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菲
(苏州中材非金属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资金是企业血液,拥有充足的现金流是每个企业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大多数企业为满足企业投资、日常运行需要,都会进行资金筹措。资金来源渠道和如何引入资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筹资渠道是企业资金的来源,筹资方式指企业获取资金的具体手段,同一渠道的资金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得,同样的筹资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来源的资金。不同筹资渠道和方式所筹资金的大小和筹资成本是有区别的,因此应该对各种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特点加以研究,以确定最适合本企业的资金结构和来源。
企业是在特定环境下配置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需要灵活应对各种经济环境变化,才能持续发展。企业当前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生存质量和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客观因素,是企业管理者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入世”20 年来,国内经济环境稳定,经济稳定增长。我国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不断完善,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接轨,大量外资进入中国。主板股市的成熟和新三板的推出,使我国企业筹集资金的通道不断增加,筹资额逐年增长,方式也多种多样。21世纪,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通过互联网的融资活动不断增加。这一切表明,中国市场有巨大的规模与发展机遇。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和谐,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疫情防控期间,国际经济萎靡不振,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目前仍处于低谷,我国企业的筹资活动因此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企业筹资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经过改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股份公司,不再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中小企业更是迫切需要走向市场,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筹资渠道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2.与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晚,金融体系与金融法规政策亟待成熟和完善。企业债发行监管严格,发行条件苛刻,需逐步改善、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3.中小企业筹资倍加艰难。苏州审计局开展专项调查,调查时间为2020年7月28日至2020年8月30日,共有148家企业参与调查。其中,43%为国有企业、41%为私营企业、13%为外资企业;有65%的企业有资金需求,其中22%的企业急需资金,但是50%的企业贷款不足100万元,可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因为:(1)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政策和金融体系,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对象制定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最近几年才开展,而且不完善。同时,中小企业融资规模一般较小,资信等级低,可供抵押物品少,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或资本市场获得资金。(2)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的积累,很少有条件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由此也不存在发行股票或进行债券融资的可能性。(3)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及法律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以上因素使得中小企业的筹措资金之路倍感艰辛。
就苏州而言,当前开放的经济环境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了在苏州企业筹资的渠道和方式选择是非常丰富的。
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国家拨入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企业自留资金三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及各种融资活动的开展,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国有企业资金的来源,正由单一国家投入资金向多种渠道发展,由纵向渠道为主逐步向横向渠道为主发展。
1.国家财政投入资金。国家财政对企业的投资,历来是国有企业中长期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投入企业的固定基金、流动基金和专项拨款等。国家资金具有广泛的来源和稳定的经济基础,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因此,国家投入资金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资本的初始来源,在企业不同资金来源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2.银行信贷资金。银行向企业发放的贷款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银行通过基本建设投资贷款、抵押、信用贷款、贴现贷款和各种专项贷款等形式,为企业提供中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银行贷款方式灵活多样,可供各类企业根据需要选择,是企业所需资金的主要供应通道。
3.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各地组建成立了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为各类企业提供一定的中短期和临时性资金。
4.其他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一部分企业通常会产生暂时闲置的资金。随着横向经济联合体的发展,一些大企业集团成立了财务公司、结算中心,集团企业之间的资金联合和资金融通有了内部通道。其他企业投入资金还包括联营、入股、债券及各种信用。这些资金渠道已经得到广泛利用。
5.企业职工和民间资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个人收入大幅度增长,而资本市场面向全社会开放,又为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的投资机遇。本企业职工入股,可以更好地体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增强职工归属感和责任感。向城乡居民发行股票、债券,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金,而且也可以增加城乡居民的个人收入。社会个人资金筹资这一渠道,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6.企业自留资金。企业自留资金是指企业从利润中所形成的公积金和尚未分配的利润。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是资金的补充来源。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留存资金成为一种最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7.外商资金。外商资金是指外国投资者及我国海外侨胞等投资者在我国境内投入的资金。当前,在我国境内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苏州市区引进外资总额在全省保持领先。外资的引入,既可以充分满足各类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需要,又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促进科技进步和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融资方式总体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企业本身的留存收益转为再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筹集自身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转化为自己投资所需资金的活动过程。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可持续增长,需要有合理的财务杠杆,单纯依赖自身积累内源融资是很难满足企业发展中所需资金量的,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资金筹集的主要方式。下面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加以介绍:
1.内源融资方式。和外源融资相比,内源融资既不需要支付固定利息或股利,又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而且它产生于企业内部,不产生费用,因此内源融资的成本是远低于外源融资的。它成为管理者在选择融资方式的首选,企业内源融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盈利水平、净资产规模和股利发放政策,内源融资有很大的自主性,不受外部的制约。一般企业都会先测算出内部融资增加额,无法满足的部分才会通过外源融资来进行。
