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对策研究

2022-02-06 06:51攀枝花市决策咨询委员会
决策咨询 2022年4期
关键词:康养建设发展

◆攀枝花市决策咨询委员会

一、过去五年攀枝花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经济总量持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千亿俱乐部”,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省前列,工业化率达53.6%,居区域6 市(州)首位,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稳居全省前三,高考本科上线率及万人上线人数保持全省前列,每千人口床位数居全国全省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8 岁,在全国率先实施育儿补贴政策,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进入动车时代。

二、未来五年攀枝花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方面,一是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攀枝花面临的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同质化竞争长期存在,区域间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流通不畅,协同发展和引领发展的实效尚不明显。二是加快发展的经济腹地狭窄,交通瓶颈制约仍然突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主体还是工业基地型的团块组合,主城区东西长46公里,南北宽25 公里,面积1000 多平方公里,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传统产业发展进入平台期,资源路径依赖明显,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持续趋紧,恢复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生态环境脆弱,迫切需要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缓解因资源环境带来的发展制约。机遇方面,一是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攀枝花地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西部大开发腹地、长江经济带上游、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省委提出推动攀西经济区转型发展、增强攀西经济区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能力、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等系列发展举措,将进一步激发攀枝花市钒钛资源、阳光康养、特色农业、南向门户等发展优势。二是“双碳”目标带来产业发展新导向,攀枝花“水风光”清洁能源可开发量近1400 万千瓦,发展氢能源产业得天独厚,在钒钛新材料研发、特殊钢生产、机械制造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技术创新、清洁生产等领域将成为产业拓展的重点方向。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机遇,攀枝花处于川西南滇西北6 市(州)几何中心,与周边5 市(州)直线距离均在200 公里左右,本区域幅员广阔,物产丰富,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距离成都、重庆、昆明、贵阳等省会中心城市较远,接受中心城市辐射较弱,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未来的投资空间、市场空间和消费空间非常广阔。

三、今后五年攀枝花发展的战略对策建议

(一)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多元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1.做强钢铁钒钛产业生态圈,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城市。立足储量巨大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优势,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加快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推动钢铁城市向新材料城市和机械制造业城市转型。大力发展先进钢铁材料产业,突出发展高速重轨钢、高强建筑用钢、高档家电用钢等含钒钛低微合金钢,积极发展高性能模具钢等特钢产业。发展先进钒钛材料产业,推动钛精矿升级高品质富钛料和硫酸法钛白整合,发展高纯氧化钒、钒电解液、氯化法钛白等钒钛精细化工,加快钒铝合金、海绵钛、钛锭、钛材等钒钛金属产业布局,推动钛制品向钛生活、钛健康领域拓展。开发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医疗器械等高端钒钛金属零部件产品。加强资源稀贵金属回收利用。发展先进石墨材料产业,加快开发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应用产品。

2.构建阳光康养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围绕打造成渝地区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打响“阳光之旅、健康之城、幸福乡村、自驾营地”四张特色牌,持续发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融入“攀大丽(香)”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强“康养+医疗”,充分发挥医疗资源富集的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开发温泉康养、森林康养、运动康养、饮食康养等自然康养产品,依托医疗、医药资源,打造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加快特色自然资源与康养、医养的组合开发,打造集高端医疗、医美、疗养(休)于一体的健康旅游品牌。

3.大力发展增量产业,培育新能源和机械制造产业生态圈。培育新能源产业生态圈。发挥风光水电优势,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制氢、储氢、运氢及钒钛储氢材料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构建氢能全产业链,打造绿氢之都。发展钒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等储能产业,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强新能源示范应用。发展机械制造产业生态圈。发挥钢铁原料优势,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精密铸造和高端耐磨材料产业集群。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全域5G、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和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打造区域核心通信网络枢纽,建设“攀西数字经济港”和智慧攀枝花。主动对接国家和省战略布局,积极承接东部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建设特色装备基地,大力发展智能影像、通信模组、视频终端等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光电产业园。

4.加快现代服务业战略布局,高标准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构建开放共享科技服务平台,形成以科技研发转化、技术服务推广、知识产权服务等为主的科技服务产业链,推动科技服务业从价值传递向价值创造转变。提升金融、信息、咨询等商务服务专精化水平,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全面赋能实体经济。建设特色商品及要素专业化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中心,助推区域资源高效配置流动。培育高品质商圈和消费新业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繁荣发展。

5.做强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区域现代农业“一品牌两中心”。立足攀枝花农业发展的地理气候、基础设施、竞争环境条件,统筹推进现代农业“7+3”产业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种业和装备支撑,增强区域农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质效,做精做优晚熟芒果、早春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围绕区域农业“一品牌两中心”发展战略,走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道路,以品牌推进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带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信誉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区域农产品加工中心,扶持现有加工企业做优做强,积极引进大型精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长做优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依托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川西南滇西北农产品物流中心。

