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刘楠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鉴于中央对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关心、关怀以及战略定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从大局出发,充分考虑跨省域省级经济示范新区的建设实际,经过通盘考虑、充分调研、学者讨论、慎重研究决定,设立川渝高竹新区。一个新区的设立,从薄弱基础开始成长,一定阶段的产业与人才吸纳效应的发展,高技能人才以及产业经济规模的壮大,最终打造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引擎的引领,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而是需要注入大量的心血,加强管理领导,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应用科技的强大的生产力以及政策优化的大力支持,促进新区建设快速迈入新的台阶。
“四好农村路”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联系的是党心民心,巩固的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川渝地区作为西部人口的重要所在地,尤其是贫困地区要经济快速、平稳、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脱贫致富这一目的,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十四五开局之年,川渝两地政府将高竹新区的交通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新区发展注入了“源动力”。在重庆方面已在渝北区倾力打造南北向大通道工程,这是连接主城核心区域的一条主要物流快速通道,与此同时重庆方面还谋划了多条快速通道、高速公路以及轨道交通建设。四川方面在新区旅游产业大道、省道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成绩,如火如荼地交通建设潮无不是述说着谁抓住了时代机遇,谁就有机会握住时代红利。
这是中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区域建设、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进而提高成渝地区的整体竞争力,这样能够真正的实现西部大开发、西部快速崛起这一目标,进而比肩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打造实实在在的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川渝高竹新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省市积极实施国家战略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重庆水务集团等国企相继增加当地投资,积极参与新区建设,为新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发展贡献国企力量。
引“智”方面,新区签约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是一所具有中国一流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即将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将为新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凝聚了人气,同时也造福了当地社会的教育水平发展,促使新区人力资源有了更高质量的保障。
机会是闯出来的,而不是靠坐着,就能坐享其成。目前,全世界都处在巨变的前夜。在疫情的重压下,世界上不少国家都还处于病毒的笼罩中,还未脱脱离令人担忧的状态。而在我们中国,国家对疫情精准防控,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中国人民能战胜疫情,保护了赖以生存的人类家园,这就是他国人民的一种向往。我们度过了此等巨大的危机,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为祖国的经济建设、科技建设、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说,大家并不陌生,很多很多的社会名流人士、成功人士都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历练中磨炼和培养起来的,中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也只有当事人能够深切感受。人前显富贵,必有人后的不断夯实基础和努力,也许他们展现给我们的只是冰山一角。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人口基数庞大,编制岗位是有限的,不可能人人都进入体制内工作,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集思广益,不断探索,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双创”是可以促使众人激发自身的潜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都能为社会发展服务。
可能对于创新创业,大家是有一定担心,毕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同时伴随着一定的失败风险。但是不去动起来,不去实践,又怎么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呢?天道酬勤,人只有不断的坚持创新创业,才能创造新的机会。近20年来,涌现出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他们是抓住时代的红利,同时也可以看出了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一帮人,是可以脱颖而出的。舞台是广阔的,就看你愿意不愿意迈上去大展拳脚了。其实,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收入问题,特别是新时代城市人口,很多都是有房贷、车贷等债务的。如果单纯的靠工资收入来支撑,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基本上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了。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创新创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
2021年,四川省、重庆市共同批复的《川渝高竹新区总体方案》提出:允许新区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在权限范围内自主选择重庆市和四川省适宜新区发展的政策。新区出台的优惠政策是史无前例的,加快引进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平台、重点创新孵化载体等措施,这无疑是给大众创新创业注入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成渝地区具有区位、经济、产业、创新四大优势,具备辐射东南亚,南亚区域经济中心的基础,如汽摩产业在近年凭借质优价廉及快捷的区域物流等优势在越南市场占据大量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目前已成为开发和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构成,其发展正逐渐从补充性能源向替代性能源持续转变,其应用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能源低碳化的重要驱动力。“在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新能源建设的相关创新创业方向,必将得到新区的倾力支持。
“十四五”是高竹新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新区明确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科技创新示范中心。为助力国家实现碳排放目标,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大众科学创新创业研究的优势,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中小微企业。
以创新驱动为重要引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纲要,秉承“技术领先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围绕区域产业规模化开发和需求,全力调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个体等高水平、有能力的创新资源,重点发展汽车设计、模型制作、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宜居新城、生态保护等领域,构建零部件生产、模具开发、材料研发设计、通信产业、园区服务的整个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论证、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合作交流、人才培养、行业服务的功能。
1.培育新型创业主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有着良好的区位条件,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有助于通过“以点带面”推动西部地区全域性经济均衡增长。企业家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高竹新区就是把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据官方新闻报道“:2021年,新成立的川渝高竹新区将力争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50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30%以上。”在全区还将培植起一批创业主体企业,形成一批产值过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成一批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同时,川渝高竹新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产业协作配套区,重点围绕汽摩、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工业物流等产业,引进了重庆水务集团、四川欣悦精工科技公司等一批核心配套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带起了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环保设备等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群体无需舍近求远,即可根据自身的专长、特点,在本地寻找合作的商机。
