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海 孟致毅
贯彻落实新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要求,坚持“服务中心顾全大局、服务城市战略、服务产业发展”主线,积极推动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战略、治理和经营,在更好服务“十四五”战略中全面彰显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做到尽职履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015 年9 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发展问题,每年公布《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我国高举社会责任大旗,随即颁布《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方立场文件》,制定“中国落实方案”并发布“进展报告”。截至“十三五”末,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 年实现减贫目标。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就是要准确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疫情后经济复苏、精准扶贫、稳定就业、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贡献[1]。
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国有企业既要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更要承担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倡导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2016 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出台《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强调履行社会责任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022 年3 月,国务院国资委通过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局,着力强化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领域,确保完成与社会责任相关的重点任务,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集团进一步彰显改革红利,更好服务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地落实[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征程中,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其中“更可持续的发展”体现了企业要综合考虑经济与社会、环境的统筹协调。同国际上流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相比,我国的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更加丰富,既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率先成为负责任、可持续的市场主体[3];又要在绿色低碳、维稳就业等方面作出贡献[4]。作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更要全面超越传统社会责任思想和实践,重新定义新时期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变革企业自身、所处产业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致力于减少不平衡和缩小各种社会差距[5]。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逐渐成为全球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社会责任视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和战略资源。目前,世界500 强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比例高达93%,国务院国资委连续5 年编制发布《中央社会责任蓝皮书》。为全面提升现代管理能力,国务院国资委自2021 年起统筹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要求“着力培养传承国有企业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为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一流企业不仅在管理、技术、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走在前列,更要在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品牌形象等方面也走在前列,为推动做强综合实力和提升市场话语权,必须要对标一流企业,加快培育、锻造国企社会责任竞争力[6]。
坚持把践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方式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和各过程,强化“三种意识”,厘清“三种关系”,推动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根本性变革,实现企业与政府、社会良性循环发展。
在国际化发展愈发重要的今天,我国企业“走出去”既要重视投资利益,更要赢得好名声、好口碑,遵守所在国法律,承担更多社会责任[7]。“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为防范和规避海外经营中的责任风险和挑战,新时期国有企业要树立世界眼光和国际化思维,注重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延伸至海外,不断增强海外履职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树立国企良好形象[8]。
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涵义和内容具有广泛性,要找准企业战略定位,关注核心方向,确定履责重点,做到主动履责、履职尽责。新时期,国有企业就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把定点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始终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企行社会责任的重点,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贡献,努力为企业经济社会价值最大化营造和谐环境[9]。
作为信息披露的有效工具,社会责任报告在企业的公开透明、利益相关方沟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时期,国有企业编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要牢牢把握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目的,既要做到内容全面、准确、及时,也要注意规避内容空洞、形式枯燥,更要有效利用新媒体等手段,畅通各利益相关方间的沟通交流,达到“内塑品质、外树形象”的良好效果[10]。
在不同的时期社会责任表现形式也不一样,要从不同时间角度去思考才会找到正确的路径。在竞争环境激烈、资源状况紧缺、经济形势下行等情况下,企业更是要正确把握持续发展和短期行为的平衡,积极落实“十四五”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充实减排降碳、爱心公益、齐心抗疫等国企责任,推动社会表现和经济表现共向发展。
高举高质量发展的旗帜,通过“建体系、强功能、促落实”一体化推进,构建制度完善、有效融合、亮点突出、组织有力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不断汇聚打造“责任国企”的发展合力。
在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成立初年,“国资”层面应更深入研究、更大力度发展相关社会责任理论体系,促进国有企业更好践行社会责任,更多获得社会的认可,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1];在“十四五”战略实施关键年,“国企”层面应加快编制打造责任国企的中长期规划,遵循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社会责任管理工作提升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为构建企业责任管理体系领航定向。同时,以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冲刺为重要契机,注重将责任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建立以社会责任管理办法为龙头,社会责任报告、日常信息披露、利益相关方决策参与、履责督导考核相统一的国企履责制度体系,推动履行社会责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坚持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全力挑重担、起示范、作贡献。融入战略规划,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标准,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将履行社会责任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将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贯穿战略管理始终,推动重大决策环节增加社会责任管理流程,全面提升社会责任战略地位和公司治理水平[12]。融入经营管理,践行负责人投资理念,致力于为社会及环境创造长期价值,并将ESG 融入投资决策流程,实现将责任融入企业经营发展的全流程;推行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三精”管理模式,不断规范管理标准和程序,持续提升企业运营水平和运作效率。融入综合改革。落实国企改革要求,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发力攻坚,持续增强专业能力[13]。融入品牌建设,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品牌建设,编制企业品牌建设战略,加强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责任内涵,形成自身独特优势。
围绕建设“平安国企”,坚持防控结合、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实行“清单式”管理,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企业预防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冲突和舆论引导等工作机制,定点帮扶、精准扶贫,维护社会稳定;全力参与抢险救灾急难险重任务,主动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支持社区建设发展,开展员工志愿者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围绕建设“和谐国企”,着力培育和谐企业文化,主动吸纳社会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薪酬分配体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建立由企业党委主抓的“责任国企先锋表率”创建机制和社会责任文化引导机制,形成企业“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调、下属企业具体实施”的三级联动组织保障体系,全面夯实管理底座、强化责任共识。遵照行业标准,着力打造涵盖履责情况年度评估、重点检索、督导考核和持续改进的“工作闭环”,系统建立可衡量、可考核、可持续的改进提升机制,推动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上下的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