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2022-02-06 12:45周雪峰
管理工程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管理沟通线下目标

李 巍,周雪峰

(1.河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2.河南师范大学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南 新乡 453000;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1 “管理沟通”课程概述

“管理沟通”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课程。随着企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日益推进,高层管理者和基层一线员工逐渐认识到沟通在管理当中的重要性。因此,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正式引入此课程,并将其确定为工商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管理沟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沟通理论和技巧运用到实践当中。笔者所在高校针对全日制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大二学生开设。该学生群体具有性格外向、善于交流等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管理沟通”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中的限选课程,该课程以“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为基础,并成为衔接“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研究方法”等专业课程的桥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管理沟通”以深入的理论剖析为基础,穿插生动的案例解析,为学生诠释生活学习中的沟通行为。

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2.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至今经历了技术应用、技术整合以及“互联网+”三个阶段,逐步实现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以“替代论”为核心向“改进论”发展趋势使其将该模式的目标确定为学生。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综合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当中的教学模式。它是教学手段的融合,更是教学空间的混合、教学时间的配合以及教学评价的相结合。该模式不仅能够解决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因此,引入该教学模式成为未来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1]。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教学效率的提升。传统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并掌握所学知识。然而,实际授课当中发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很难切实做到,结果知识点没有掌握的情况十分常见,到学期末疑点难点及没有解决的问题堆积成山[2]。尤其是课堂上的互动环节,更是难上加难。大部分学生都不愿与教师配合,主动回答问题更是十分少见。而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与老师通过教学平台联系在一起,学生由填鸭式学习向领跑式学习模式转变,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自我教学主动性均大幅提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进度展开学习,有问题积极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与授课教师取得联系。由此可见,教学效率必然呈现上升趋势[3];第二,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学生成绩及教师讲课效果的评价大多依靠期末成绩,指标的单一性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磨灭。不仅如此,教师授课的多元化、多样化并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给学生成绩评定提供可靠依据,而且使教师教学评价效果有了更好的展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依靠平台,在日常学习当中学生考勤、讨论、作业、案例分析等都有详细记录,这些都将作为学生教学评价的依据。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考察,学生、同行、督导均可以通过平台中的资源、课程设计、课程学习情况及学生的反馈等指标来进行打分。当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不仅于此,还包括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师技能等[4]。

2 “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供需分析

供需理论是经济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供给决定需求,另一方面需求也对供给起着一定的反作用;当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为最佳状态,生产与消费均衡,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供需理论不仅用于市场经济,也可用于教学。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教师、高校、社会等多方共赢的目标。“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式实施之前,针对本校授课教师与授课群体进行小规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方式,对该课程目前的授课效果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期待程度进行调查。通过供需实际调研结果分析得出,“管理沟通”课程欲达到既定目标,需从供给、需求以及供需均衡三方面努力。首先,从需求方视角出发,加强实践教学的频度,适当增加情景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过程化学习,参与式氛围的营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频率;其次,从供给方视角出发,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加强教师专业化素养,将理论与现实相融合、专业与社会相融合、多元化教学方法相融合,将最新理念、最专业的知识带入课堂;最后,从供需均衡视角出发,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明理增信,高校目标实现,社会人才适应。

