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制度在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探析

2022-02-05 12:52周健华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25期
关键词:生产型财会成本

◎周健华

引言

内控制度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可靠,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经营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协调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一个严密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健全完善内控制度能够优化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并防范风险,提高成本控制效果。成本是每个企业利润的第一来源,企业内控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此,现代企业应明确内控制度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并通过制度设计与优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内控制度在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生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通常会涉及设计、采购、仓储、生产、质检、销售等多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对于成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企业内控过程中,如何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战略,如何设计成本管理体系,如何协调成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如何有效提升企业成本控制效果等等,都是企业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内控制度的建设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自然包括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的成本控制,尤其是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讲,加强成本控制可以说是内控制度建设的主要目的。由此可见,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对于成本控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有利于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从而实现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在生产型企业内部,合理设置管理岗位、完善组织架构、加强各生产要素的有效管理是实现有序高效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成本的投入是必要的。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成本控制不力,则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管理架构庞大,岗位设置过多却缺乏合理分工,导致成本投入过高,却出现信息传递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员工管理不到位,激励措施设置不合理,人力成本的投入却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企业内部失去活力。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可以实现有效地解决。内控制度的运行能够及时发现组织结构存在的运行效率低下、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并反馈给管理层和决策层,促使其制定出更符合生产型企业现实情况的管理架构,并逐渐平衡管控与激励的关系,完善激励机制,控制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第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有利于完善企业的财会制度,实现生产费用的有效控制。前面提到,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涉及多个环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产品的生产,而生产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也是成本控制的核心。在市场竞争中,物美价廉的商品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想方设法压缩生产成本也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例如控制原料及主要材料、直接人工等成本,能够提高对成本的控制效果。生产成本的控制与企业的财会制度密切相关,合理的财会制度能够针对企业生产中形成的直接、间接成本进行记录、核查,形成科学准确的成本费用,并发现可改进的空间,进而让企业在产品定价上获得竞争优势。例如采用合理的计提折旧方式可以有效控制不同阶段的生产成本,让产品的生产成本与价格的制定实现平衡。基于此,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促进企业逐渐建立一套完善的财会体系,并通过内部监督与考核促进财会制度的不断规范和严格落实,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效果。

第三,有效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有利于健全企业风险控制机制,从而避免因风险而产生的不可控制的损失。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有效控制风险,提高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也是企业稳定生产、实现持续经营的必然要求。例如: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原料和主要材料价格的上涨会让生产成本陡升,增加企业经营费用,让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的风险;国家税制改革可能会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等等。这些风险有些是可预知的、有些是不可预知的,但是风险对企业成本控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相同的。针对此,通过内控制度建设,企业管理层可以提高风险控制的意识,并推动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的构建,例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即通过对不同类型风险的分类,明确风险可能带来的成本费用增加等问题,并通过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甚至规避风险造成的损失。由此可见,加强内控制度可以让企业的风险管理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让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果。

二、内控制度在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中的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内控制度对于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企业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导致成本控制失效的问题却比较突出。例如企业对于管理者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导致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超出预期,难以达到计划生产目标,影响了企业利润的回收;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不健全,对于各环节的成本控制不到位,呈现虚增利润、转移成本费用等违规操作,导致企业的持续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在风险防范中缺乏内控意识,对于不同类型的风险控制措施不当,导致风险发生时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支出。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以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加强组织管理,完善组织架构,控制企业管理成本。生产型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应通过内部调查或者委派咨询公司,来了解内部管控体系运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初步解决思路;推动业务板块整合,分析所生产产品在产业链上的布局,并对现有业务进行归类,实现同类或相近业务的归类和整合,形成更加明确的业务板块;根据不同业务板块重要程度、发展阶段、相互关系和企业能力等因素优化内控模式,完善各部门的功能定位;加强内部管理体系中的权责划分,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差异,企业内业务板块之间应划分关键管控权责,明确各层级的责、权、利,建立责、权、利清晰而且对等的权责体系,最后通过企业权责形成形式固化。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可以形成更加适应企业生产管理要求,更加有效率的内控模式,并科学控制各个管理环节的成本,落实成本控制要求。