2.外源融资方式。企业的外源融资按是否通过银行进行,又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指资本需求方与资本供应方直接进行交易,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融得所需资金。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由金融机构向社会吸储后,再以贷款形式向需要资金的企业借出资金。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融资能筹得资金量较大。公开发行的金融工具代表着一定的股份财产权或债权,在发行证券之前,必须通过严格的尽职调查。证券发行之后,筹资者还需定期进行信息披露,以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直接融资筹资面范围广,筹资规模大,而且能产生社会效益,但是它的发行成本很高,筹资企业负担很大,一旦发行失败企业损失也非常严重。间接融资是发生于银行与企业间的资金借贷关系,间接融资具有手续相对便捷、贷款期间灵活、风险可控、信息和交易成本相对合理等优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融资也出现了互相交叉、渗透、融合的发展态势。我国证券市场和西方相比存在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尚不完善,需要在坚持间接融资为主,进一步发挥银行的资金服务功能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发展直接融资,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一个企业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究竟是考虑直接融资为主还是间接融资为主,需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考虑。一般来说,企业成立初期想获取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获得资金常见的方式是出让创始人股权来吸引风险投资,也就是首轮获取的天使投资;在成长期,企业营收水平虽然有所提高,现金流也开始大幅增加,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需要注入资金,资金不足的矛盾需要通过自身留存积累、适度贷款、股权融资等三种途径解决;成熟期的企业融资策略是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财务结构、领导者风险偏好、所处的行业特点和地区税收政策,综合考虑各种方式的融资成本,具体可采用商业信用、向银行贷款、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进行。
由此可见,理清各种不同的外源融资方式的优缺点,结合企业当前发展阶段,从而选出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筹资决策的评价维度。下面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逐一加以详细论述:
(1)直接融资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依靠做大做强自身的价值,用企业价值的增长来吸引投资者,从资金所有者手中直接获取融资,已成为一种通常的做法。我国资本市场已逐渐成熟,但我国企业的直接面向投资者的融资的比例仍较低,也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投资意识的趋强,人们对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愿望强烈,开始把目光投向债券和股票等许多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目前正在逐步发展的创业板、新三板、新成立的北交所,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直接融资门槛较高,特别是股权融资无须发行人还本付息,为降低投资风险,企业想发行股票必须先满足设定的发行条件,达到较高的销售业绩和收益率,就要求企业必须有具备良好的持续增长的业绩和发展前景。
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它有不分散控制权、利息可税前扣除的优点,这种筹资方式极大拓展了企业直接融资空间。发达国家公司发行债券的比重远大于股票,突出显示了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中债券融资对企业的吸引力,如美国投资级公司的企业债券2020年发行量已超过1.3 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9 万亿元)。站在投资者角度分析,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投资者是否有投资意愿的关键,但投资者和企业内部管理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并不对称。债券可以解决这些矛盾,债券明确规定发行人必须定期向购买人支付票面利率金额的利息,不需要投资人经常监督公司财报经营状况,因此监督成本较低的债务比股票让投资者感到更有安全感。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筹资的发行成本要比发行股票低,债券利息可从企业税前利润中扣除,而股息则需从税后利润中支付,债券利息不会产生重复课税的问题,税收成本较低。债券还能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增加每股收益。债券融资不分散原有公司股权结构,债券购买者只需按期收取本息,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对于希望维持原有企业组织结构和控制权不被稀释的企业,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为合适。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已具有一定规模,债券市场化发行进程加快,客观上为企业的债券发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现在的投资者更加成熟理性,债券投资风险小,吸引了以追求稳健增长的收益为目标的市场投资者。在市场趋淡时为避免发行股票认购力不足,成熟企业可通过发行一些公司债或可转债来筹集资金。
(2)间接融资方式。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了40 年,已进入规范化市场轨道。但是,从社会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居民的各类存款仍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而且,从融资主体数量上看,大部分经济主体也依旧以银行贷款为主。尤其是诸多中小企业面对上市条件的限制,银行贷款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不得不成为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
以从银行贷款为主要形式的间接融资方式,容易受到各种宏观政策的影响。在金融系统内,一些银行过分注重资金操作的稳定性,认为中小企业受规模限制,还款能力差,是资金投放的风险区,从而不愿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产生了“惧贷”和“惜贷”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
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会面临各种筹资渠道和方式。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遵循科学决策的前提,这是企业作出合理、恰当的筹资决策的保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企业进行融资前,首先应评价该企业融资项目带来的预期收益如何,融资意味着将产生融资成本,融资成本既有融入资金后期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高昂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企业测算出项目筹得的资金对项目整体价值的提升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融资战略才是恰当的,这是任何企业进行融资决策时的首要前提。
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各种主要融资方式按融资成本从小到大排列一般顺序为: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企业应该根据当前阶段的实际经营情况,结合企业所处经济环境来确定何种方式才是利益最大、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及组合。特别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在选择银行融资时,要充分比较各银行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的信贷政策,争取拿到银行的政策性优惠利率。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应拟定投资项目资金计划,切勿盲目冲动。筹资预算应与用资的时间做好平衡和衔接,避免筹资过多导致企业负债率和融资成本增加,从而增加偿付压力和财务风险。而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拟投资项目进行和运营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要充分做好当前项目投资规划,拟定融资方案,充分估计潜在风险,量力而行,科学安排好企业合理的筹资规模和筹资时间,获得较高筹资效益。
当前,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国家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机遇,并大胆使用多种新型金融工具进行筹资,使企业筹资渠道多样化。企业利用多元化的筹资组合,同时运用资本结构决策方法,通过理性的分析,在财务风险可控前提下,权衡本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调动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使企业筹资成本降低,企业整体价值获得提高,成功筹措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