3 “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通过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实际调研结果的分析,决定在“管理沟通”课程中进行改革,旨在增加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问题的机会,提高“管理沟通”课程的整体效果。同时,将线上教学的核心与线下教学的优势相结合,运用模块化教学理念,抓住学生存在问题的关键,因材施教。笔者所授课程通过学习通平台利用模块格式空间与单元化格式空间相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一方面,以模块化格式空间的设计运用到线下实践教学中。笔者将“管理沟通”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特征划分为理论模块、实践模块、案例模块、情景模块、讨论模块,在实践教学当中,每45分钟课程中融合一到两个模块,其目的是使课堂授课模式多元化,消除学生的枯燥感并能够将注意力持续长时间聚焦在课堂授课内容当中;另一方面,以学习格式化空间的思想运用到线上学习中。学习格式化空间以一个或多个知识点为核心,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一个小节,由若干个小节组成一章内容,每个知识点可以插入教师自己准备的资源也可以插入现有链接。学习格式化空间的构建是知识体系重塑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和再分配,自主学习愿望增强。学习空间将教学活动与教学资源紧密联系在每个单元当中并成为一个整体,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同时也为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支持。下面将按照笔者所在高校“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情况,对实施原则、核心思想、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实施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根本。“管理沟通”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主体与学主体的充分融合。教师是该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引导力量,学生是主要动力;第二,以实践为目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最终目标是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协作创新的能力。待学生毕业踏入社会之时,能够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当中;第三,以整合为手段。“管理沟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有较为丰富的案例来支撑。但就目前我国“管理沟通”课程发展现状来看,均以教师授课为主且使用案例较为陈旧,很少涉及国外企业,以本土案例居多。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网络等渠道将管理沟通所涉及资源进行整合,并放置于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24小时的全开放式学习空间。资源整合是“管理沟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手段,需要教师、学生、学校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第四,以评价为激励。混合式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成绩考察变得多样化,并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对于教师而言,接受多方监督,提高教学效率。

3.2 核心思想

“管理沟通”课程以BOPPPS理念为核心,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发挥学生能动性为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宗旨。BOPPPS理念源自温哥华,1976年由道格拉斯·克尔(Douglas Kerr)团队创建。该模式在我国的研究始于2011年,发展至今,经历了引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并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BOPPPS理念将课堂教学进行模块化分解,并以六个阶段进行呈现:课程导入阶段、教学目标展示阶段、前测阶段、参与式学习阶段、后评估阶段和总结阶段。每个模块均设定目标,并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教学系统[7]。将BOPPPS理念与“管理沟通”课程相融合,从上述六个阶段出发,综合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整个“管理沟通”课程的过程化管理。

3.3 实施过程

对于“管理沟通”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工商管理类课程而言,学生需求与教师供给同等重要。因此,课程讲授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沟通技巧,对观察或出现的管理沟通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要求教师对所讲授理论融会贯通,能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回到理论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该目标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情景模拟等。在以混合式教学法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引的方式下,将BOPPPS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导入(Bridge)、学习目标设定(Objective)、课前测验(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课后测验(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环节的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也为打造以学生为主角、以教师为配角的“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创新典范。下面将从BOPPPS的六个阶段,对“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分析。

3.3.1 课程引入

课程引入阶段任务在于吸引学生的兴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吸引眼球才能引人入胜。因此,在课程引入环节,利用“管理沟通”课程多样化、发散性、实践性强等特征,采用有趣图片、历史典故、最新数据、新闻报道、视频片段等方式将本节课预讲授内容巧妙地引入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将线上与线下课堂相融合。“管理沟通”课程内容涉及企业、个人、团队、国家等方方面面,从古至今的生动案例是引发学生思考的起点,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融,激发学生对理论的思考,进而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如团队沟通以中国盲人足球队为例,引发学生对于团队精神的渴望;非语言沟通从《三国演义》中经典故事“空城计”出发,透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进而引起学生对于非语言沟通的兴趣,从实际生活学习中寻找非语言沟通的身影,再将理论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综合来看,对于教师而言,有两项任务:线上,找出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或者企业经典案例,并将资料提前上传至学习空间;线下,将上节课与本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相互融合,并进行无缝连接的整合,同时,准备好课程导入环节的案例,设置好案例相关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必须完成两项工作:线上,阅读线上教师上传的资料,并进行提前的预习;线下,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将案例与本节课讲授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行思索。

3.3.2 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学习任务能够达成的基础,本阶段要明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学到什么,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对于教师而言,有两项任务:线上,从知识能力、职业素养和技能拓展三个方面制定学习目标;线下,撰写教案,并按照教学目标将课程环节与讲授知识点与之相互对应。对于学生而言,有两项工作:线上,明确本节课目标,与教师授课同步;线下,绘制出自己专属的目标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目标在于让学生自己清楚本节课程在“管理沟通”课程中的作用。

