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路径探析

2022-02-06 13:01:57刘津池大连大学
品牌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旅游文化发展

文/刘津池(大连大学)

乡村既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性、服务性的经济功能,又具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功能,同时具有承载和继承乡村文化的社会功能。乡村观光利用开放的空间,为长期居住在都市中的居民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改变生活方式,学习种养知识,体验农耕文化的地方,以实现回归传统的需求。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彰显青山生态价值,引导和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1]。

一、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

(一)乡村旅游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出发,中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也不尽相同。第一,乡村旅游的主要场所是农村。第二,乡村旅游的内容是乡村风光、风土人情、农业生产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的乡村旅游已不仅仅局限于农家乐、采摘瓜果、采摘土特产,更多的是对乡村生产的了解,对田园风光的渴望,对农民生活的体验[2]。

(二)乡村振兴

乡村兴旺,国家兴旺,乡村没落,国家没落。高质量、高水平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为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021年2月,国家乡村发展局正式成立,是我国乡村改革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持续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可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乡村旅游的繁荣,将会促进乡村三产融合,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动力。

二、乡村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逻辑

(一)乡村旅游带动工业发展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准确地将农业职能与旅游者的需要相结合,从而使“旅游+ N”的发展模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农业产业链得到进一步的延伸,提升乡村的知名度,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乡村旅游与乡村种植、农业加工、养殖业、餐饮、住宿等相关配套产业的整合,可以有效地促进乡村工业的发展[3]。

(二)乡村旅游带动生态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先决条件,即“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起乡愁”的发展思想,营造出独特的、有魅力的乡村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是改善乡村环境,实现生态生存,振兴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三)乡村旅游促进人才的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智力、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支持,通过政策和资金投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乡村提供就业,激发乡村活力,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达到治理有效的要求,助推乡村人才振兴[4]。

(四)乡村旅游促进文化复兴

通过发展和建设乡村旅游,可以不断挖掘出乡村的特色文化,使乡村的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工艺文化、餐饮文化等得以传承交流和传播,进而提高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村文化繁荣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达到乡风文明的要求,实现乡村旅游助推文化振兴。

(五)乡村旅游促进机构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能促进基层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动员广大基层党员团结一致,凝聚力量,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发展乡村旅游。基层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增强党的活力和效能。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乡村党组织凝聚力量,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缺少特色,同质化

目前,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缺乏创新性,是目前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家乐、旅游小镇、网红民宿、随处可见的水果采摘、儿童游乐等,都是普普通通的旅游产品,产品的同质化、流程城市化、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不但给游客的体验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也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无法建立起独特的乡村旅游特色,也成为影响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亟待突破的瓶颈[5]。

(二)发展主体单一,产业链延伸受到限制

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资金的重视,但是真正参与,尤其是积极参与的人还是很少,而且各个方面的合作程度也很低。乡村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农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力量,必须携手并进,必须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还比较单一,单一的发展主体受观念、手段和方法的限制,相对于多个主体的开发,在旅游规划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更容易出现相似性和雷同性[6]。同时,各主体间的合作程度不高,很难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限制了旅游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了产业的价值,实现了旅游资源的最大效益,也就是产业的升级转型。

(三)旅游规划设计不科学,指导不当

乡村旅游是解决农民收入、农业发展、乡村稳定的主要方式,在政策上得到了很多的支持,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受到了制约,特别是在县域、社区、村镇的旅游规划与发展方面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布局。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往往带有随机性,调查和论证不足导致了区域旅游资源、人才配置等各方面的协调与配置不科学。同时,由于缺乏宏观上的全面把握与指导,使得具有良好效益的旅游项目或产品在短期内被大量复制,加剧了市场的同质化,成为制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瓶颈[7]。

(四)挖掘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结合不充分

近几年,许多乡村的发展规划与旅游项目大多停留在景点建设与环境塑造上,只注重硬件设施的更新与投资,而忽视了原生态与人文传统,忽视了“乡愁”等软体氛围的建设,以商品化的方式盖起了房檐,但没有打造出与其他地方迥异的文化与魅力,使得乡村的“乡愁”“村味”等逐渐淡去。由于缺乏对本土文化的发掘,使其与旅游元素相结合,很难真正做到文旅相结合,而只有“形”而没有“魂”,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水平受到制约。

