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珩
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动计划支持职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自《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提出以来,高职院校纷纷将“提质培优”定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产教融合模式就成了高职院校实施此目标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着合作层次不深、规范性不高、可持续性不强、人才培养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目前,市场营销人才的市场需求一直排在前列,且呈增长趋势。但当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供需比例失调,一些高端市场营销人才缺少,而中低层次营销专业人才找不到合适岗位。这其中存在着因职业院校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学校教育与学生就业及市场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因此当务之急是优化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的提质培优目标。
“提质培优”是为贯彻落实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而提出的行动计划,国外并没有此种说法,但是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较我国更早、更成熟,他们国家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都各具特色,自成体系。同时国外对于“产教融合”这一说法与国内也不一样,国外多称作“校企合作”。虽然没有“产教融合”这一说法,不过并不缺乏与“产教融合”内涵思想一致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
(1)理论层面:美国菲利普·福斯特教授认为以企业为主的短期岗位培训,要优于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可以避免技术浪费,节约人力培养的成本;艾伦·克林斯特罗姆认为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将企业的生产与学校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高校和企业应该构建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
(2)实践层面:乔恩·怀特等学者认为职业院校的发展不仅仅要顺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同时还必须遵循学校自身发展的规律以及满足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需要;古尔布兰德森则对产教合作的效益进行研究,通过对挪威的研究得出高校教授在开展科研时如果与企业科技人员协同,其研究的成果更容易推广及更好地服务于市场,有助于服务企业发展的同时研究成果较之以前也更加丰富。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也提出了相关政策及新的培养模式。但是课题组通过知网、百度学术等网站查询相关关键词,发现以“提质培优、市场营销专业、学练创产研、产教融合”或者“提质培优、学练创产研、产教融合”为关键字,并没有查到有效文献,仅通过相关类似文献进行梳理。
曹丽萍(2020)围绕《行动计划》从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化三个方面进行路径分析总结,为《行动计划》的落实落地奠定一定基础;任占营(2020)从内涵发展、品牌培育、人才培养、服务贡献等维度明确了实践方略;从体系完备性、制度健全性、标准完善性、条件充足性、评价科学性等方面提出了效验表征,对推动职业教育战线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张悦(2020)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探讨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思路,对如何发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特点,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程青玥(2020)分析了产学研一体化对学科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市场营销专业系统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方法,分析了各设计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作用对本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目前尚没有本课题研究的这五级进阶式培养模式,仅有少许相关文献。杨频(2013)对学校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认识到实用、有效、专业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培养方向,由此摸索出一套适合中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练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韩春梅(2019)深入推进以适应转型发展为要求的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积极融入文化及相关产业,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培养,锤炼服务社会本领,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综上,国内外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关注,并积极落实应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但是本课题从提质培优视角探究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练创产研”五级进阶式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至今还没有提出过,对此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宽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和理论基础,对现有研究进行创新性回应。
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学练创产研”五级进阶式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善以往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通过“学练创产研”五级进阶式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质量,对接市场的人才需求,达到提质培优的目标。
通过“学练创产研”五级进阶式培养模式构建,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和环境,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施。
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提高市场营销人才的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营销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结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培养的要求以及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学练创产研”五级进阶式的改革模式:
“学”阶段主要是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课题组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成“3 平台+8 模块”的方式,三大平台分别是: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创新教育平台;八个课程模块分别是课程思政模块、人文素质教育模块、信息技术模块、大学外语课程模块、营销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实习实训模块、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在每个模块中,都将课程设置的学时、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新的构思,以便更好地适用于校企深度产教融合的学习打基础。
“练”阶段主要是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反复的“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学习过程,为技术创新构筑理论和实践的必要基础。课题组制定市场营销实践训练中心的“1、2、6”运作模式,“1”是指一个平台,即产教融合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2”是指该平台兼有“模拟训练中心”和“合作企业”两个身份;“6”是指该平台的6 大职能,即:探索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承担实习实训任务,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创新创业项目和技术成果辅助转化,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展生产活动,为周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和环境。
“创”阶段是在“学”和“练”的基础之上,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训练。
校内主要通过搭建三个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实践训练。一是创新创业新课程平台,开设“创新思维”“创新营销模式”等课程;二是创新创业社团平台,成立大学生电商平台、创新创业协会等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三是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和国家各级的营销方案设计竞赛活动,并对优秀作品给予表彰奖励。
校外主要是通过入企实践,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的创新项目和技改项目,或者学生把创新创意的作品或专利以技术形式入股,借助校外企业的资金,注册成立小微企业,开展创业活动。
“产”是生产,包括在“练”“创”阶段中开展的实践,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首先,学校充分发挥优质生源丰富的优势,成立订单班、营销经理班、周期性训练班等,在企业的生产现场或学校的生产基地,利用假期或实习或毕业设计的机会,开展柔性化营销模式,既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也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其次,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跟着企业师傅从事业务员、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等顶岗实习工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研”阶段主要是对市场营销领域新技术、新路径的研究。在校内,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深入探究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与实践的相关课题,为此领域提供新的技术及理论支撑;在校外,学生可以参与企业的研发工作,挖掘新的营销方案、营销技术等,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