2.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十四五开局之年,高竹新区继续加大财政创新专项资金的倾斜,新区内创新企业在科技进步、产品升级、争创品牌蔚然成风,以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手段,新区企业正在转方式、调结构的道路上快步前行。据新华社报道:“推动“双创”升级发展,要着力弘扬敢于进取、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调动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减免土地、财务税费等措施可以促进新技术能在创新创业企业中更好的孵化。二是完善创新创业融资需求,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是安心做技术的一颗定心丸。这样不仅有利于新区发展战略的实现,特别是有利于推动新区产业升级,并为新区经济社会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
3.各级政府关心关怀关爱。对标长江三角城市群,建立重大政策协同、重要领域协作、市场主体联动机制。正确处理好渝、川、成三个行政主体的关系,树立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统筹协同,以共建、共进、共保、共赢、共享为基本原则,创新成渝两地双城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立规则统一的制度体系,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完善多层次多领域跨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创业是一份艰难而持久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关心、关怀、关爱创新创业群体。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劳动人民,在陌生的道路摸索前行,更需要官方的首肯。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育和孵化各类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同时借助新区的区位优势、人文底蕴和重要战略地位,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经济、科技、文化的重要引领作用,使之成为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汇集的区域中心。
2021年10月12日,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国教育的未来15年,将会从“学历型社会”全面向“技能型社会”转型,职业教育将会获得学历教育的同等社会地位。因此,产学研结合将是未来职业以及普通应用型高等院校需要长期秉持的办学理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办学历程中,职业学校形成了对地方和企业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开展了大量科技攻关,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大量关键技术。高等院校需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时机,充分利用新区地缘因素,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国际合作及拓展办学领域、丰富办学内涵等提供了充分条件,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1.产学研融合创新中心。产学研融合创新中心要以学校特色、强势学科为依托,将学校的综合性、全面性、专业性的科研、教育资源优势与高竹新区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机构。
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力争将高竹校区建设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相适应的重要通道。
2.专业设置和课堂教学。专业设置问题,每年也在不断迭代和优化。社会化大发展的趋势下,专业方向是摆在所有院校面前的一大难题,就需要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也需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这里以理工科为例进行说明,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并要求积极做好相关部署工作。”对于党中央做出的这一重大举措,如何着力既要保障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又要满足控“碳”目标,就需要建立多元产业供应、发展、创新体系,对该领域进行校际间、校企间、企企间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未来中国高技能人才供给的相对数量和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上述就涉及到院校一系列专业的开办以及课程建设内容,尤其是对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通信、新材料、新工艺等应用在碳中和中,助力将课程建设变得更加适用,有开拓创新的落地价值,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企业成本支出,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最终能够真正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在工业4.0 时代下,科研、教育管理更需要深度融合产业发展以及获得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进而更加可靠、高效和实时协同服务,让教师和学生能在优越的环境中,更大的平台上成长、成才,也让企业获得了智力支持。因此,高校有必要给予毕业生更多模拟实战的机会,而不是让大学生真正面临求职时,通过不断参与用人单位的面试去积累面试经验。
3.社会效应。产学研融合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及其深远,为各高校优秀学生、社会优秀人才和当地劳动力提供了工作机会。产学研融合项目建成可促进产业集聚和水平提升,有利于各个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的科研方法、管理思路、项目经验,产业升级的各个过程。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继续改进产学研融合思路,深入探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机制将是持续研究的重点。
项目的建设及运营,首先基本无环境影响,其次可以提供更宽泛的就业岗位,最后鼓励大众创新创业发展。新项目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将推动高竹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4.新时代使命。新时代教育部门对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以及产学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培育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之外,更要做好高水平专业素质、高质量的就业问题。教育也将从“学历型”教育转向“技能型”教育,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用工单位特别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人才。
新时代国家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的特色教育。时代赋予了我们特殊的使命,时代给与了我们更高的起点、更多的平台,我们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
如何从根本上把握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目标,高竹新区除了要发挥金融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基地的优势,还要利用丰富多样的城市定位及功能,创造更多投资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发挥好一带一路贸易及旅游优势。如何办好川渝两地政府交给新区改革与发展这一重大课题,找到创新创业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窗口,就是要把握人是第一核心要素,融合的效果是要经得起实践,经得起考验的结果。高校要继续秉承教育千百年的求真务实作风,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发展首位,让学生能够快速求职于社会、供职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奉献于社会,让学生抓住机遇,敢闯敢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酿造自身价值的发展空间;另外,还需将多年研究的心血科研成果投入产业化生产,更好的融入当地企业的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