,组织广大学生深入革命纪念地、红色文化景观等进行社会实践,进而通过实地探究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学习与亲身接触的过程中汲取有益的思想政治理论先进元素,升华个人的品格和情操,真正做到在认知社会的同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

2.4 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塑造思政融媒体延展式实践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学应用的智慧、互动学习的智慧以及精准配置教学资源的智慧,将给思政课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创新。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理念的教学模式设计,可以很好地形成“师生互动 + 生生互动”的教学共同体,其必将给“教”与“学”带来一场全新的体验。郑州航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政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虚拟仿真技术与高校思政相结合,通过逼真的场景还原、生动的人物塑造、丰富的交互方式,令知识动起来、思政活起来。在虚拟现实中以高度的沉浸感与趣味性,帮助思政课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学效果。郑州航院校团委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精心打造团属新媒体“郑航青年”,年均发文量300篇,平台粉丝数目前已突破2万,曾获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河南省十佳高校新媒体平台”,负责运营的学生团队入选2017、2019两届“全国最具影响力新媒体社团”,让广大团员青年在学习党史中感悟精神,汲取力量;另外录制“郑航青年说”主题微团课,以青年学生喜欢的内容供给、话语体系、方式手段,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空天报国精神、国家重大战略等主题,录制微团课12期,受到广大师生好评,被河南高教等媒体转载报道。郑州航院还通过“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清明节祭英烈主题升旗仪式,“青春寻访”英烈人物校园打卡活动,纪念“一二·九”运动、国家公祭日“红色朗读者”等主题团日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扎实推进“青年大学习”和“苗苗会学习”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全年共参与“青年大学习”32期,参与人数28983人,参与率在全省高校中位居前列;组织参与“苗苗会学习”4期,24254名学生参与学习,有力推动思想政治引领常态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郑州航院商学院利用“翱商党建工作室”“党的创新理论讲习所”“双带头人工作室”等党建活动阵地,开展多种形式学习教育活动。依托“青马研究会”,探索构建“学生讲、学生学、讲学互动、以讲促学”的自我学习教育机制,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智慧云党建”。整合学院网站和“青铸工坊”“学院官微”等公众号内容,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打造融媒体平台。郑州航院民航学院充分发挥多元化新媒体对团学工作的促进作用,2021年微信公众号“郑州航院民航学院”栏目改版,优化设计,增添栏目,使公众号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增强民航特色,凸显民航亮点,共推文222篇,阅读量近12万。“青听”栏目累计推送47期,听众达24000余人次。

3 “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消解因素

3.1 “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推进机制不健全

“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系统的立体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制定规范周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呈现整体规划。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没有严格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或者是教学计划不清晰且缺乏可行性,又或者是组织上不够严密,抑或是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要而言之,一是“四位一体”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制度建设滞后,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缺乏密切的协同;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相脱节。二是“四位一体”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首先,评价理念相对落后;其次,考核评价太过关注结果,而对过程重视不足;最后,评价体系缺乏多样性。

3.2 对“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存在认识偏差

一是对“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般情况下,很多学校较为重视理工科的建设,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上而下的不断重视和强调,许多高校对其重视程度和“落地”成效也是愈发有力,但往往存在着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构性失衡,即对理论教学的重视和落实整体强于实践教学,一些实践教学的课时表面上增加了,但实践教学课时基本上处于无效的“闲置”状态。二是“四位一体”实践教学缺乏经费保障。“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不仅在时间安排上存在很大随意性,而且运行经费缺乏保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不单单是一个高校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元联动、同向协力,但因为实践教学基地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软硬件综合体,一般不能在很短时间内就产生明显的直接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学校和社会的建设积极性会受到制约。三是一些实践教学的实施主体在认识上具有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一些实践教学实施主体尤其是部分教师,在内涵、定位、边界意识等方面没有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很好的区分,更没有把二者的辩证关系厘清,出现不清楚实践教学究竟是干什么的定位误判,进而缺乏在实践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履行的应有主体自觉。其实,一些实践主体对“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的认知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只重视课堂实践教学的倾向,认为课堂实践教学方式是最适宜的形式,无须社会实践。还有一些教师认为,与在特定实践教学基地受时间紧张、经费开支大、学生无法全覆盖、存在安全风险等不利因素相比,利用校内的教室开展课堂实践教学会更适宜,而且能调动更多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其实,单纯在课堂上开展的实践教育教学,由于时间短、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不足、覆盖面窄,使学生广泛参与实践体验严重受限,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

3.3 “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缺乏深度整合

提升青年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青年学生的视野广度,帮助青年学生知悉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促进青年学生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最终让广大学生早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是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而目前一个比较普遍的客观事实是,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场地,一般都是依托校园内的教室或者校史馆、档案馆、体育馆、中心广场、学生活动室等进行;一些高校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方式,一般是惯常使用的播放视频、课堂叙述、情景模拟、课堂辩论等方式。长此以往,就会在无形中把本来内容鲜活、形式丰富的实践教学的生命张力弱化、淡化。如果实践教学走不出校门,或者很难走出校门,这样不仅无法把校内的纯理论和校外鲜活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而且最终会置实践教学于似实践而又非实践的“鸡肋”般尴尬境遇,难以达到实践教学“实践育人”的内在指向。同时,在执行主体的协同上,一些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归于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而把实践教学的任务布置给学校团委或学工部门具体负责,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分工,本应是各有侧重的同向同力,但往往由于理论和实践单位主体沟通不畅、协同不力,导致同向同力的实效被消解。