3.3.3 课前摸底测验

本阶段工作目标在于掌握学生受训能力,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所讲授内容的兴趣以及之前所储备的知识量,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掌握情况及对知识渴求的程度与内容,适时调整本节课程所讲授内容。对于教师而言,有两项任务:线上,通过给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扩展范围的渴求度及内容;线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者2-3个问题掌握学生对于预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完成两项工作:线上,配合完成摸底调查,真实填写学习意愿;线下,积极回答问题,并说出真实想法和学习目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施,不仅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也可以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供需平衡的目标。

3.3.4 参与式学习过程

本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以学生主体”为核心,采用分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课堂展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思政要点等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有两项任务:线上,剖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以视频的方式提前放置学习空间。线下,将重点、难点再次与本次课堂授课的内容尤其是案例相互融合,一方面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知识点的讲授,引导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的认知;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完成两项工作:线上,熟悉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线下,绘制属于自己的难点与重点规划图。参与式学习是过程与目标的相互融合,是教学过程的难点。“管理沟通”课程采用多元化学习方式,使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3.3.5 课后检测阶段

课后检测阶段是对教学活动实施的检测,是对学习成果验收的指标之一。本阶段目标有两个:第一,对已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第二,为之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提供依据。对于教师而言,收集教学效果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需要改进之处;对于学生来说,积极参与教学评估工作,从自身角度出发,将需求与教师供给相匹配,达到预期目标。

3.3.6 归纳总结

作为BOPPPS闭环系统当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本阶段目的在于归纳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知识脉络,并对其在实际工作学习中的应用进行升华,尤其是在课程思政方面。对于教师而言,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学生而言,对本节课学习进行归纳总结,做好笔记,并上传至学习空间,同时,对本节课所需改进的地方进行思考。

3.4 实施效果

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交流逐步增多,课堂上下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表现更加积极,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线下授课之前学生就已经在线上平台对学习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这就为课堂教学扫除了障碍。提前组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授课之前进行线上的学习,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的实质,为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提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教师线上线下授课技能有显著提升。线上授课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就是一种全新事物,资源的整合、信息技术的运用、平台软件的使用等都是新鲜事物,需要在准备好传统授课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完成技能的提升[5]。混合式教学是融合线上与线下资源的一种创新模式,要求教师抓住知识本质与学生特征,利用现实课堂和网络课堂的有限时间使教学效果较之前有显著提升[6]。这就在原有任务的基础上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都是一种挑战。

4 “管理沟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4.1 优化教师团队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管理沟通”这门课来说,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与此同时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沟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使得从事管理沟通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做好传统教学工作,如课堂讲义、幻灯片的制作、案例的查找,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线上课程的准备工作,如线上资源的整理、案例分享视频的制作、线上作业的编排、线上答疑等。这就要求教师团队在练好基本功的同时,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等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团队尽快成为混合式教学典范,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

4.2 组织学生培训

“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技术没能熟练掌握而导致一部分学生没能按时进入平台学习。因此,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该加入此课程的学生进行培训,一方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尤其是线上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对该教师线上线下授课中计划使用平台中的哪些模块或功能,让学生在进行正式线上学习之前能够熟练掌握。

4.3 强化信息技术,丰富共享资源

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整合资源,进行线上线下的学习。一方面,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学校、通信企业等相关部门要为线上授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能因为网速、带宽等原因而致使线上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相关网站或平台应尽可能免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免费资源,为线上教学资源的整合提供保障,同时也为更好地推广线上学习平台和链接奠定基础。

“管理沟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改革,其根本目标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更是线上与线下本质相融合的过程。对于高校本身而言,不仅要保证硬件质量,而且要提高教师运用混合教学模式的水平,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同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将线上资源与线下课程优势互补,使其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资源的同时也让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

猜你喜欢
管理沟通线下目标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管理沟通应用对企业业绩的积极意义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管理沟通技巧构建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管理沟通技巧构建
园长与教师管理沟通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分析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