(五)技术和市场支持不足,供求失衡

近几年,乡村旅游的潜能逐渐被挖掘出来,有市场就有竞争,乡村旅游的产品和开发人员已经进入了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很明显,有些企业在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协作和竞争观念,缺乏市场竞争的经验。由于缺乏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无法使乡村旅游的智能化、旅游体验得到优化,以及利用互联网、社区营销等手段来推进乡村旅游的信息传播和品牌推广。

由于技术和营销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了乡村旅游供求“质”与“量”的不协调,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四、乡村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策略

(一)重视需求,精准供给

乡村旅游的内涵十分丰富,人们对其特定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期望与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在供需相适应的基础上,才能使乡村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认为,政府精准供给、非政府组织精准供给、旅游企业精准供给等因素对旅游生态体系的创新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乡村旅游规划与实施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游客的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定位,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等先进技术与手段,深度挖掘和梳理目标群体的现有需求和潜在需求,从而精准打造并提供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回应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产品种类也逐步多元化。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乡村旅游产品的布局,完善包括花卉园艺、动物农场、农产品生产基地、乡村体验、乡村旅游购物等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可在精准分析老人、学生、白领等不同旅游消费群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出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实现精准定位、精准开发和精准供给。

(二)协同发展,价值共创

现代商业社会已不能以个人的力量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应依赖于个体结盟,以开放合作的方式,共同创造价值。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如此,单一的农民组织无法在区域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利用各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有序、高效衔接,延长产业链,从而创造比个体发展相加更大的价值,实现协同发展。在乡村旅游中,有许多参与者,他们的行动方式和参与方式都不尽相同,必须坚持“共同创造,获取所需”的基本理念,建立起一种普遍性的激励机制,以促进更多参与者的参与,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与共享。有助于解决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体参与意愿不强、发展模式单一、过分重视短期经济利益等问题,实现政府、公益组织、高校等科研机构的价值诉求,构建和谐的多主体关系,创造“人人有贡献”的价值共创格局和“人人有回报”的价值共享机制。

(三)科学引导,合理规划

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迅速发展的都市经济,使得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过去许多政策都是根据乡村社会的共性特点来制定的,但实际上,乡村社会文化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并非每一个村庄都适合于发展乡村旅游,即使是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也不能随意地进行规划和建设。因此,在政策制定层面上,要根据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律,结合地方文化特点,在正确的方向和价值导向的前提下,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自我建构与弹性。在具体的建设道路上,需要转变过去单纯依赖自然景观、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等方式,而是要合理规划区域发展蓝图,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和发展规划,科学引导当地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开展乡村旅游建设,不断挖掘当地乡村的区域和资源优势,避免盲目增加旅游项目或制定统一的建设和量化衡量标准,这将是提高乡村旅游品质的关键。

(四)文化引领,形神同塑

乡村旅游的核心是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创建乡村旅游特色文化品牌,以保护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繁荣,抓住乡村文化振兴这个根本,以文旅融合这一重要着力点支撑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实现。因此,要全面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坚持挖掘地方特色,塑造差异化的特点和优势,把改善生活环境和卫生状况,建设物质和运输条件,与保护和发展乡村民俗,乡土文化等文化内涵相结合,尤其要在文化上做文章,提炼文化内核,打造文化符号,提升文化价值,才能增加自身的持久竞争力,使乡村旅游的“魂”与“形”的矛盾得以解决。

五、结语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基础。从产业角度看,发展乡村旅游能推动产业的融合,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人才层面,发展乡村旅游能为乡村人才搭建创业创新的平台,提升乡村人才的吸引力。从文化角度来看,发展乡村旅游能保护、继承和发扬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从生态角度来看,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地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乡村旅游能够客观地改进乡村各类自治组织,增强乡村治理的能力。

猜你喜欢
旅游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