3.4 “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受到新媒体的负面冲击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由于网络获取各种图文音视频的便捷性,以及制作相应教学素材的个性化、趣味化、具象化追求,导致高校思政课在实践教学方式上出现了本身的形式主义化,以及为一味迎合学生而产生的泛娱乐化不良倾向。对于此种情况,我们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但一定要清醒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和学理性是其内容硬核,片面追求趣味化和娱乐性的形式,会淡化“内容为王”这个根本,甚至偏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定位。无论是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还是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思政课教学都必须要守住教学的底线,不能为了迎合学生兴趣而简化和庸俗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逐利性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新媒体运营的内在驱动力,商业价值必然要求商业化的内容传播和商业化的眼球效应。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树立时,海量泛滥信息对其理性辨析的考验和负面影响是不应小觑的,因为其会在一定程度、甚至很大程度上对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最后,凡事又具有两面性,融媒体时代在给我们提供获取信息便捷的同时,也会钝化我们对信息的筛选、甄别能力,人所独有的能动性、创造性会在一些青年学生的身上被压制和弱化。所以,新媒体的负面影响需要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内容要坚守、追求和创新多样的形式。

3.5 “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长效运行难、效果呈现难

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频共振、相向而行、相得益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实现铸魂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不少高校并没有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运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其名而无其实,存在着“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重视力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匮乏、学时学分没保证、激励措施不到位、缺乏经费保障、具体实践没抓手等。归根结底,还在于学校和教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不够。这样就导致了“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缺乏长效运行的内动力。

由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不够,那么在软硬件的保障上就无法到位。一方面,担负思政课教学重任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学工部门、团委等部门缺乏协同,难以形成思政育人合力。教务部门对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认定及效果的评价力度不大,思政课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主动意识和自觉性由此会受到制约甚至严重挫伤。另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时间安排难以保证,突出表现在基地少、参与面窄、组织随意性大等方面。一些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有些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存在为了完成实践教学的工作任务、变相地以学生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报告作代替的情况。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不仅难以真实呈现,而且还容易步入淡化、变味的恶性循环轨道。

4 “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完善理路

通过对思政课堂实践的教学机制、资源以及功能的深层次整合来完善“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破解当下的思政实践教学的不利因素。但即使这样,全程、全员、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视域下审视,这一模式也仍需完善优化。

4.1 无缝对接专业实践与专业实习

作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全方位塑造大学生“三观”的高校思政课程,其“专业”实践与文学、化工、数学、法律、生物等专业的实习,遵循着相同的逻辑与范式。实际上,在大学生专业实践实习的单位和领域,也蕴藏着丰富思想政治的教育资源,例如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校园中的先进教师典范、企业中优秀的党建文化等。甚至一些技术岗位实习,例如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领域,或是某些高度依赖于国外先进技术的企业,依旧能够激发出学生高度的爱国心、强国志以及报国行。若是能够很好打通教育功能和实践场所,更好地实现二者的深度整合,就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一般,大家都能够管理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节约教育资源的同时,更好地放大教育效应。

4.2 打通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壁垒

相较于大学生第二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大学生社团则是在学校共青团组织和领导下、不同专业学生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而组建的学生性质的组织,因而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尊重各社团特色的前提下,若能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内涵与品位,还有助于保证社团活动的正确思想与方向。想要实现二者的深度整合最直接的途径办法就是由该社团相关负责部门聘请思政课教师来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由该指导教师从社团性质与思政课内容为基本点,设计出适合该社团章程和具体的活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二者做成有规划、有责任、有考核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4.3 深度整合“两个课堂”

学校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的班级教学活动是我们传统上的第一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第二课堂的活动类型丰富多样,比如,与专业学习对口的学术研究型,与爱好和兴趣相对应的艺术文化型,与素质技能提升相对应的社会实践型,与人生规划相对应的人生探讨型等。与第二课堂相比,思政课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具有功能和场所的内在耦合性。当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达到此种整合:一是加强活动设计的整合,将部分第二课堂变成具有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向性的活动,以增强第二课堂的思想性,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红线”贯穿于活动始终;第二加强教学主体的整合,将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团学工作干部整合到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中来,这样充分地发挥他们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4.4 打好校园文化这张正能量牌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挥文化最深沉、持久、基本的铸魂育人作用既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高境界,也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将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融入隐性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中,不仅能够消除个别学生的抵触情绪,同时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一条红线,培育出优良的学风、师风、教风、校风,打造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环境文化等在内的良好校园文化。二是将一些活动设计成具有思政课教学指向的活动,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提升学生对于理想、道德、纪律重塑的能力,以及对知识和技能构建的能力。以此来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性。

猜你喜欢
立体化四位一体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