(二)实施精明增长战略,实现城市集约紧凑高效运营

1.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产城布局,落实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将生态文明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科学布局可进入可参与的休闲游憩和绿色开敞空间,推动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相融合。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鼓励土地混合弹性利用,协调地上地下开发,合理布局高层建筑,严控建筑密度,保护城市天际线和景观视野,引导城市建筑形态,打造符合地区特色的城市建筑风貌,形成错落有致的山地城市景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与自然生长相协调,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改腾空区综合利用,补齐老城区功能配套,切实提升老城区居民城市幸福感。

2.持续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加快完善市域路网主骨架、市内交通次干道及支路建设,拓宽、改造老城区道路,加快实施规划公共停车场项目建设,完善步行系统,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快速公交,推进交通枢纽无缝换乘。着力打通对外交通大通道,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持续推动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和攀宜高速公路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水路、民航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打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攀枝花连接中缅经济走廊的国际公路通道。

3.强化区域教育优势地位。持续推动区域教育资源中心、区域教育质量中心、区域教育改革中心“三大中心”建设,深化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产教融合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产教研结合发展,民办教育高质量多元规范发展,继续教育高质量开放持续发展,打造全学段优质教育品牌。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支持优质中职学校办学向高职延伸,推动高职学校集团化和“一校多区”发展,支持攀枝花学院加快推进应用型一流大学建设,建设重点优势专业群,推动与“中圈”市(州)教育协同发展,建好“中圈”职业教育联盟。

4.巩固区域优势医疗水平。全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疾控机构改扩建提档升级、疾控标准化建设、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等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健康攀枝花建设。进一步健全重大疫情防治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医防结合能力,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名医名院建设,实施“专病专科、名医名院”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和引导大型医院的重点专科、特色学科建设,打造一批在省内、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专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完善区域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区域医疗合作,促进医疗卫生健康精细化管理和资源信息共享,扎实推进智慧医院创建;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康养产业与医疗卫生融合发展,支持医美、康复、养老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探索发展健康领域新业态。

(三)实施绿色低碳战略,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1.实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工程。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开展大规模绿化全攀行动,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和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治理,强化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科学防治有害生物入侵,提高森林覆盖率和郁闭度,构建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流域生态廊道,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铁腕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完成重点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抓好水生态保护治理,加强固体废物、尾矿库、土壤等综合治理利用,让空气常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2.实施绿色发展示范引领工程。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减污降碳和经济增长协同共赢。推动“两高”项目分级管控,规划实施一批超低排放、近零排放示范项目,引领重点行业、重要领域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带,新建一批零碳经济示范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大力实施钢铁、钒钛等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引进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产能。稳步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打造雅砻江、金沙江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开展煤炭消耗总量控制,加快推进气化全攀和大宗货运“公转铁”,积极推进绿色建造,建设装配式建筑基地,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3.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严格环境准入,加大生态环保宣传监管执法力度,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开展群众性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着力建设低碳城市。

(四)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强创新主体创建培育。创建钒钛研究设计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创新示范企业,加快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建设,深化市属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公益性行业研发机构。高位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聚焦钒钛全产业链,梳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卡脖子”技术清单,探索氢冶金和非高炉冶炼新工艺,争取将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纳入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开展科研攻关项目“揭榜制”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发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探索“技术+市场+资本”转化路径,创新实施“先确权、后转化”和“研发在外,转化在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加强新产品应用示范,创建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鼓励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

2.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等领域改革,积极探索自主创新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等关键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优势资源市场化配置新模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推动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跨区域通办等事项落地落实。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进新一轮市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依法规范税费征管行为,增强财政“三保”能力。鼓励金融创新探索,创新筹组产业发展基金,抓好省级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特色城市试点建设,支持探索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发展,探索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3.紧密协同“中圈”共享发展。积极探索省际交界城市开放发展路径,建立与“中圈”市(州)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探索建立跨省市(州)合作示范区并争取上升为省级规划,打造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协同发展圈。高效对接推动交通物流协同发展,建设区域物流分拨配送和重要物资储备中心,建立2 小时物流圈。深化区域经济发展合作,优化升级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构筑产业分工协作、生态共建共保、发展合作共赢的区域共同体。创新社会协同治理模式,推进六市(州)政务服务一体通办,加快人才、社保、文化旅游等领域共享合作,推动与毗邻县(市)的同城化发展。

4.主动融入“外圈”开放发展。坚持全域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和滇中、黔中城市群等交流合作,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 型),推进跨境贸易平台、“蓉欧+”基地等建设。健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创新链条式招商、以商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模式,强化驻外招商平台建设,积极开拓引资新渠道,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合作交流,吸引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鼓励外商投资,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建好四川南向开放门户。

猜你喜欢
康养建设发展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