第二,提高对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视,并通过内控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管理。在生产型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中,企业管理者应通过内部调查了解当前成本管理制度流程体系执行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思路;借助专业的咨询公司,推动制度设计的优化,即根据前期诊断结果建立横向分类,纵向分级的制度框架,完成成本控制制度的优化,废止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成本控制要求的制度,对存在问题的制度进行调整,新建可实现成本控制常态化管理的相应制度,并通过制定制度管理办法规范,将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企业应重点梳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管理活动,提出关键管理流程,不断细化核心业务流程和成本管理流程,建立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对各生产环节成本的规范化管理,最大限度压缩各环节的成本费用支出,促进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

第三,重视企业成本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为内部制度建设以及成本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不仅要对内控制成本,还应及时收集分析行业的成本情况,以保持成本的控制处于领先地位,这样才能对内强化成本控制要求,对外提高行业竞争能力。基于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时刻保持对外部竞争环境的关注,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外部的行业信息,并安排专业人士科学计算,明确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成本上的差异,从而为成本控制提供明确的参考。例如某生产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收集、整理同类产品价格、成本信息,并利用专业团队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测算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并将产品成本按价值链进行分解,计算公司与竞争对手在价值链上的成本差异,找出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自身资源的实际情况,并扬长避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成本控制水平。

第四,加强会计管理,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财会管理改革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关键,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基于此,生产型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财会制度,即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对外担保等各种财务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度,将财务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并通过对人的管控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控制成本支出;加强财务信息及财务报表的管理,利用大数据及时反馈企业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调整方案;统筹资金管理,依法管理企业的投资、融资、对外担保等事项,运用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并做出防范措施;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管理并处置企业各项资产,避免资产的流失、贬值,避免生产成本虚高的问题;强化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强化企业财务监督职能,对成本控制的绩效管理,并通过反馈完善财会机制,同时强化会计管理的功能,让财务会计工作真正参与到企业成本控制中来。

第五,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上文已经提到,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风险管理不当会造成成本费用的激增,让企业难以持续经营。基于此,企业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并通过内部控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在风险管理中,企业应通过多渠道收集风险管理信息,对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整理,形成有价值的管理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即对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价,从而对所有风险进行准确的定义,并找到需重点关注的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即针对企业的重大风险,根据企业生产管理需要,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做好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置;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即明确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等等;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即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采用多种方式测试,并根据结果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和优化。

第六,引入信息技术,建设ERP 系统,实现对成本的精准控制。在信息化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ERP 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化管理的必然选择。例如生产型企业通过与专业企业的合作,建设ERP 系统,可以实现生产的精准化,即促使企业根据信息资源制定精准的生产计划,实现数据实时汇总,优化生产排程,实现流程无缝衔接以及生产进度实时追踪,让管理者全面掌握生产过程;可以实现对销售过程的控制,推动团队协作开单,实现多维度统计分析,提高销售效率;实现财会体系的优化,实现财务业务的精准对接,拓宽财务功能,简化做帐流程,形成可视化的财务报表等等。由此可见,生产型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建设ERP 系统,能够将企业实际生产管理需求与先进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打造全程一体化管理体系,打破各部门、各区域、各系统之间沟通和协作的壁垒,建立规范、灵捷、高效的业务流程,多生产模式、多生产线、多部门、多人员协同,将生产涉及的机器设备、工作中心、工序工艺、制造过程等一体化并行处理,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实现销售、客户、项目、生产、库存、采购、人资、财务、办公等所有环节全程无缝管理,确保了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有效性,帮助企业快速反应、紧密协作、良好运营,更快推进业务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大环境下,生产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对成本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才能获得企业竞争的优势,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而在成本控制中,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的设计、采购、仓储、生产、质检、销售等环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压缩成本,防范风险,进而扩大企业生产的利润空间,并以此提升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猜你喜欢
生产型财会成本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浙江生产型民营企业经济问题研究
生产型喷墨数字印刷机大盘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发布《生产型数字印刷机目录(2015年)》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