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重庆以科技企业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的路径研究

2022-02-06 06:51吴莲漪郭海霞
决策咨询 2022年4期
关键词:十四五集群重庆

◆吴莲漪 郭海霞 张 栀

科技企业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因此,基于壮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对产业发展支撑能力的角度,本文对重庆科技企业与现代产业体系之间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打好政策组合拳、实施科技企业融合培育工程、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实施“科技企业+现代产业体系”保障工程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对新阶段重庆以科技企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助力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 科技企业与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关系

(一)科技企业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载体

科技企业包括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等所有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发展驱动力的企业族群。科技企业引领新经济和新业态,颠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载体。

(二)科技企业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科技企业主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行为,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在市场需求的多重挑战下,科技企业通过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供重要的人才、知识和技术保障,谋求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实现创新行为,进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企业通过重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提升整个企业的生产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通过集聚效应来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水平,通过联动效应来延伸产业链,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科技企业创新是产业集群形成和维持良好生态的保证。企业创新能快速在产业集群内获得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形成互动性关联,同时更能及时识别新的市场或者技术机会,发掘出独有优势,为产业集群发展与变革提供持续动力。

二、重庆科技企业支撑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发展成效

当前,重庆以科技企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等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政策频发;“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2015 年的4000 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7600 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000 家,产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同时,科技企业支撑三大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产业体系初步构建,2021 年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3%、12.6%、16.8%。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在重庆产业体系中保持领先地位,基本形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构建起“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物联网全产业体系;汽车产业拥有长安、福特等14 家整车生产企业,形成了“1+8+1000”的产业格局;装备制造产业已基本构建起“本体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全产业链条。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筹规划的专项政策,科技企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路径不明晰。《东莞市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 年)》提出“加快升级打造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四大板块,以万亿千亿产业集群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北京、成都分别提出了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而重庆尚未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关的专项政策,相关政策文件只提及聚焦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但未形成体系化、尚不成熟,缺乏产业体系构建的统筹规划。

2.产业创新发展能级不高,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数量较少。据科技部发布的《关于开展2021 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的通知》,广东、山东、湖北、湖南均有4 个创新型产业集群纳入2021 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重庆仅有1 个产业集群上榜,即永川汽摩智造创新型产业集群。2020 年重庆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仅占比全国的3.71%,远低于广东、上海、江苏等地。

3.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实力不够,难以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重庆科技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华为等创新引领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难以带动大中小企业实现集群式发展。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程度不高,普遍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创新、业务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的挑战。政府缺乏为产业技术创新营造应用场景的机制,传统产品的新应用场景拓展还不够;具备企业品牌打造实力的服务机构缺乏,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整合资源的公共服务机构普遍较少。

4.成渝产业存在同质化与竞争性问题,同领域企业协同性不足。成渝地区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尚未形成跨区域产业联动协同发展模式,尤其是川渝两地的制造业结构趋同,重庆和四川在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汽车制造等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有9 个重叠,分别约占四川、重庆比较优势产业的47%和75%。另外,两地政府通过“落地优惠竞争战”吸引同领域企业入驻,“过度补贴竞争”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重庆引进优质企业的难度。

三、“一打好、三实施”政策举措建议

(一)打好政策组合拳,增强现代产业体系与科技企业发展新动能

1.出台专项政策加强统筹规划。借鉴杭州、东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经验,结合重庆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制订促进重庆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专项政策,明确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加强重庆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统筹规划。

2.构建“支柱产业+智能产业+服务产业+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建议重庆在出台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文件时,明确构建“支柱产业+智能产业+服务产业+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3.把科技企业发展作为产业专项政策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联动性,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布局、规划中的重点目标和核心工作。

(二)实施科技企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培育工程,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加大对企业链条式发展的引导力度。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和现状图,支持现有重点企业并购延链,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强化话语权和供应链地位。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成效明显的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与创新性领军企业协同创新、配套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共建产业链、互通供应链。

2.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引导和支持汽车、电子、装备等产业领域领军企业,围绕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大与市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合作实体,加大对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鼓励服务业企业与先进制造业企业跨界联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3.强化智能技术对传统企业的赋能。提高重大成套设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加快对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支持优势产业上下游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开放数据,加强合作,共建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空间,产业内拓展出一条可靠、高效、便捷的共性技术研发道路。

(三)实施重点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充分发挥科技企业的引擎带动作用

1.实施创新型集群培育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遴选实力较强的产业集群作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的“后备队”,争取更多产业集群进入试点(培育)名单。实施“一区两群”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立足区县的重点产业、特色产业,重点支持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集群加快发展。实施“科技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双向培育工程,积极培育集群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带动性强的科技企业,为集群内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技术研发服务。

2.推动成渝地区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梯度和体系。围绕共同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三个世界级万亿级先进制造集群的目标,积极探索两省市出资共建现代产业合作园区模式。聚焦同质化产业方面的核心技术突破,共建聚焦产业链短板协同引育科技企业的机制。共设成渝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优先支持重点领域上的科技企业推动“补链”“强链”。

(四)实施“科技企业+现代产业体系”保障工程,构建双向良性发展格局

1.加快引育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校企人才培育协作渠道,通过企业和高校人才互兼互聘等方式共享人才资源,助力培育实用型创新人才。制定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引进拥有技术、项目、团队的高层次人才,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管理等实用人才。

2.优化科技金融保障支撑。强化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优惠利率长期信贷政策,进一步降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成本。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探索设立专业科技保险公司。用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推动产业和科技类专项资金聚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支持更多相关企业上市。

3.推动产业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搭建企业与高校等创新供给主体间的信息征集、发布和对接交换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和优秀技术团队参与新产品采购竞争,有效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布局,着重在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新场景搭建和新应用拓展。

4.在现代产业体系评价监测中强化科技企业指标。将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把科技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占比、科技企业工业产值、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增长数量、龙头企业产业协同发展情况等作为重庆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水平的监测评价指标。

猜你喜欢
十四五集群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